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海洋卡盾藻(香港株)溶血毒素的提取和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是我国南方沿海主要的鱼毒性赤潮生物,近年来由该藻形成的赤成已造成多起近岸养殖鱼类大量死亡的事件。为了弄清该藻毒素的基本成分特征,本文研究了室内培养条件下海洋卡盾藻(香港株)溶血毒素的提取方法,观察了溶血毒素对红细胞的溶血过程,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溶血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海洋卡盾藻藻细胞的超声波破碎最适条件为功率400W,4℃下处理15min;通过显微镜观察,证实提取的毒素对血红细胞膜具破坏作用;海洋卡盾藻合成的溶血毒素至少含有4种组分,其中1种可能为为脂类,3种为糖脂类。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我国今后进一步开展鱼毒性赤潮生物毒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之间,南麂海域原甲藻种群的种类组成、季节动态、空间分布及其与水温、盐度、氮磷营养盐等环境因子的关系。原甲藻种类有三角棘原甲藻、东海原甲藻、海洋原甲藻和反曲原甲藻,前两者是南麂海域最为优势的种类,它们的分布季节集中在春季(4-6月),并先后于5月12日和5月25日形成赤潮。原甲藻细胞数量在表层水体中的数量显著高于底层,这与原甲藻种类能够自主运动,具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特性有关。三角棘原甲藻较高细胞数量则相对集中出现在水温为18.5-19.5,盐度为29.58‰-30.95‰的水体中;东海原甲藻较高细胞数量则相对集中出现在水温为18.5-21.3℃,盐度为29.03‰-30.92‰的水体中。氮盐和磷酸盐浓度与原甲藻细胞数量之间呈负相关,磷营养盐浓度的高低对原甲藻种群动态影响更甚。对原甲藻细胞数量和环境因子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原甲藻细胞数量与N:P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并与磷酸盐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原甲藻细胞具有较强储备氮磷营养物质能力的生物学特性使其能够在低营养条件下取得生长竞争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湛江棕囊藻对南美白对虾虾苗和多种鱼苗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湛江棕囊藻赤潮海水和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虾苗、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鲻鱼(Mugil cephalus)和尖吻鲈鱼(Latescal carifer)鱼苗的毒性。结果表明,棕囊藻对虾苗有一定的毒性,24 h LC50为1.0×109 cells L-1,去除囊泡液后的棕囊藻碎片对虾苗毒性较弱,细胞密度为1.0×109 cells L-1时,24 h虾苗的死亡率仅为10%,赤潮海水对虾苗无毒性;棕囊藻囊泡液对青石斑鱼有一定毒性,24 h LC50为囊泡液占海水总体积的10.9%,赤潮海水对青石斑鱼苗无毒性;棕囊藻对尖吻鲈鱼和鲻鱼鱼苗无毒性。  相似文献   
4.
有害赤潮生物球形棕囊藻对卤虫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危蔚  江天久 《生态科学》2005,24(1):38-41
利用1997年10月和1998年6月分别在广东汕头饶平海域和香港海域分离到的球形棕囊藻,即球形棕囊藻香港株(Phaeocystis globosastrain HK)和球形棕囊藻汕头株(Phaeocystis globosastrain ST),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其对四日龄卤虫(Artemia sinica)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对数生长期的HK株藻液24h对卤虫LC50约为2.9×105cell·mL-1。对数期的ST株对卤虫的毒性难以达到半致死浓度,衰亡期的ST株24h对卤虫LC50约为9.89×106cell·mL-1。在上述浓度下两者半致死时间分别为20.91h和26.62h,而对数生长期的HK株和衰亡期的ST株的培养物过滤液24h对卤虫LC50则分别为7.1×105cell·mL-1和1.457×107cell·mL-1,且在该浓度下的半致死时间分别为26.56h和28.02h。实验表明,HK株藻液和滤液的毒性均大于ST株,且藻液的毒性均大于滤液。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温度、N和P、维生素、抗生素对有毒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香港株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的适宜生长温度和N、P浓度分别为21-25℃,882-1765μmol/L和18-72μmol/L。复合维生素B的加入有利于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而50Uml^-1以上的抗生素则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温度、N和P、维生素、抗生素对有毒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香港株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1—25℃,最适N、P浓度分别为882—1765μmol/L和18—72μmol/L。复合维生素B1、B6、B12的加入有利于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而50U/mL以上的抗生素(氨苄青霉素液体)则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药物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现状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因为功能和作用显著,药物在水产饲料中被广泛应用;但由于药物的残留、富集及其在环境中存在迁移和转化作用,药物的使用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对当前水产饲料中不同种类药物的应用状况进行了概述,并着重对渔用药物的使用所导致的生态效应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总结和分析:养殖动物体内的药物代谢,药物在环境中的归趋,药物对水环境中水生生物、细菌耐药性及其最终对人的影响;阐明了药物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与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其进一步深入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赤潮的分类分级标准及预警色设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天久  佟蒙蒙  齐雨藻 《生态学报》2006,26(6):2035-2040
为便于赤潮信息的发布、统计和管理,依据我国赤潮发生的特点初步制定了我国赤潮的分类分级及预警色划分的标准。根据形成赤潮的生物种类特性及其对人类健康和近岸水产养殖的影响,将我国赤潮分为有毒赤潮、鱼毒赤潮、有害赤潮和无害赤潮4种类型,考虑到我国沿海赤潮发生面积和持续时间相差巨大,将我国赤潮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3个级别。由此,将我国赤潮分为12种,并依次用不同颜色和符号代表之,以利于在媒体上发布。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不同类型赤潮的预警机制和管理措施,为赤潮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抗麻痹性贝毒素GTX2,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制备抗麻痹性贝毒GTX2,3单克隆抗体。利用醛化法将GTX2,3与载体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制备完全抗原。免疫小鼠,取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GTX2,3与钥孔血蓝蛋白(KLH)偶联作为检测抗原,用间接ELISA法筛选阳性克隆株。将筛选的阳性细胞株制备腹水。获得三株稳定分泌抗GTX2,3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F4、F10、G9。间接ELISA法检测F10细胞株腹水抗体效价为1.4×10-5。半抗原GTX2,3与载体蛋白偶联后,作为免疫原,可制备高滴度的抗GTX2,3抗血清和单克隆抗体。该抗体对于藻毒素具有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可用于污染海产品的麻痹性贝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在浙江南麂海域的调查结果,对南麂海域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在南麂海域仅出现在春季(4—6月);藻细胞密度在春季呈规则的单峰曲线,表层水体中藻细胞密度的最高值(12250 cells·L-1)出现在5月8日;塔玛亚历山大藻集中出现在水温18.5 ℃~19.5℃、盐度29.5‰~31.0‰的水体中;较高的藻细胞密度与较低的磷酸盐浓度相对应,氮盐浓度的变化与藻细胞密度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逐步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密度与N∶P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