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白蓝试管内成花与结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植物名称白蓝(Brassica pekinensis×B.oleracea,n=19). 2材料类别无菌丛生芽. 3培养条件(1)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MS KT 2mg·L-1(单位下同) NAA 0.2;(2)芽分化培养基:MS 6-BA 0.1 NAA 0.1;(3)成花诱导培养基:MS KT 0.05 IAA 0.1;(4)结实期培养基:MS0.以上培养基均加入3%蔗糖、0.8%琼脂,pH 5.8.培养温度(21±1)℃,光照12 h·d-1,光照度3 0001 x.  相似文献   
2.
天然更新的檫木林根系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通过对样木的测定,运用幂函数、线性以及多元回归等模型进行拟合,研究了福建省建阳市天然更新的檫木[Sassafras tsumu (Hemsl.) Hemsl.]林根系部分生物量同地上部分各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檫木林根系生物量与地上部分、全树、枝条及枝干等各部分的生物量呈显著的相关关系;除细根外,粗根、根蔸和全部根系的生物量与胸径、树高之间大都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对于天然更新的檫木林而言,采用W=aD^αH^β模型进行拟合,结果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3.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研究回顾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高飞  任海  李岩  柳江 《生态科学》2003,22(4):360-365
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反映了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碳总量,目前NPP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回顾国内外植被NPP研究的历史,对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在NPP研究中的应用做了分析,并对近期陆地植被NPP研究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白蓝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植物名称白蓝(Brassica pekinensis×B. oleracea, n=19),系汕头大学生物系从日本引入其栽培品种的种子,由本所栽培后,经5代分离,选出性状良好的单株作为组织培养的原始材料. 2 材料类别带腋芽的茎段. 3 培养条件诱导分化培养基:(1)MS+KT 2 mg* L-1(单位下同)+NAA 0.2 ;(2)MS+KT 0.1+NAA 0.1. 腋芽萌生培养基:(3)MS+6-BA 0.1+NAA 0.1.生根培养基:(4)1/2MS+IBA 0.1.以上培养基均加入3%蔗糖,0.8%琼脂,pH 5.8.培养温度为(21±1)℃,光照12 h*d-1,光照度3 000 lx.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2,rAAV2)载体介导人β-珠蛋白基因转染地贫患者造血细胞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可行性.方法:分离β 41-42/β 654杂合子型重型β-地贫流产胎儿造血细胞,经rAAV2-β-globin病毒转染(MOI=50)后移植入经X射线照射的BALB/c裸小鼠体内,分别于移植后14d、21d处死受体小鼠,RT-PCR及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法检测人珠蛋白基因在受体小鼠体内的表达.结果:RT-PCR方法于3只受体小鼠骨髓样本中成功检测到人β-actin和人β-珠蛋白基因的表达,而21d处死的转染与对照小鼠外周血样本中未检测到人β-珠蛋白基因表达;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在所有受体鼠体内同时检测到β 41-42和β 654突变基因,以及正常β-珠蛋白基因的表达,但rAAV2-β-globin转染组小鼠体内正常人β-珠蛋白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rAAV2可有效转染β 41-42/β 654杂合子型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造血细胞,并通过exvivo途径介导β-珠蛋白转基因的体内表达,提高红系细胞内正常β-珠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6.
天然更新檫木林的能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测定天然更新檫木林的檫木[Sassafras tsumu (Hemsl.) Hemsl.]各器官热值的基础上, 建立檫木能量回归模型, 进而计算了群落能量现存量. 结果表明: 檫木各器官热值具有一定差异, 其中叶的热值最大, 树干的热值最小; 檫木树干、枝、根及全树的能量与D和 D2H(D为胸径, H为株高)回归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 而叶的能量与D和D2H回归关系不明显; 各径级檫木树干能量的70%以上聚集在树干下部; 不同径级檫木枝的能量分布不同, 大径级主要集中在枝的中上部, 中小径级主要集中在枝的下部; 天然更新檫木林檫木的能量现存量为1.23×106 kJ·hm-2,从大至小排序依次为树干(72.58%)、根(20.15%)、枝(7.08%)、叶(0.19%).  相似文献   
7.
抗菌肽的作用机制、生物活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肽广泛存在于生物界,是辅助生物机体抵抗外来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御分子。抗菌肽不仅能抑制、杀灭多种细菌,而且具有抗真菌、抗寄生虫、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生物学活性。抗菌肽的作用机制与传统抗生素不同,不仅具有广谱抗微生物作用,而且不易诱导机体产生耐药性,因此,在治疗临床耐药菌株方面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8.
退化红壤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灌木层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选择闽西典型退化红壤地区,对6个不同恢复阶段的封育马尾松群落灌木层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数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较窄,对资源的利用不充分,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群顺序与其重要值大小顺序存在一致性,同时种群间生态位重叠较为普遍,对资源的利用方式相对一致。这些结果与退化红壤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生境条件的变化密切相关,有助于理解植被恢复动态规律,指导运用人工措施以加快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9.
生态学与医学中的整合分析(Meta-analysi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柳江  彭少麟 《生态学报》2004,24(11):2627-2634
整合分析是针对一系列独立研究结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的方法。自从 1976年 Glass在心理学研究中提出以来 ,该方法已经在许多学科特别是医学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应用。 2 0世纪 90年代 ,整合分析被引入生态学研究 ,引起了生态学家和统计学家的广泛关注。在我国 ,该方法也于 1998年被引入生态学。由于生态学研究自身的特点 ,整合分析在应用时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如不同研究类型的数据抽提与转换、效应值的构建、研究间相关性的估计、出版偏见的评估与修正等 ,为此以整合分析应用最活跃的医学领域进行对比和借鉴 ,分析该方法在两个研究领域应用的范围和特点 ,讨论影响其在生态学中应用的各种因素 ,并着重阐述和探讨其在生态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天然更新的檫木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标准木的测定,建立相对生长方程,了福建省建阳书坊林场天然更新的檫木(Sassafras tzumu)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结果表明:20年生檫木林分平均现存生物量为58693kghm^-2,平均年生产力为4259kghm^-2,檫木生物量与胸径间存在极显著回归关系,大部分生物量集中于树体中下部,生物量的径级分布以20cm径级积累值最大。这些结果对阔叶林的营造及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