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白鱀豚气管和肺的解剖和组织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鱀豚的肺分左右2叶,不分小叶,肺门位置高。气管分叉成左右主支气管和气管支气管,气管支气管分叉点的位置较高,情形与拉河豚相近。3条主支气管进入肺以后便成为肺内支气管树的主干,其分支的分布区可暗示假定肺叶的存在(共5叶,左2右3)。从气管起一直到呼吸性支气管都存在软骨组织。气管的粘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夹有杯状细胞。主支气管为单层柱状上皮,无杯状细胞。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又变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杯状细胞少。细支气管以下逐步改变为单层柱状上皮和立方上皮。各级支气管均未见腺体存在。从呼吸性细支气管到肺泡管的通道口,有括约肌存在。各级支气管一直到肺泡壁均有平滑肌存在,从断续出现到连续的环层。弹性纤维在整个气管均很丰富。  相似文献   
2.
在豢养条件下,白暨豚的游泳除背向上正常姿态外,尚有侧游、仰游、滚游、跳跃、直立、浮卧和滑行多种型式。呼吸间隔时间不均匀,最短5秒,最长243秒,呼吸率为109—143次/小时。它的昼夜活动表现出明显的“激烈活动”和“平缓活动”两种状态,后者可能是一种休息方式。  相似文献   
3.
人工饲养下白暨豚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豢养条件下,白鱀豚的游泳除背向上正常姿态外,尚有侧游、仰游、滚游、跳跃、直立、浮卧和滑行多种型式。呼吸间隔时间不均匀,最短5秒,最长243秒,呼吸率为109—143次/小时。它的昼夜活动表现出明显的“激烈活动”和“平缓活动”两种状态,后者可能是一种休息方式。  相似文献   
4.
白鱀豚饲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饲养池水使用自来水是切实可行的。水温在冬季不低于4℃,夏季不超过33℃。白暨豚以淡水鱼类为食,其日食量一般占体重的10—11%,炎夏减到8—9%,寒冬可增到12%。豢养四年的淇淇,其体长和体重增长的关系式为:y=-237.4 2.2x。饲养的关键有二:一是水质,经常洗池换水以保持水质清洁;二是食物,饲料鱼要挑选健康、新鲜,无污染的鱼类,喂前进行消毒,每天还要给以维生素类药品,以作营养补充。  相似文献   
5.
白暨豚种群数量及资源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了解长江中白鱀豚的分布状况及种群数量,从1978年至1983年1月止,先后9次在长江中、下游(宜昌至南通)的干流进行了白鱀豚的生态考察,并到汉江和鄱阳湖、洞庭湖等水域查访有无白鱀豚活动的情况,依据考察所得资料,对长江白鱀豚群体的数量作了初步剖析。 通过考察,到1983年初为止,中游最上是在湖北枝城,约距长江口1,613公里的江段和下游最下是江苏太仓浏河口距长江口24公里的江段都有白鱀豚的活动。白鱀豚种群约156头,20个群体,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17个江段里,在安庆一黑砂洲南水道约170公里及嘉鱼—王家渡水道约80公里的两个江段里生活着较多的个体。根据雌、雄自鱀豚体长与年龄关系式的速度变化曲线,白鱀豚的个体发育阶段可分为:幼龄期(胎儿—雄性4龄,雌性5龄),壮年期(雄性5龄—12龄,雌性6龄—13龄),成年期(雄性13龄,雌性14龄至20龄)和老年期(20龄以上雌雄个体)4个龄期。白鱀豚种群的年龄结构是一个基部较窄,顶部相对宽的锥体,显然是一个生产较差的种群。 近些年来,由于人类对江河的开发利用,使得白鱀豚种群的补充能力和再生产能力都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分析白鱀豚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1)食物条件的变化;(2)有害渔具对白鱀豚的杀伤;(3)航运业务对白鱀豚的误伤;(4)群众缺乏保护珍贵动物的知识而  相似文献   
6.
白鱀豚的肺分左右2叶,不分小叶,肺门位置高。气管分叉成左右主支气管和气管支气管,气管支气管分叉点的位置较高,情形与拉河豚相近。3条主支气管进入肺以后便成为肺内支气管树的主干,其分支的分布区可暗示假定肺叶的存在(共5叶,左2右3)。从气管起一直到呼吸性支气管都存在软骨组织。气管的粘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夹有杯状细胞。主支气管为单层柱状上皮,无杯状细胞。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又变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杯状细胞少。细支气管以下逐步改变为单层柱状上皮和立方上皮。各级支气管均未见腺体存在。从呼吸性细支气管到肺泡管的通道口,有括约肌存在。各级支气管一直到肺泡壁均有平滑肌存在,从断续出现到连续的环层。弹性纤维在整个气管均很丰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