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黔南独山下、中泥盆统遗迹相与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黔南独山下、中泥盆统含丰富的遗迹化石,分别归属为Scoyenia,Glosifungites,Skolithos,Cruziana,Zoophycos等5个遗迹相。通过遗迹化石和层序地层学的研究,下、中泥盆统可识别出17个三级层序。遗迹化石在剖面上有规律地产出与海平面的升降密切相关。海侵向陆地快速推进,在贫氧条件下沉积的屯上组之下的沉积间断面可作为独山地区下、中泥盆统的界线,而中、上泥盆统的界线则置于贺家寨组第一饥饿层(黑色钙质页岩)之上。独山抬升所代表的地壳运动在华南地区较为普遍,可与全球性的P.varcus带早、中期海平面迅速下降相对比。  相似文献   
2.
以桂林地区产出的大量Sinospongophyllum的个体发育资料为基础,结合我国描述的Sinospongophyllum和Tabulophyllum以及国外已描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种作系统发育分析,用分校分析方法,判别这两个属的亲疏关系,认为Sinospongophyllum和Tabulophyllum并非同义属。同时,对桂林地区大量产出的Sinospongophyllumcrassiseptatumsp.nov.居群内变异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并讨论了引起变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3.
对浙江地区3个多疣壁虎(Gekko japonicus)种群的个体大小、繁殖生活史特征进行了测定。在24 ℃、28 ℃和31 ℃条件下,孵化多疣壁虎卵,并测定其孵化期和幼体特征。结果表明:多疣壁虎成体存在显著种群间变异和两性差异,即衢州和温州个体大于杭州个体,雌体大于雄体;卵平均质量和窝卵重无显著种群间差异,但杭州壁虎的相对窝卵重显著大于衢州和温州个体;孵化温度能显著影响孵化期及幼体的尾长和头宽,但不影响幼体体长、体质量及运动能力;孵化温度效应不存在种群间差异。本研究揭示了疣壁虎个体大小、繁殖输出以及卵孵化特征的微地理变异。  相似文献   
4.
藏药熏倒牛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色谱对藏药熏倒牛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藏药熏倒牛(Biebersteinia heterostemon Maxim.)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采用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hypolaetin 7-O-β-xylopyranoside (1)、山羊豆碱 (2)、反式-4-羟基山羊豆碱 (3)、甘露糖醇 (4)、伞形花内脂 (5)、槲皮素 (6).对化合物1的1H、13C NMR信号进行了准确归属,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藏药全缘叶绿绒蒿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藏药全缘叶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Maxim.)Franch)全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六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普托品碱(protopine,1)、马齿苋酰胺E(Oleracin E,2)、木犀草素(luteolin,3)、二氢槲皮素(dihydro quercetin,4)、洋芹素(apigenin,5)和小麦黄素(tricin,6),其中,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在植物生长季,对生长于不同海拔高度的3种高山植物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和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的紫外吸收物质含量的季节和海拔变化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揭示高山植物对极端环境适应的生理生态学机制.结果显示:(1)在整个生长季,3种高山植物叶片紫外吸收物质含量在同时期同海拔条件下表现为平车前最低,珠芽蓼最高.随着海拔升高,紫外吸收物质含量在3种植物中均呈现增加趋势,并与海拔高度存在正相关关系.(2)3种高山植物紫外吸收物质含量随季节均呈现单峰变化趋势;矮嵩草和珠芽蓼的紫外吸收物质含量在草盛初期的6月份达到最大值,而后逐渐降低,并且与紫外辐射强度的季节动态存在一定正相关性;平车前紫外吸收物质含量在草盛期的7月份达到最大值,而后含量逐渐降低,其紫外吸收物质含量的季节变化与紫外辐射强度的季节变化呈较低的负相关,而与植物发育时期可能有关.可见,3种高山植物叶片紫外吸收物质含量随海拔与季节变化特征存在差异,这可能与它们的遗传特性和适应高原强紫外辐射环境胁迫策略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了解青海玉树沙棘的营养价值,选取青海玉树5个不同地区的沙棘,对其不同部位(果实、枝、叶、籽)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营养价值的评价,为玉树沙棘再加工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依据。分别用亚临界流体丁烷和1,1,1,2-四氟乙烷(R134a)萃取出沙棘不同部位中的粗脂肪和黄酮类成分,采用快速溶剂萃取法(ASE)提取沙棘中的糖分,然后分别测定了各部位脂肪、黄酮类成分、总糖、多糖、类胡萝卜素、总酸、维生素C、原花青素、沙棘籽中脂肪酸含量,同时还测定了各部位主要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各种矿物质元素含量等。结果表明,玉树沙棘果实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以干计,6.89%)、可溶性糖(7.56%)、类胡萝卜素(34.1 mg/100g)、维生素C(1430 mg/100 g)和总矿物质元素(226.4 mg/100 g);玉树沙棘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17.5%)、总黄酮(2.10%)、氨基酸(以干计,15.41%)、总矿物质元素(748.1 mg/100 g);玉树沙棘枝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13.5%)、粗纤维(21.1%)、熊果酸(144.1 mg/100 g)、氨基酸(以干计,11.62%)、总矿物质元素(376.9 mg/100 g);玉树沙棘籽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21.4%)、原花青素(3.27%)、氨基酸(以干计,18.63%)、不饱和脂肪酸(548.6 mg/g)。上述数据表明,青海玉树沙棘不同部位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前景,可为青海玉树沙棘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贵州台江中寒武世凯里动物群保存环境初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多种方法和分析成果论证台江县革东的凯里组形成于水深90-200m,属温暖、透光、水深较大、沉积速率较高的陆棚环境,海底表面处于氧化还原界面附近,该环境较有利于生物繁衍。通过对多门类化石保存特征分析,近似地恢复生物群,划分出4个埋藏相和6个埋藏亚相。凯里动物群的保存条件可归结为:生物原生活于陆棚泥表面或水中,因陆棚水体能量较海底表面接近氧化-还原界面,内栖生物少,生物扰动及食腐行为很少发生,防止埋  相似文献   
9.
采用柱前衍生RP-HPLC法测定大黄种子中氨基酸的含量。6 mol/L盐酸水解得到氨基酸,以2,4-二硝基氟苯(DNFB)为柱前衍生化试剂,梯度洗脱。色谱柱为Gemimi-NX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A相为0.1 M乙酸钠水溶液,B相为乙腈-水(1∶1),柱温37℃,检测波长360 nm。结果表明,三种正品大黄种子中均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在11.30%~19.26%。该方法灵敏、准确,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估人工栽培山莨菪的药用价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人工栽培和野生山莨菪的地上部分和根中具有生物活性的4种托烷类生物碱:樟柳碱、山莨菪碱、东莨菪碱和阿托品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无论是人工栽培还是野生植物,地上部分中4种生物碱含量均远低于根,这解释了人们为什么用山莨菪的根而不是整株人药。在栽培植物的根中,一年生山莨菪中各生物碱含量均小于二年生山莨菪,其根中4种生物碱总量与野生根相比差异不是很明显;二年生山莨菪根中,4种生物碱总量以及樟柳碱、东莨菪碱和阿托品含量均比野生的高。这说明人工栽培的山莨菪,尤其是二年生山茛菪,同野生山莨菪一样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