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评估九龙江口水体重金属生态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构建常见重金属元素对海洋生物的SSD曲线,结合九龙江口水体5、8、11月份21个站位重金属调查数据,计算了九龙江口7种重金属(As,Cd,Cr,Cu,Hg,Pb,Zn)不同暴露浓度对海洋生物的潜在影响比例(PAF),并分析了在相应站位重金属复合污染生态风险(msPAF)。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中As的生态风险最大(即PAF值最高);时间尺度上,5月份总的msPAF较其他月份稍高;空间尺度上,西溪至海门岛(1~7号站位)污染较严重,其中又以位于西溪和玉枕洲的2号和5号站位的msPAF为最。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利用资源和资金,合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确定成为目前保护生物学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首先探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定义和内涵,认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是指生物多样性丰富、物种特有化程度高、珍稀濒危物种分布集中、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过程的海洋区域.其次对保护优先区域确定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单元区划、指标体系的构建及保护优先区域评估3个方面.继而根据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提出保护优先区域确定的基本思路,即在海洋生物地理分区的基础上,根据物种和生境的生物多样性指标确定保护优先区域.最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包括运用生物地理学方法进行单元区划、基于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方法构建生物学指标以及信息网络数据库的构建等.  相似文献   
3.
猪肾虫(Stephanurus dentatus)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严重为害养猪业的一种寄生虫,受其侵袭的仔猪生长发育不良,重至死亡;菜猪体消瘦不长膘;公猪性欲减退;母猪不孕,流产死胎。幼虫侵入猪体后在各器官组织中移行,成虫害生于输尿管附近组织的包囊中,药物不易渗入,因而治疗无效。成虫寄生于猪体中的生活时间可达2一3年;产卵多,雌虫每天随猪尿排出大量的虫卵;发育快,虫卵在16℃以上便可发育,在27℃下经3—4天就发育为感染期幼虫;母猪感染普遍,在哺乳期的仔猪因紧跟母猪而不易隔离,口吞食和皮  相似文献   
4.
1.猪肾虫从口吞食和皮肤接触均可感染,小猪皮肤接触和吞食感染相同,大猪皮肤较厚,幼虫不易侵入,其获得感染是以口吞食为主。 2.小猪从皮肤接触感染,经3—5天在皮下结缔组织行第三次蜕皮,38天移行至肝,150天虫体穿出肝表面向腹腔柔组织移行,157—185天在输尿管壁上形成包囊发育为成虫。从口吞食感染,经3—4天在胃壁大网膜和肠系膜等处停留,形成结节病变行第三次蜕皮,25天移行至肝,30天雌雄已明显分化,40日前后行弟四次蜕皮,118天离开肝向腹腔移行,156天后在输尿管壁形成包囊发育为成虫。皮下注射感染与皮肤接触感染相同。血管注射感染,幼虫到肺后多数不发育而死亡。 3.猪肾虫侵入宿主后,有嗜组织的习性,在组织中停留和移行,移行的方向不定,可向体前部移行,亦可向体后部移行。在淋巴结中常检得虫体,门静脉中虽有虫体栓塞,但未见在血管和淋巴管中移行。 4.猪肾虫在宿主体中发育的时间,除因虫体停留在组织结节中长短不定外,移行的速度与宿主大小有关系;宿主小,移行较速,成熟较快;宿主体大,移行时间较长,成熟较慢;因此致使过去学者报告猪肾虫成熟时间有4个月,5个月,6个月和9个月等不同结论。 5.从豚鼠皮肤接触感染,经3—5天幼虫皮下结缔组织,肠系膜和大网膜等柔组织形成结节病变,行第三次蜕皮,经5—8天移行至  相似文献   
5.
海洋保护区事业正处于从"重面积、重数量"向"重建设、重成效"转型的重要阶段,海洋保护区,特别是滨海湿地类保护区的管理有效性评估引起了国内外生态学家的广泛关注。根据现有评估体系中存在问题,结合广西滨海湿地类自然保护区建设及发展特点,构建了"管理机制-管理基础-管理行为-管理成效"的评估框架,通过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设置形成包含4个评估要素,19个评估指标以及6个附加指标在内的评估体系。本评估体系综合考虑了保护区管理工作的产出效益,包括管控成效、生态成效和社会经济成效,在指标设计时突出了保护区的生境特点,管理人员以及社会公众的保护意愿,采用分级分值制量化指标,根据长期有效数据开展评估,适用于监测业务完善的滨海湿地类型保护区。另外,选择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实例验证,评估结果表明:(1)保护区指标评估分值总和78分,附加3分,综合评估分值81分,管理级别Ⅱ级,保护区管理成效良好;(2)各要素得分占比情况为:C管理行为(100%) A管理机制(90%) B管理基础(87%)D管理成效(65%)。评估指标级别占比情况为:Ⅰ级(53%)Ⅱ级(21%)Ⅲ级(16%)Ⅳ级(11%);(3)3类管理成效得分占比情况为:D_2管控成效(97%)D_1生态成效(60%)D_3社会经济成效(35%)。通过分析可知,保护区管理面临主要问题包括技术能力不足、人才队伍建设薄弱、人为干扰多样等。建议保护区应加强能力建设和管控力度,推行社区共管,并关注红树林以外的其他生态系统的保护,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