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讨牛血清中存在的HBsAg样蛋白的性质,给HBV的发病机制、治疗、预防等研究提供依据,我们采集93份牛血清,以SDS-PAGE、Westem Blot对血清中HBsAg样蛋白进行研究,发现其分子量约为27kDa:以SDS-PAGE分离牛血清中的HBsAg样蛋白,经皮下多点免疫小鼠,可产生与人HBV编码蛋白HBsAg反应的抗体。表明该27kDa蛋白可能存在与HBsAg相似的免疫学特性。  相似文献   
2.
银环蛇血清中神经解毒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环蛇血清中神经解毒因子的研究*沈燕琴邵靖宇**(浙江医科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杭州310031)关键词β-BuTx;神经解毒因子;银环蛇;磷脂酶A2银环蛇与眼镜蛇同属眼镜蛇科眼镜蛇亚科而不同属的一种剧毒蛇,其毒液中含有两类作用机制和作用部位不同的神经...  相似文献   
3.
MCP-1结构与功能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MCP 1 (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 1 )是第一个被克隆鉴定的CC家族趋化因子 ,最早的研究起源于Cochran等[1] 报道的小鼠基因JE ,该基因从经血小板衍生因子 (PDGF)刺激的成纤维细胞中克隆 ,编码的蛋白质具有趋化白细胞功能。 1 989年 ,Yoshimura等[2 ]从神经胶质瘤系U 1 0 5MG筛到一cDNA克隆 ,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鼠JE同源 ,命名为MCP 1。同年Furutani[3] 和Robinson[4] 亦报道相同的趋化因子 ,分别命名为MCAF(hu manmonocy…  相似文献   
4.
沈燕  熊思东 《生命的化学》2001,21(5):355-356
基质衍生因子 1 (stromalderivedfactor 1 ,SDF1 )是CXC家族趋化蛋白 ,1 988年由日本学者Nishikawa等[1] 首先克隆发现 ,其受体为CXCR4,属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SDF1与CXCR4作用 ,构成SDF 1 CXCR4反应轴 ,转导特定的信号、介导不同的效应。过去认为 ,SDF1 CXCR4轴介导的效应主要包括参与胚胎、血管、心脏形成以及B细胞生成等生理过程 ,与炎症反应无关。近年来的研究报告显示SDF1 CXCR4轴在多种状态下发挥独特作用 :介导炎症细胞跨膜迁移、对T淋巴细胞增殖起共刺激…  相似文献   
5.
苏云金芽孢杆菌(Bt)晶体毒蛋白基因在烟草叶绿体中的表达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将全长3.5kb的Bt基因3’端缺失,得到长为2.1kb、1.8kb的基因。分别将这3个长度(1.8kb、2.1kb、3.5kb)的基因置于水稻叶绿体psbA基因的启动子和终止子调控之下,并与选择标记基因aadA(编码氨基糖苷-3’-腺苷酸转移酶,具壮观霉素抗性)表达盒相连;以烟草叶绿体基因trnH-psbA-trnK为同源片段,构建成叶绿体转化载体pBT3、pBT8和pBT22。用基因枪把Bt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氨酚羟考酮片、甲钴胺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减小,其中治疗组相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0%(44/50)显著高于对照的68.0%(34/50),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联合氨酚羟考酮片、甲钴胺片治疗神经性头痛疗效优良,能有效缓解痛疼程度,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上海市二甲以上医院环境清洁消毒频率、消毒剂、操作者及常规环境监测频率.方法 上海市医院感染质控中心统一下发调查表格并制定标准,要求二级甲等以上的71所医院调查全院所有病区的环境及物体表面消毒现状,将表格及时上传.结果 ICU环境清洁消毒59.17%由护士完成,65.56%采用腐蚀性强、有刺激性气味的含氯消毒剂进行物体表面消毒,仅39.45%的环境表面消毒每天至少两次,63.89%的环境不进行常规微生物采样;普通病房与ICU相差不大,常规采样的比例更低,仅为11.91%.结论 上海市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环境清洗消毒方法不统一,消毒剂的选择不完全合理,环境监测有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明确糖尿病肾小管间质中Notch1和自噬水平的变化对细胞外基质沉积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取db/m小鼠(正常对照组)和db/db小鼠(糖尿病组)各8只,饲养12周后测定相应的生化指标;同时,体外在正常糖(normal glucose, NG)和高糖(high glucose, HG)条件下培养大鼠肾小管导管上皮细胞(NRK52E细胞),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Notch1和LC3蛋白表达变化;在NG和HG条件下过表达和敲低Notch1,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自噬流变化,用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法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中Notch1、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Collagen-I和III)变化。结果显示,与db/m小鼠比较,db/db小鼠肾组织中Notch1和Collagen-III表达增加(P <0.01),而LC3表达降低(P <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HG组与NG组比较,NRK52E细胞Notch1蛋白表达增加(P <0.01),LC3表达明显降低(P <0.01),高渗组与NG组比较,以上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高糖条件下敲低Notch1...  相似文献   
9.
连栽第1和第2代杉木人工林养分循环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过程之一,直接影响着森林的生产力,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林地的肥力水平,而且人工林连栽地力衰退和生产力下降现象普遍存在,寻求杉木林连栽两代杉木人工林养分循环差异与连栽林分生产力下降的关系,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30多年连续定位的测定数据,分析了连栽第1、2代杉木人工林在物质生产养分利用有效性、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地球化学循环的差异。结果表明,杉木速生阶段,第2代林每生产1 t干物质需要的养分比第1代林多1.58-3.29 kg,干材生长阶段,第2代林每生产1t所需养分比第1代林多4.23-5.92kg;速生阶段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养分利用系数第2代林比第1代林分下降19.7%-22.8%,养分循环系数下降12.8%-15.6%,干材生长阶段养分利用系数比第1代林分下降35.3%-36.2%,养分循环系数下降23.2%-27.0%,养分周转利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功能第2代林比第1代林差;由干材生长进入成熟阶段的生长期内,伴随水文学过程的养分地球化学循环中,第2代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养分积累的地球化学循环的能力下降,养分流失率是第1代林的2倍左右,养分的积累率还不到第1代林的60%,对森林地力的维持和林木生长都是不利的。从生态系统水平上定位研究,定量分析了杉木连栽两代人工林养分循环功能过程,研究成果为我国南方人工林持续经营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应用TRIPLEX GHG模型,模拟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2006—2100年中国自然湿地生态系统CH4排放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 保持中国现有自然湿地分布不变,在3种相对浓度路径(RCP2.6、RCP4.5和RCP8.5)情境下,21世纪末,中国自然湿地CH4排放量与当前水平相比将分别增长32.0%、55.3%和90.8%.中国大陆南方自然湿地CH4排放高于中部和北方,且自西向东呈现上升趋势.CH4高通量排放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湿地、东北湿地和珠江沿岸湿地.RCP4.5和RCP8.5情境下全国大部分自然湿地CH4排放通量增加,而RCP2.6情境下21世纪中后期CH4排放上升趋势得到控制并开始下降,到世纪末部分地区(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CH4排放通量与当前水平相比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