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GAM模型的阿拉伯海鲐鱼渔场分布与环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6-2017年中国印度洋围拖网生产数据以及同期的海表温度、叶绿素、表层海流和海面高度数据,采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建立了围网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对海洋环境的非线性响应模型,分析了阿拉伯海鲐鱼(Scomber australasicus)渔场分布与海洋环境关系.结果表明:空间因子和环境因子对阿拉伯海鲐鱼渔场有显著影响,GAM模型的方差解释率为30.1%;印度洋季风对鲐鱼CPUE影响大,鲐鱼CPUE在印度洋东北季风高,在夏季季风低;全年阿拉伯海鲐鱼围网渔场主要分布在60°E、13°N-15°N斜向椭圆区域;模型表明,鲐鱼渔场适宜海表温度为26~28℃,叶绿素浓度0.2~0.5 mg·m^-3,海面高度0.2~ 0.4 m;影响鲐鱼渔场的因子按重要性依次为海面高度、经纬度、海表温度和叶绿素浓度.  相似文献   
2.
氮磷添加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晶晶  樊伟  崔珺  许崇华  王泽夫  徐小牛 《生态学报》2017,37(24):8361-8373
为了探讨氮磷添加对土壤微生物特点的影响,选择安徽省池州仙寓山常绿阔叶老龄林,设定了4个水平的氮磷添加试验,即对照(CK,0 kg N/hm~2)、低氮(LN,50 kg N/hm~2)、高氮(HN,100 kg N/hm~2)、高氮+磷(HN+P,100 kg N/hm~2+50 kg P/hm~2)。利用氯仿熏蒸法和Biolog微平板技术,分析不同水平氮磷添加对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MBC)、N(MBN)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BC、MBN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且差异性极显著,MBC与MBC/MBN比在氮磷添加后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随土层加深而降低,HN与LN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活性最高;Mc Intosh、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土层和不同N、P添加水平上都存在差异,表层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差异性较为显著。土壤微生物对羧酸类、氨基酸类和碳水类碳源利用率最高;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土层的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上有明显的变化,表层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在不同N、P添加水平上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其他土层分布较为集中,空间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对碳水类与羧酸类碳源的利用上。土层与氮、磷添加剂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及功能多样性都有显著影响,其中高氮处理对表层土壤微生物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安徽省大别山区马鬃岭林场杉木人工林30块样地1087组数据,选用7个常用树高-胸径(H-D)模型(线性模型、Chapman-Richards模型、Logistic模型等),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并选出最优基础模型(式11,只含D变量的Chapman-Richards模型),然后基于该模型构建含林分变量优势木平均高度、密度的H-D模型(式12),同时考虑样地水平的随机效应,分别基于式11、12构建混合模型(式13、14),并用幂函数、指数函数消除误差异方差,利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APE)等指标来评价模型的拟合与预测能力,最终获取最优树高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含林分变量的模型的拟合精度(式12,R2=0.863、RMSE=1.381、MAE=0.971)优于基础模型(式11,R2=0.827、RMSE=1.554、MAE=0.101).对于误差方差,幂函数、指数函数均能较好地消除异方差,但幂函数相对最好.混合模型的拟合与预测能力均优于式11、12,但混合模型(式13、14)之间的拟合与预测精度相差不大.基于混合效应的H-D模型(式13)能够较好地描述不同林分间H-D关系的差异,实际运用中可选用该模型来预测杉木树高,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4.
热带大西洋黄鳍金枪鱼垂直分布空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热带大西洋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延绳钓适宜渔获水温的等温线时空分布,分析黄鳍适宜的垂直和水平空间分布范围,采用Argo浮标剖面温度数据重构热带大西洋13℃和距海洋表层水温8℃(Δ8℃)的月平均等温线场,网格化计算了13℃和Δ8℃等温线深度值和温跃层下界深度差,并结合大西洋金枪鱼会委员(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tlantic Tunas ICCAT)的黄鳍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数据,绘制了13℃和Δ8℃等温线深度与月平均CPUE的空间叠加图,用于分析热带大西洋黄鳍金枪鱼中心渔场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时空分布和次表层环境季节性变化关系。结果表明,13℃等温线,在高值CPUE出现的海域深度值大多小于250 m,主要在170—249 m,深度值超过250 m的海域CPUE普遍较小。5°S—9°N区域,Δ8℃等温线高值CPUE出现的海域深度值大多小于150 m,主要在50—139 m;7—10月份在南半球的非洲西海岸,在Δ8℃等温线深度值为150—350 m的海域也会出现中心渔场。全年在低纬度区域,高渔获率的垂直分布深度更加集中。13℃等温线影响热带大西洋黄鳍金枪鱼的空间分布,温跃层下界温度影响黄鳍金枪鱼的垂直分布。采用频次分析和经验累积分布函数计算其适宜次表层环境因子分布,13℃等温线180—240 m;Δ8℃等温线50—139 m;与下界深度差:13℃等温线-70—29 m;海表以下8℃等温线30—149 m。文章初步得出热带大西洋黄鳍金枪鱼适宜的水平、垂直深度分布区间。结果可以辅助渔情预报,为热带大西洋黄鳍金枪鱼实际生产作业和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资源和渔场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成君  张衡  樊伟 《生态学报》2011,31(19):5676-5681
根据2005-2008年我国在东南太平洋的智利竹筴鱼大型拖网渔捞日志资料,结合卫星遥感反演的海表温度数据,分析了智利竹筴鱼渔场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规律以及CPUE与SST的关系。结果表明: 2005和2006年智利竹筴鱼中心渔场的季节变化规律较为类似,而2007年和2008年的春季(9-11月)中心渔场发生了较大的变动;西部海域也存在一定的渔场分布。2005-2008年作业渔场的最适宜SST为13-15℃,随着月份的增加最适温度随之增加,2007、2008年的秋季最适海表温度同2005、2006年相比较有降低的趋势。2005-2007年月平均CPUE与产量重心对应的SST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6.
【摘要】生态安全评价对生态脆弱区和经济落后区发展绿色经济有重要意义, 亦可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参考。以嘉峪关市为例, 采用DPSIR模型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嘉峪关市生态安全评价体系, 通过物元分析法对嘉峪关市2010-2018年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1)2010-2018年嘉峪关市生态安全等级逐步上升, 其生态安全等级从“不安全”上升到“较安全”。(2)人均水资源量、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人均耕地面积、第一、二产业增长率、环境保护投资、森林覆盖率等指标是影响嘉峪关市生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制约因素。(3)嘉峪关市生态安全水平虽逐步好转, 但生态安全水平总体不高, 还需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该结论可为嘉峪关市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衡  樊伟  张健 《动物学研究》2009,30(1):109-112
2008年5月在崇明岛西端潮间带水域进行鱼类调查时,发现一尾长江河口及上海地区的鱼类新记录种——长身鳜,隶属鲈形目鮨科。主要特征如下:体较细长,近似圆筒形;头长,稍平扁。吻尖。口裂大,下颌明显突出;上颌达眼下方。前鳃盖骨后缘有10枚细锯齿,腹缘有向前倾斜的鳃盖骨棘2枚。鳃盖后端有1枚扁平棘,其上端有较小的短棘1枚。体黄褐色,头背和体侧具不规则的黑点和黑斑。近数十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水环境污染等原因,导致其资源量急剧减少,已被我国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目前,关于长身鳜的资源状况研究十分薄弱,尤其是其繁殖习性、食性和发育等生物学特征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亟待开展此方面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8.
空间信息技术与深远海渔业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雪忠  樊伟 《生命科学》2012,(9):980-985
深远海渔业资源作为人类食用的优质蛋白来源,其开发受到各渔业国家的重视。以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已经在海洋渔业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卫星遥感渔场环境监测及渔情分析预报、鱼类洄游路径的监测、渔船作业位置的分布与监测等。针对深远海渔业资源的捕捞开发,重点综述了空间信息技术在深远海渔业资源开发中应用的现状以及应用前景分析。  相似文献   
9.
拖网捕捞对东海渔业资源种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收集到的近50年东海主要渔业企业和近7年来主要地区的拖网捕捞分品种渔获量数据,研究计算了双船拖网和单船网板拖网的渔获物食性指数与品种组成指数。结果表明,1974年前东海鱼类食性指数不断增大,之后开始迅速减小,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品种组成指数渔获物对数均值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不断下降,标准差则缓慢增大,近7年单拖网渔获物的计算结果也表现出鱼类食性指数的下降趋势,长期拖网过度捕捞是造成东海海洋生态系中渔业资源种群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渔业资源已经过度开发,种群结构稳定性减弱。  相似文献   
10.
党晓岩  伍玉梅  樊伟  纪世建  杨胜龙 《生态学报》2017,37(23):8039-8047
基于地理位置、纬度和生态特征的不同在东海选取了9个面积相同的子区域,采用1997-2015年由SeaWiFS(Sea-Viewing Wide Field-of-View Sensor)和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传感器获得的叶绿素a浓度资料,对我国东海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时空变化和藻华现象进行了分析。通过高斯曲线模型拟合,得到了藻华爆发的起始时间、峰值时间、结束时间及持续时间。研究表明东海浮游植物生物量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为:外海浮游植物生物量小于近岸;长江口和台州列岛海域的浮游植物生物量较大,近黄海海域的两个区域次之,较小的位于南麂列岛海域和台湾海峡,越靠近南部海域浮游植物生物量越低。藻华发生的规律为:以南麂列岛为分界线,由高纬度到低纬度,浮游植物到达藻华发生峰值的时间持续推后,爆发持续时间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