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足迹方法为定量计算地区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论文将在传统生态足迹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外最新生态足迹动态分析方法对广西北部湾地区从1998年到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结合万元GDP占用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经济系统发展能力指数等指标的生态足迹动态分析方法,加强了传统生态足迹方法对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反应。1998~2005年期间,广西北部湾地区,土地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能力在逐步增强,但是人均生态足迹呈逐年增加趋势,出现生态赤字,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仅林地资源与建筑用地资源还有少量人均盈余。  相似文献   
2.
人工湿地是为了净化污水而建造的一类系统,其环境特征既不同于自然湿地,也不同于一般陆地生境。人工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是一个新问题。作者以杭州植物园作为案例研究了亚热带地区人工湿地植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秋末人工湿地的物种数为72种,其中自然迁入植物54种;冬春季的物种数为46种,其中自然迁入物种33种。在人工湿地中,人工配置的植物种类仍然是群落结构的主体,迁入植物大部分处于伴生地位。应该在人工配置植物的基础上保留一些有价值的自然迁入植物,使人工湿地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这样既能充分吸收水中的多种营养成分,又能美化环境。亚热带地区可以有冬春和夏秋两个植物功能群在人工湿地中连续生长,这可以充分利用时间生态位,提高人工湿地在冬季的净化效果,增强人工湿地净化能力的季节间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浙江次生青冈林林木层的生物量模型及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用收获法对浙江建德山区的天然次生青冈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第一性生产力进行了研究,本文报告了林木层样木的生物量优化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检验和估算,结果表明,立木各器官变量之间存在着很好的相对生长关系,进行分层次,种类(组分)和自变量的模型选优是十分必要的,各种模型都有较高的精度,可以对该群落的生物量作出有效的估计;种间模型的有效组合适用于亚乔木层的种类和乔木层的伴生种类,种类(组分)间的模型差异与它们在群落中所处的地位或所起作用密切相关,净第一性生产力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是植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在种间关系,生态位分化和种群动态特征上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4.
 笔者用收获法对浙江建德山区的天然次生青冈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第一性生产力进行了研究。本文报道了林木层样木的生物量优化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检验和估算。结果表明,立木各器官变量之间存在着很好的相对生长关系;进行分层次、种类(组分)和自变量的模型选优是十分必要的;各种模型都有较高的精度,可以对该群落的生物量作出有效的估计;种间模型的有效组合适用于亚乔木层的种类和乔木层的伴生种类;种类(组分)间的模型差异与它们在群落中所处的地位或所起作用密切相关;净第一性生产力在各器宫中的分配比例是植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在种间关系、生态位分化和种群动态特征上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的地球环境下看盖阿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琪 《生态学杂志》2004,23(2):105-108
盖阿假说可以分为若干亚学说 :影响的、协同进化的、地生理的、最优化的、内稳态的及自然选择的盖阿。前两个亚学说已被普遍接受 ,而后几个则争议较多。这些争论的根据何在予以述评 ,并特别指出在当今的环境条件下 ,正反馈调节机制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另外还分析了此假说与进化论的不一致之处。最后概括了此学说的未来发展方向。大地是人类及所有其他生物的母亲 ,我们应善待地球。  相似文献   
6.
FHC和Bim参与细胞铁代谢和由ROS引起的细胞凋亡过程.但是其具体的分子机制还未阐明.用pLexA-Bim L作为诱饵,筛选了一个基于pBD42AD的胎脑cDNA文库,发现FHC是一个新的Bim相互作用蛋白.酵母杂交实验发现Bim的相互作用片段为BH3功能域.上述相互作用进一步用免疫共沉淀和荧光共定位得以证实.在HEK293细胞过表达FHC可以减轻由Bim过表达或ROS所引起的细胞凋亡,而用FHC特异性siRNA调低FHC表达,则增加Bim过表达或ROS引起的细胞凋亡.研究首次报道了Bim和FHC的相互作用以及对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FHC和Bim参与凋亡和ROS反应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常绿阔叶生态公益林生物量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由解析木资料用维量分析法建立浙江省各地区样木的D2H与地上生物量(B)的回归方程在浙江全省具有普适性。根据模型及样地调查结果发现50林龄前的浙江省常绿阔叶生态公益林群落生物量基本随林龄线性增加。与其他同区域的类似林型比较发现,常绿阔叶林在80林龄前群落生物量与林龄正相关,100a后则增长十分缓慢。根据浙江省公益林大多为幼中龄林的现状,预测当前的常绿阔叶林生物量在未来30a中将呈线性增加。随着多幼中龄林的常绿阔叶生态公益林的发展成熟,我省森林将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碳汇。与针阔混交生态公益林比较,常绿阔叶生态公益林生物量在10~25a阶段没有明显优势,到25~50a则明显高于针阔混交生态公益林。由此可见亚热带的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作为生态公益林在碳积累方面具有优势。常绿阔叶林作为高碳储量森林,将会是浙江省甚至整个亚热带东部地区的森林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8.
沈琪  张骏  朱锦茹  江波  葛滢  刘其霞  常杰 《生态学报》2005,25(9):2131-2138
在浙江省生态公益林区域的现状植被中分析了6种主要群落类型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格局,包括演替系列中的2种灌丛、松优势林、2种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结果表明含松较多的灌丛和松优势林常分布在环境退化较严重(土层瘠薄)的生境中,其中灌木层主要由阳性的映山红、木、白栎等组成,常绿阔叶林优势种木荷、青冈、苦槠、甜槠等在其中偶见,因此推断其自然恢复为常绿林的速度慢;含常绿阔叶树较多的灌丛及含松较少的混交林分布在土层较厚处,木荷、青冈、苦槠、甜槠等的频度和重要值都较大,较容易自然恢复为常绿阔叶林。各种群落中物种多样性指数——Gleason、Shannon-Wiener、Simpson指数基本上以常绿阔叶林为最高,其次是含松较少的混交林,含松较多的灌丛和松优势林各种多样性指数最低。本研究显示我国中亚热带东部森林植被恢复途径有3条:(1)灌草丛→针叶林(松)→针(松)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2)灌草丛→针(松)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3)灌草丛→常绿阔叶林。这意味着本区域的常绿阔叶林恢复可以不必经历松林阶段,在生境条件较好的地方通过人工干预、补种常绿阔叶树可以加速常绿阔叶林恢复。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马尾松生态公益林凋落物及与群落特征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承才  葛滢  朱锦茹  袁位高  戚连忠  江波  沈琪  常杰 《生态学报》2005,25(10):2507-2513
在浙江10.18万km2的区域内,有代表性地调查了12个县共24个马尾松生态公益林样地的凋落物。研究表明:马尾松林年均凋落量为257.9g/(m2.a),其中叶凋落含量为84.6%,枝、果实、皮、碎屑凋落含量分别为4.7%、4.2%、2.0%和4.5%。不同地区间比较表明,浙西北、浙中、浙南3个自然区域间年凋落量无显著差异(p>0.05),沿海则明显低于其它地区。年凋落量与马尾松林龄呈对数相关(p<0.01);年凋落量与马尾松的胸径、树高、生物量及群落生物量间也呈对数相关关系(p<0.01)。同龄林凋落量比较及凋落量与植物多样性关系表明:马尾松纯林的凋落量小于非纯林,且乔木种类越多,凋落量越多。从凋落物角度分析,马尾松纯林的生态效益较低,不利于林地自肥、保水及进一步的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0.
亚热带人工湿地中配置植物与迁入植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湿地是为了净化污水而建造的一类系统, 其环境特征既不同于自然湿地, 也不同于一般陆地生境。人工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是一个新问题。作者以杭州植物园作为案例研究了亚热带地区人工湿地植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 秋末人工湿地的物种数为72种, 其中自然迁入植物54种; 冬春季的物种数为46种, 其中自然迁入物种33种。在人工湿地中, 人工配置的植物种类仍然是群落结构的主体, 迁入植物大部分处于伴生地位。应该在人工配置植物的基础上保留一些有价值的自然迁入植物, 使人工湿地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这样既能充分吸收水中的多种营养成分, 又能美化环境。亚热带地区可以有冬春和夏秋两个植物功能群在人工湿地中连续生长, 这可以充分利用时间生态位, 提高人工湿地在冬季的净化效果, 增强人工湿地净化能力的季节间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