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布种昆虫可调节其生活史以适应栖息地的条件变化,如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期,使其发生与栖息地的物候(如食料、气温和降雨等)同步,这对昆虫在栖息地的繁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为玉米主要害虫,在中国从南到北都有分布,栖息地气候也不同,不同地理种群生活史发生了分化,如化性、临界光周期、滞育后羽化时间、体重和体型、繁殖力和抗寒力等均不同。然而该虫发育历期的地理变异尚未见系统报道。为此,详细比较了来自5个亚洲玉米螟不同地理种群即广西阳朔(YS)、江西南昌(NC)、山东泰安(TA)、河北廊坊(LF)和黑龙江哈尔滨(HEB)在20—31℃下卵、幼虫、蛹发育历期及其与栖息地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的不同地理种群的卵期不存在显著差异,在20、22和25℃下,卵期从南到北稍有延长,卵期与其栖息地纬度呈正相关;但在28℃下,不同地理种群的卵期基本相等,与纬度相关性不显著。在31℃下,不同地理种群的幼虫期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其他温度下,不同地理种群的幼虫期存在显著差异;在22、25和28℃下,幼虫期与其栖息地纬度呈正相关,而在20和31℃下,幼虫期与其栖息地纬度呈负相关,在20、22和25℃下,最北的哈尔滨种群的幼虫期变幅不大,而其他4个种群的幼虫期随着温度的升高明显缩短。各地理种群20℃下的雌蛹、28℃下的雄蛹和31℃下的雌雄蛹期差异均不显著,其他雌或雄蛹期差异显著;各温度下的雌雄蛹期与其栖息地纬度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广布种昆虫可以调节其自身发育历期以适应栖息地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2.
温周期对不同地理种群棉铃虫幼虫发育及蛹滞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元生  陈超  涂小云  匡先钜  薛芳森 《昆虫学报》2011,54(11):1288-1296
为了探明不同地理种群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iibner)对温周期的反应,本研究系统调查了棉铃虫广东广州种群(23.08°N,113.14°E)、江西水修种群(29.04°N,115.82°E)、山东泰安种群(36.15°N,116.59°E)和辽宁喀佐种群(41.34°N,120.27°E...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不同地理种群对暗期干扰的滞育反应, 本文在研究了亚洲玉米螟南昌种群(28°41′N, 115°53′E)和哈尔滨种群(44°56′N, 127°10′E)光周期反应的基础上, 在室内分别测试了25℃和28℃温度下1 h的光脉冲干扰光周期L9∶D15和L12∶D12对这两个不同地理种群幼虫滞育抑制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25℃和28℃下, 哈尔滨种群的临界日长分别比南昌种群延长了1 h 40 min和2 h; 在所有测试的暗期干扰实验中, 除了极少数光脉冲干扰点外, 南昌种群幼虫滞育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哈尔滨种群; 1 h光脉冲干扰光周期L9∶D15的滞育发生率明显低于干扰光周期L12∶D12, 且前者表现了暗期的中间对光脉冲最敏感, 而后者显示了暗期的初期对光脉冲最敏感; 28℃下光脉冲对滞育的抑制效果强于25℃。这些结果进一步提示, 即使在同种昆虫中, 如果地理种群和实验条件不同, 暗期干扰对滞育抑制的效果也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4.
亚洲玉米螟体重和体型的地理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体重和体型地理变异,我们详细比较了来自4个不同地理种群(海南乐东18.8°N, 109.2°E),广西阳朔24.8°N, 110.5°E),江西南昌28.8°N, 115.9°E)和河北廊坊39.5°N, 116.7°E))亚洲玉米螟的体重、体型大小及其与采集地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的亚洲玉米螟卵重随纬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符合贝格曼法则(Bergmann’s law), 而雌雄蛹重及成虫体长、后足腿节长和前翅长均随纬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 符合反贝格曼法则(Converse Bergmann’s law)。雌虫的前翅显著长于雄虫, 其性体型二型性符合任希法则(Rensch’s rule),即在雌虫体型较大的种群中,雄虫前翅比雌虫前翅增长幅度相对较大。本文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即使在同一种类昆虫中,其各个虫态体重和体型的地理变异也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5.
亚洲玉米螟成虫寿命与繁殖力的地理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繁殖力的地理差异,比较了亚洲玉米螟5个不同地理种群海南乐东(LD)、江西南昌(NC)、山东泰安(TA)、河北廊坊(LF)和黑龙江哈尔滨(HEB)的成虫寿命、产卵历期、产卵量,并分析了这些参数与各种群地理纬度的关系.成虫寿命随纬度升高而延长,从南到北各种群雌虫寿命分别为10.20、13.68、13.90、13.95 d和16.40 d,雄虫寿命分别为8.35、12.50、13.62、13.71 d和14.30 d;产卵历期随纬度升高而延长,从南到北各种群分别为7.45、10.45、11.90、10.62d和13.15 d;产卵量随纬度升高而增大,乐东产卵量显著低于其他种群,从南到北各种群产卵量分别为351.55、500.09、522.90、546.76粒和577.95粒/雌.这些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亚洲玉米螟繁殖略策的地理差异.  相似文献   
6.
涂小云  支忆  刘可  邢旭  吴梁  强文静  周云红  谢建坤 《生态学报》2015,35(20):6750-6758
为探明温度和光照对夹竹桃天蛾幼虫行为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5个温度(20、25、30、35和40℃)和5个不同波段的LED光源(红光620—625、黄光580—585、蓝光465—467、绿光520—523和白光460—465 nm)下夹竹桃天蛾幼虫的行为,结果表明:(1)温度对夹竹桃天蛾幼虫行为发生频率和时间分配有影响,各实验温度下休息时间分配均较多。(2)LED光源对夹竹桃天蛾幼虫行为发生频率和时间分配亦有影响,绿色LED光源下的瞭望行为发生频率最高,取食时间分配也最多。(3)各种行为的昼夜节律性因光照条件不同而异。爬行、瞭望、取食和休息行为在16L∶8D光照条件下均显示了昼夜节律性,16L∶8R光照条件下的行为(除第2天的瞭望行为外)具有类似的节律性,爬行行为在黄光处理下保持了节律性,而在蓝光和绿光处理各种行为节律性不明显。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光温对夹竹桃天蛾幼虫行为的影响因温度高低和LED光源颜色(波段)及自身行为种类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7.
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采用样点法对鄱阳湖3个垦殖场(五星、恒湖和康山)的水鸟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水鸟7目12科51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有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和白鹤(Grus leucogeranus),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居留型方面,冬候鸟占绝对优势(35种,68.63%),区系方面,以古北界(33种,64.71%)为主。3个垦殖场自然生境水鸟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高于人工生境,这是因为自然生境连续大面积的草洲与浅水给大量水鸟提供了适宜的环境。自然生境中,康山垦殖场的水鸟多样性指数最高(3.417),五星最低(2.646);人工生境中,康山垦殖场水鸟多样性指数最高(2.986),恒湖最低(1.229),这与微生境多样化有关。研究表明,鄱阳湖垦殖场人工生境为灰鹤(Grus grus)、鸿雁(Anser cygnoid)等水鸟提供了良好的临时觅食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鸟类对自然生境资源的竞争,是自然生境鸟类资源的重要补充,对鸟类多样性的维持和珍稀水鸟的保护有重要作用。鄱阳湖区自然生境仍然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应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毛健夜蛾Brithys crini Fabricius幼虫另类假死行为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毛健夜蛾幼虫体重、连续刺激、作用力的大小、背景声音和背景LED光色对假死发生率和假死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1)假死持续时间有随幼虫体重增加而延长的趋势,但相关性不显著。(2)假死持续时间有随刺激次数增加而缩短的趋势,与刺激次数呈显著性负相关;前10次刺激的平均假死持续时间(85.6 s)显著长于后10次(67.3 s)。(3)2、5和10 N力处理组间假死持续时间(分别为82.3、97.4和78.3 s)无显著差异,但三者均显著短于6 N力处理组的假死持续时间(157.0 s)。(4)风声处理组假死持续时间(65.6 s)显著短于鸟鸣声和蛙叫声处理组(分别为144.8 s和134.1 s)。(5)不同颜色背景LED光源处理下,假死持续时间有显著差异性,红色闪光、红色、黄色、绿色、白色和蓝色处理组假死持续时间分别为54.7、64.3、82.7、90.6、96.9、112.3 s。各处理假死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毛健夜蛾幼虫假死行为可因内外环境因素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不同地理种群发育历期及其地理变异,通过对棉铃虫不同地理种群在不同温度和光周期下幼虫和蛹发育历期的研究,本论文系统比较了来自中国的4个地理种群,广东广州(23.08°N,113.14°E)、江西永修(29.04°N,115.82°E)、山东泰安(36.15°N,116.59°E)、辽宁喀佐(41.34°N,120.27°E)在20℃、22℃、25℃和28℃恒温下的幼虫、非滞育蛹和滞育蛹发育历期及其与栖息地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棉铃虫幼虫发育历期随栖息地纬度的升高而缩短,在25℃下,与地理纬度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其它温度下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雌雄幼虫发育历期相似,差异不显著;在20℃下,蛹历期(包括滞育蛹和非滞育蛹)与栖息地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其它温度下的蛹历期与栖息地纬度呈正相关,雄蛹历期均要略长于雌蛹历期,但差异不显著。棉铃虫幼虫和蛹发育历期随着纬度的变化呈现一种渐变的趋势,存在地理变异;北方种群的幼虫发育历期较南方种群的短;适温(22℃-28℃)范围内,北方种群的非滞育蛹发育历期比南方种群的更长些;不同地理种群间滞育蛹的历期亦存在较大的差别。这些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即使在同一种类昆虫中,不同实验条件,其各个虫态发育历期的地理变异也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0.
陈元生  涂小云  陈超  匡先钜  薛芳森 《生态学报》2012,32(18):5770-5776
至今,所测试昆虫的光周期反应均表明,光周期反应对暗期干扰高度敏感,短暂的光脉冲都可在不同程度上逆转长夜效应,抑制滞育的发生。在研究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泰安种群(36.15°N,116.59°E)和喀佐种群(41.34°N,120.27°E)光周期反应的基础上,在滞育诱导的短光周期下(L12:D12和L9:D15),分别测试了暗期不同时段1h光脉冲对这两个不同地理种群滞育抑制的影响。25和22℃下的光周期反应显示了泰安种群在长暗期11—14 h的滞育率均显著低于喀佐种群;泰安种群的临界暗长分别为11.7 h和11.5 h,喀佐种群分别为10.5 h和10.3 h,泰安种群均比喀佐种群长1.2 h。在所测试的暗期干扰实验中,除了极少数光脉冲干扰点外,泰安种群蛹滞育率显著低于喀佐种群,但两者的滞育反应曲线基本相似。在短光周期L9:D15下,泰安种群和喀佐种群均显示了光脉冲落入暗期的第9—11小时最有效地抑制了滞育的发生。在短光周期L12∶D12下,泰安种群和喀佐种群在25℃时均显示了光脉冲落入暗期的第3—4小时和第10小时导致了最低的滞育发生;但在22℃时,喀佐种群只在暗期的第3—4小时显示了最高的滞育抑制。这些结果揭示了偏南的泰安种群对暗期干扰的敏感性强于偏北的喀佐种群,但这两个地理种群的最高光敏感位点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