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区人工林地深层土壤干燥化效应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人工林地土壤干燥化正在日益严重的威胁着黄土高原人工植被建设成效.在黄土高原3个植被类型区广泛观测苹果、刺槐、油松、辽东栎、狼牙刺、沙棘和柠条等23种不同立地和树龄林地深层土壤湿度基础上,比较和分析了各类林地土壤含水量、土壤湿度剖面分布和土壤干燥化强度,定量评价了各类林地深层土壤干燥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23种林地0~1000 cm土层土壤湿度、土壤贮水量和土壤有效含水量平均值依次为10.84%、1409.8 mm和446.6 mm,明显低于荒草地土壤湿度和当地土壤稳定湿度值,各类林地平均土壤水分过耗量超过500 mm,每年多消耗土壤水分36.8 mm.林地土壤水分过耗量和耗水速度以中部半干旱森林草原区最高,南部半湿润森林区相对较低.林地土壤干燥化速度为:柠条和狼牙刺林地>油松林地>刺槐和沙棘林地>苹果园地和辽东栎林地;(2)除林龄较短的苹果、沙棘和柠条林地外,各类林地在300 cm以下深层土壤湿度明显低于荒草地土壤湿度和土壤稳定湿度值,林地深层土壤湿度表现为阳坡低于阴坡、坡地低于平地,最大耗水深度接近或超过1000 cm.随林龄增长,林地深层土壤湿度逐渐降低,土壤干层逐渐加深和加厚;(3)23种林地土壤干燥化指数平均值为51.6%,达到中度(偏重)干燥化强度,林地土壤干层厚度达到或超过800 cm,随着降水量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偏旱区趋势性减少,林地土壤干燥化强度趋于强化,土壤干层厚度趋于增加.土壤干燥化强度和土壤干层厚度表现为:油松、辽东栎、狼牙刺和柠条林地>刺槐林地>苹果和沙棘林地.  相似文献   
2.
<正>如果雪山没了雪,就像一个美丽的姑娘没了头发!羌塘位于世界屋脊之巅,海拔高,氧气少,寒冷而干燥。然而,这些看似消极的因素,却是大自然赠予这里所有生灵的礼物,再加上这片土地还未被人类活动所干扰,因此孕育着无数的生命,例如优雅的黑颈鹤、笨拙的藏雪鸡、魁梧的西藏盘羊、飒爽的藏羚羊、小巧的藏原羚、健硕的藏野驴、强壮的野牦牛和隐秘的雪豹。  相似文献   
3.
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等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的寄生虫,在分类学上均隶属于吸虫纲(Trematoda)的复殖亚纲(Digenea)。目前,对复殖亚纲成虫及虫卵形态、生活史及其防治的研究已较为深入,分子生物学手段也已逐渐应用于人体寄生虫学研究领域,但在基因组学角度对该类群遗传特征的系统性研究尚不多见。自首条人类线粒体基因组公布以来,线粒体基因组凭借其母系遗传、缺乏重组、进化速率快等特点,逐渐成为遗传学及动物进化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当前,Gen Bank已公布复殖亚纲36个物种的线粒体全基因组数据。本综述在总结各类群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已有线粒体基因组的碱基偏好、基因组成及排列、密码子利用、t RNA二级结构及非编码区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综合当前研究进展发现,基因排列等特征与系统发生的关联性研究较为匮乏,线粒体全基因组数据严重不足,数据积累及深度挖掘仍是当前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4.
【背景】接合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工业、食品、医药、生物防治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部分接合菌为有害菌。西藏地区接合菌只有少数零星的报道,其系统调查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大量潜在的物种需要分离、鉴定、认识、保藏和开发。【目的】了解西藏地区的接合菌物种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现状,为该地区有害接合菌的控制和有益接合菌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对西藏全境7个地区19个代表县的701个样品采用平板稀释分离法得到单菌落,然后进行形态和分子(SSU、ITS和LSU r DNA)鉴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物多样性以及优势和稀有属种分析。【结果】得到西藏接合菌10属26种,包括5个西藏已知种和21个西藏新记录种;其中4个为中国新记录种,分别是:类变形被孢霉(Mortierella amoeboidea)、球孢高山被孢霉(M.globalpina)、灰褐毛霉(Mucor brunneogriseus)、暗色毛霉(M.fuscus)。西藏接合菌的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不同地区间的物种数量和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波密县、米林县、当雄县和八宿县。属种分析显示,西藏接合菌的2个优势属为被孢霉属(Mortierella)和毛霉属(Mucor);3个优势种为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冻土毛霉(Mucor hiemalis)、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常见属8个,分别是犁头霉属(Absidia)、放射毛霉属(Actinomucor)、小克银汉霉属(Cunninghamella)、根毛霉属(Rhizomucor)、根霉属(Rhizopus)、共头霉属(Syncephalastrum)、伞形霉属(Umbelopsis)和接霉属(Zygorhynchus);常见种9个,稀有种14个。【结论】西藏地区接合菌资源丰富,各地区生物多样性差异显著,稀有物种占一半以上的比例提示西藏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藏中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微生物几乎参与土壤中的一切生物及生物化学反应,土壤微生物活性可较敏感地反映土壤中生化反应的方向和强度,是探讨重金属污染生态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野外调查与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藏中矿区重金属污染对土壤酶活性、基础呼吸、代谢商(qCO2)和可矿化N的影响。结果表明,矿区土壤受重金属Cu、Zn、Pb、Cd不同程度污染,使得土壤酶活性、可矿化N受到抑制,基础呼吸和qCO2则受到刺激。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在Cu、Zn、Pb、Cd复合污染条件下,矿区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是复杂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总体微生物活性指标能较好地反映拉屋矿区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状况,可作为藏中矿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及量化分类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中国外来陆生草本植物:多样性和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包含基本生物学和生态学信息的外来物种数据库不仅对理解生物入侵分布格局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制定外来种管理策略和解释生物入侵过程的重要一步.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外来陆生草本植物数据库,共收集到中国外来陆生草本植物800种,分属37目72科;其中约有60%集中在菊科、豆科、仙人掌科、禾本科、十字花科等10个优势科.中国外来陆生草本植物主要来源于美洲(407种,占总数的47%),主要分布在南亚热带一热带区(46%,密度为4种,10%km2),,其次为温带湿润区(26%,密度约2种/104km2)和亚热带区(23%,密度约2种,10%km2),旱--寒区(5%,密度小于1种/104km2)分布较少.从生活型上看,以多年生(293种,40%)和一年生(272种,37%)为主;而从生境类型来看,约有一半(46%)分布于"高养分高干扰"类型的生境.约有80%的物种属有意引入,因此有意引入是陆生外来草本植物进入中国的主要途径.近2个世纪来,外来陆生草本植物进入中国的速度快速增加.约90%的物种在这个时期进入:而近半个世纪以来,外来陆生草本植物进入中国的速度快速增长,约60%的物种在这个时期进入中国.本文所提供的中国外来陆生草本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可以为管理层制定外来种相关管理和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7.
藏马鸡分类地位和马鸡属系统进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藏马鸡的分类地位问题以及马鸡属内各物种的系统进化关系,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本文以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的部分序列作为遗传标记,对藏马鸡的分类地位和马鸡属的系统进化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藏马鸡更适合作为白马鸡的一个亚种;蓝马鸡与褐马鸡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而与白马鸡较远;白马鸡是马鸡属内较为原始的类型。  相似文献   
8.
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墓地位于阿里地区噶尔县,是迄今为止阿里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埋葬最集中的古代墓葬群。2012-201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开展发掘工作,发现并清理了11座墓葬,其中8座墓葬的时代略早,约为公元3-4世纪。另外3座为公元7-9世纪的吐蕃时期墓葬。本文对时代略早的8座故如甲木墓地出土的人骨进行了牙齿磨耗的观察,计算了每颗牙齿的平均磨耗等级以及前后部牙齿的磨耗差别指数,并选择了7组不同时代、不同地点、不同生业类型的古代人群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故如甲木的古代人群牙齿磨耗与畜牧业人群的磨耗接近,这也符合故如甲木当时的生业类型,即以牧业为主,辅以青稞和谷物的种植栽培。从牙齿磨耗推测故如甲木的人群在食物结构中有足够的动物性食物,这与碳氮同位素的食物结构分析结果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拉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拉鲁湿地发现牛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原产于美国落基山脉以东地区的牛蛙(Rana Catesbeiana )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外来物种。 2014年6月14-24日在拉萨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拉鲁湿地内发现成 、幼体 的牛蛙。建议借助政府、知名宗教人士、媒介等力量,以制度、呼吁、宣传等有效渠道,尽快解决湿地放生牛蛙的问题,以降低湿地现有牛蛙的种群增长及栖息地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4月8日,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亚东县境内海拔2150m亚东河岸边的沟谷常绿阔叶林中(N27°18′37″,E89°00′27″)拍摄到1只咬鹃目(Trogoniformes)咬鹃科(Trogonidae)鸟类。此鸟前额两侧及眉纹为橙黄色,眼周蓝灰色,头至背部橄榄褐色,中央尾羽黑色,外侧尾羽具白斑,初级飞羽黑褐色具白色外缘,初级覆羽黑色,次级覆羽褐色有细碎的黑色斑纹,喉至胸部灰褐色,腹部柠檬黄色(封面及图1)。经鉴定,此鸟为红腹咬鹃(Harpactes wardi)的雌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