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抚仙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潘继征  熊飞  李文朝  柯凡 《生态学报》2009,29(10):5376-5385
云南抚仙湖是我国典型的高原深水湖泊,为揭示该湖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变化的响应,2005年6~7月对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调查期间共采集浮游植物80种,隶属于7门32科56属,以绿藻、蓝藻和硅藻为主,种类数绿藻(46.0%)>蓝藻门(25.0%)>硅藻门(15.0%),密度绿藻(61.6%)>硅藻(16.1%)>蓝藻(9.1%).群落平均密度为87.58 ×104 ind./L, 转板藻(Mougeotia sp.)占绝对优势,其相对密度为35.9%.在水平分布上,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北区大于南区(P<0.05),沿岸区大于湖心区(P<0.01).在垂直分布上,浮游植物分层明显,主要分布在0~30 m水层,不同水层绿藻均占绝对优势.环境分析表明:抚仙湖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主要受营养盐的影响,而垂直分布主要受物理因子的影响.不同时期的调查结果比较表明,抚仙湖浮游植物种类数和密度呈增长趋势,与水体营养水平升高有关.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大型丝状藻类转板藻发展成为绝对优势种,与其较强的竞争优势及太湖新银鱼摄食引发的下行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