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毛丝鼠(Chinchilla laniger)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动物,国外饲养已有50多年的历史。我国于1973年首次引进。1980年底,青海省畜产进出口公司也开始引种饲养。为了了解毛丝鼠能否在高海拔地区饲养,我们于1981年7-8月,在青海省多巴毛丝鼠饲养场,对其生长和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形态发育 毛丝鼠的形态发育和许多小哺乳动物不同,初生鼠全身有被毛,睁眼,耳壳接近颅部,有门齿。第2天,耳壳已直立。第10天,幼鼠形态和成鼠大致相同。30天左右断乳。 行为发育 初生鼠通常在巢箱里生活,很少外出活动。第1天在天平称量时,幼鼠能从称盘上爬出。第3天已具攀登能力。第10天,幼鼠开始取食少量颗粒饲料和燕麦草,但这时期还是靠母鼠抚养。发育较快的幼鼠,30天能独立生活。实验期间,未见幼鼠有殴斗等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3.
诺木洪荒漠垦植后农田鼠类群落和生物量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有关生荒地开垦后,农耕地鼠类的变化,晚近有些报道(平岩等,1959;Hirth,1959:Pearson,1959;钱燕文、张洁等,1965;1968;1968),但这些工作的地区与我们的自然条件相差较大,其规律亦有不同。1975年7月,我们在诺木洪荒漠的生荒地和农耕地进行了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4.
高寒草甸灭鼠后鼠兔和鼢鼠数量恢复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灭鼠后残鼠种群的恢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使防治工作更有效,1976—1980年,我们在青海省门源县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调查了高原鼠兔和中华鼢鼠的种群恢复过程,发现灭鼠后残鼠数量按逻辑斯蒂曲线增长。 残鼠数量恢复时间t与种群返回时间t_r呈正比。灭鼠后数量恢复时间可按下式估计: 每年杀灭种群一定比例,残鼠数量恢复的数学模型如下; 每年杀灭一定数量,残鼠数量恢复的模型如下: 高原鼠兔和中华鼢鼠的残鼠种群恢复速度不同。根据上述数学模型估计,高原鼠兔数量恢复较快,丽中华鼢鼠较慢,因此,其最适灭鼠率也不相同。若每年杀灭一次,对于高原鼠兔,杀灭率必须在80%以上,对于中华鼢鼠,必须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5.
喜马拉雅旱獭的能量代谢初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是青藏高原上的特有种,目前还未见有关生理学研究资料。我们于1982年12月1-10日,对5只喜马拉雅旱獭作了能量代谢的初步测定,现报道如下。 喜马拉雅旱獭捕自青海省海晏县热水滩地区,11月初送到我所饲养房喂养。12月份,饲养室气温为5-15℃,旱獭仍进食未冬眠。试验时,室温控制在10-13℃。用半导体点温计测肛温,由心电图计算心率。能量代谢试验通过改装的口鼻罩收集连续5分钟呼出气体,用煤气流量计测呼出气体量,用英国的Corning165型pH/Blood gas分析仪测定呼出气中CO2与O2含量,计算出O2耗量与CO2产生量,进而推算出呼吸商,产热量及基础代谢量。又用密闭式呼吸室法测得呼吸商与其口鼻罩法测得的结果讲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五趾跳鼠(Allactaga sibrica)是青海牧区的害鼠之一,分布在开阔的草甸草原地区。笔者于1974年6—7月,在青海省天峻县快尔玛和阳康地区,收集了该鼠的一些生态资料,现整理如下。 一、一般概况 快尔玛和阳康公社海拔3400—4200米。气候干燥寒冷,年均温1.45%℃。 植被类型有小蒿草草甸草原,紫花针茅、苔草草甸草原,紫花针茅、羊茅干草原,山柳、金腊梅灌丛和河曼滩的黑刺灌丛。  相似文献   
7.
动物种群能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阐明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能量的相互关系,我们于1982年4—10月在青海省门源县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地区,测定了艾虎对食物的消化率和同化率,同时统计其密度,初步估计通过其种群的能量流。 艾虎全年平均摄入干物质为0.125克/克体重/日;摄入总能为0.709大卡/克体重/日,同化能、粪便和尿的排出能分别占其80.18%、14.58%和5.25%。全年摄入能为1.157×10~5大卡/公顷,通过种群能流为0.917×10~5大卡/公顷/年。 上述结果表明,通过艾虎种群的能量流是比较少的。因此,保护艾虎,增加其数量,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改造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8.
高原鼠兔种群年龄结构和动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梁杰荣  戚根贤 《兽类学报》1989,9(3):228-230
我们于1974—1982年,在青海省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种群年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一些研究,现简报如下:1.各年龄组的季节变化 根据1978年采集的814个标本,按照施银柱等(1978)在《灭鼠和鼠类生物学研究报告》第三集中介绍的方法,参考室内饲养的资料,将鼠兔分为5个年龄组:幼体1组、幼体2组、亚成体组、成体组和老体组(图1)。结果表明:4月,种群由成体和老体组成,分别为87.7%和12.3%,说明鼠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沙面街灭鼠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商业、饮食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城市鼠害日益猖獗。笔者于1985年3-5月,在广州市沙面街进行灭鼠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1.环境概况 沙面街是广州风景区之一,位于广州市的西部,四周被江河相隔。这对鼠类的迁入和迁出都不利,而对灭鼠试验提供了较好的条件。试验面积0.27平方公里,划分为4个居委会,居民1560户,6500人,机关单位91个,其中包括有名的白天鹅宾馆。但是,有些地方,尤其地下室和仓库,杂物很多,十分零乱。加之饮食铺较多,食物丰富,为家鼠的栖息和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褐家鼠和黄胸鼠能量摄人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和黄胸鼠(R.flavipectus)是我国的主要害鼠,它们不仅对农业、食品业和旅游业造成很大的损失,而且传染疾病。本文讨论和分析了这两种害鼠在不同季节的每日能量摄入,以及褐家鼠的摄食节律,为制定家鼠的防治对策提供部分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