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尔硫卓是重要的心血管药物,在其分子结构中含有2个手性中心,可产生4个立体异构体,其中只有(2s,3s)-异构体具有药理活性,因此其立体选择性合成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研究人员采用多种方法合成单一构型的地尔硫卓手性中间体,其中包括化学拆分、化学不对称合成以及化学-酶法合成等方法。对地尔硫卓手性中间体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潘江 《古生物学报》1956,(3):409-412
本文所介绍的一种内殼与外殼同时?娴谋诮鞘疌ameroceras triformatum Yü,系笔者1955年夏采自南京汤山西南部仑山石灰岩上部,其层位相当于穆恩之、潘江和俞昌民所测剖面的第6层。壁角石系我国奥陶纪,尤其是下奥陶纪后期(Arenigian)地层——扬子江下游之仑山石灰岩,扬子峡区的红花园石灰岩以及华北和东北之亮甲山石灰岩中最常见的化石之一。很多只见内(?)而不见外(?),因此Cameroceras triformatum 外(?)的发现是颇饶兴趣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浙江新昌化石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发现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浙江省新昌县中生代地层中的一种化石木新种———新昌南洋杉型木 (AraucarioxylonxinchangenseDuansp .nov .)。这种化石木保存在早白垩世馆头组中、下部的紫红色泥砂岩中 ,分布在新昌县城西部 ,南北绵延 2 5公里、东西宽约 2公里的狭长地区。由于在化石木产区曾发现过多种植物化石 ,因而确定了该区在早白垩世时期处于我国的欧洲 中国植物区内 ,属亚热带 热带气候区 ,种种迹象表明此时气候有些干旱。同区发现的松柏目叶化石 ,其气孔构造与南洋杉科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这一点似乎与化石木之属可以对应。  相似文献   
4.
赵晓东  潘江  李金页  陶晓磊  庞坤 《生态学报》2011,31(13):3710-3719
采用“脉冲”添加方法进行了非稳态条件下铜绿微囊藻(M.)和斜生栅藻(S.)分别在氮磷单营养盐和双营养盐限制时的共培养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当添加频率为1d时,无论何种营养盐限制,M.均成为优势藻种。氮限制条件下,氮时均浓度范围在0.3—2.4 mg/L时,M.始终具有竞争优势。磷限制条件下,磷浓度范围在0.018—0.035 mg/L时,S.只在生长初期阶段占优。氮磷双营养盐限制条件下,添加液的氮磷质量比为35:1(设定为最优比),添加频率为8 d时,两种藻表现出共生特征;而偏离最优比时(N:P=70:1,17:1),在不同的添加频率下均未出现共生现象,且氮的时均浓度为0.6—4.8 mg/L时(70:1),M.具有竞争优势,而降低为0.15—0.3 mg/L时(17:1),S.占优。随着添加频率的变化,两种藻的细胞大小也会随之改变,S.随着营养盐浓度的降低而增大,且在双营养盐限制条件下变化更显著。上述试验结果分析表明:两种藻竞争能力与添加频率相关,在藻种浓度的变化上,按照‘拾遗-机会’交替竞争理论,M.表现出机会主义者特征,而S.则表现出拾遗者的特征,两者的共生特征也符合‘中度干扰’假说。藻细胞大小变化表明,两种藻均可以改变大小实现最大限度争夺受限营养盐。在低浓度时,S.细胞大小的变化同样也变现出了“拾遗者”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湘西早志留世溶溪组无颌类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本文记述了在湖南西部早志留世 Llandovery 期溶溪组发现的多鳃鱼目—新科——大庸鱼科 (Dayongaspidae fam. nov), 其标本代表了中国迄今为止地质时代最早的海生早期脊椎动物化石,并进而论证了中国的盔甲鱼类发生在近岸浅海地区,而不是大陆淡水盆地,其时代为前早志留世.扬子区是这类无颌类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6.
描述了甲泥盆世的3个属种,其中节甲鱼类Yuiangolepis liujingensis gen.et sp.nov. Buchhanosteus sp.及胴甲鱼类?Chuchinolepis sp.采自广西玉林。该3件标本均产自海相地层中,与海相无脊动物化古共生。还讨论了华南区几个主要产脊椎动物化石(包括脊椎动物微体化石)剖面的生物地层对比。  相似文献   
7.
江西修水西坑组多鳃鱼目化石一新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坑组为江西区域地质调查队五十年代建立的地层名称,当时认为其时代为晚志留世,但多年来一直没有发现过化石。1976年该队在建组标准剖面——江西修水三都西坑发现了鱼类化石,经潘江鉴定为真盔甲鱼,因而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重视。在江西地质局的大力协助下,于同年十一月夏蓓影、周殿超、朱正刚及潘江等,再次前往进行发掘,除真盔甲鱼目外,并发现本文记述的多鳃鱼目化石。无颌类化石产于西坑组下段的底部,计2属4种:Sinogaleaspis shankouensis Pan et Wang,  相似文献   
8.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R)-扁桃酸选择性降解菌,经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保存于中国普通微生物保藏中心,编号为CGMCC1388。考察了扁桃酸及其降解产物对扁桃酸脱氢酶活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少量扁桃酸、苯甲酰甲酸或苯甲酸均可显著提高其产量,以扁桃酸的诱导效果最佳。3种诱导物的最适添加质量浓度分别为4、4和2 g/L。当以消旋扁桃酸为反应底物时,该菌可高选择性降解(R)-扁桃酸,回收得到的(S)-扁桃酸对映体过量值(e.e.)高于99%,反应的对映选择率(E)达130。用静息细胞催化扁桃酸降解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30 ℃和6.0,最适底物浓度为60 mmol/L,以双倒数法求得Km为47 mmol/L。考察了该菌对扁桃酸苯环取代衍生物的生物转化,并以高产率制备获得高对映纯度的(S)-对羟基扁桃酸和(S)-对氯扁桃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轻度、中度腕管综合征(CT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电生理参数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86例轻度、中度CTS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方案治疗,电针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穴位电针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于治疗前、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症状及功能评分、电生理参数及超声检查结果。结果:电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治疗后电针组症状及功能评分分别为(15.28±2.35)分和(9.92±1.4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73±3.18)分和(14.28±2.26)分(P0.05);治疗后电针组正中神经末梢运动潜伏时(DML)低于对照组,拇指展肌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波幅、拇指-腕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中指-腕SCV、拇指-腕正中神经感觉动作电位(SNAP)波幅、中指-腕SNAP波幅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电针组腕管正中神经近端肿胀≥10 mm~2的比例为27.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81%(P0.05)。结论:电针治疗轻中度CTS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能够改善腕部症状和功能,同时明显改善患者的电生理参数。  相似文献   
10.
潘江  姬书安 《化石》1996,(4):14-15
葛利普教授与中国的地层古生物学潘江,姬书安葛利普教授1870年1月9日生于美国威斯康辛州。早年为麻省理工学院的特别旁听生,1891年考入该学院地质系。1900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是近代地层学的创建人之一。1920年应丁文江邀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