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黄淮麦区优良品种矮抗58、周麦18、豫麦49、百农418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小麦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的抗倒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茎秆机械强度在开花期至花后20 d处于较高水平,在花后30 d明显下降;倒伏指数在开花期最小,花后30 d最大,其余两个时期处于中间水平.相关分析表明,开花期机械强度与重心高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倒伏指数与节长、株高、重心高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花后10 d和花后20 d机械强度与节长、株高、重心高度呈显著负相关,与茎粗、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倒伏指数这段时期正好与之相反;花后30 d机械强度与株高、重心高度呈显著负相关,倒伏指数与株高、重心高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木质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因此,明确各个生育时期与抗倒性相关的茎秆特性,可为黄淮麦区高产抗倒性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对比阿仑膦酸钠与钙尔奇D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09例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乱数表法将患者分为钙尔奇D组(n=54,钙尔奇D)和阿仑膦酸钠组(n=55,阿仑膦酸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糖指标、骨代谢相关指标、腰椎L2~L4及股骨颈的骨密度值。结果:阿仑膦酸钠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3.64%(46/55),高于钙尔奇D组的62.96%(34/54)(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腰椎L2~ L4、股骨颈的骨密度值均升高,且阿仑膦酸钠组高于钙尔奇D组(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骨钙素(BGP)升高,且阿仑膦酸钠组高于钙尔奇D组(P<0.05);血清I型胶原C末端肽(s-CTX)、碱性磷酸酶(BAP)、人抗酒石酸酸性膦酸酶 5b(TRAP-5b)则降低,且阿仑膦酸钠组低于钙尔奇D组(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降低(P<0.05),但两组治疗1个月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与钙尔奇D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阿仑膦酸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且不影响降糖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株分离于工业污水池的耐碱酵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新疆温泉县一个碱性工业污水处理池中分离并鉴定耐碱酵母菌。方法:用稀释平板法分离菌种,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26S rDNA D1/D2区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种。结果:从水样中分离得到一株耐碱酵母菌,它们能在pH3.5~11.0,12%NaCl,4~45℃生长,经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特征鉴定为酵母属,对其26S rDNA 5’端D1/D2区基因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并测序,GenBank注册号为DQ132884,同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b4有99.8%的同源性,因此将其命名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XJU-2,该菌种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号为CGMCC No.2.3095。结论:XJU-2的最高耐碱值可达pH 11.0,而且酸碱耐受范围很大,性能明显优于国内外已报道的酿酒酵母菌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粘性红圆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XJU-1中提取β-胡萝卜素并对其特性加以研究。方法:采用酸热法对发酵产物破壁,用丙酮∶石油醚(1∶1)萃取β-胡萝卜素,采用GB/T 5009.83-2003的HPLC方法测定β-胡萝卜素含量,以448nm波长的紫外分光光度吸收值计算出色素损失率来探讨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结果:该菌株在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生长72hβ-胡萝卜素含量高达389.2μg/g干重,经实验确定,葡萄糖是最有利于β-胡萝卜素生成的碳源;蛋白胨是生产β-胡萝卜素的最佳氮源。提取的β-胡萝卜素耐热性较好,需置于暗处保存。结论:该菌种β-胡萝卜素产率明显高于国内外已报道的,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对雌性棕色田鼠(Lasiopodomys mandarinus)和昆明小鼠(Mus musculus)在慢性间歇性低氧条件下血象的变化进行比较,从而为地下生活鼠种血液系统对慢性间歇性低氧的应答对策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实验氧舱对棕色田鼠和昆明小鼠进行每天4h、持续28d的慢性间歇性低氧(氧浓度10.0%)处理,然后对其血象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常氧下棕色田鼠的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显著高于昆明小鼠,而红细胞平均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则显著小于昆明小鼠,慢性间歇性低氧处理后昆明小鼠的MCV和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显著增加,而棕色田鼠MCV和HCT无明显影响;(2)常氧条件下棕色田鼠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显著低于昆明小鼠,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则显著高于昆明小鼠,慢性低氧处理后昆明小鼠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含量和MCH均显著增加,而在棕色田鼠仅出现MCH的明显增加;(3)常氧条件下棕色田鼠的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和血小板(platelet,PLT)都显著低于昆明小鼠,慢性低氧处理后棕色田鼠和昆明小鼠的WBC和PLT均未发生显著变化。以上结果表明,棕色田鼠作为地下生活鼠种,对低氧环境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其血液系统对低氧胁迫的应答机制与地面生活鼠种昆明小鼠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实现副溶血性弧菌溶血毒素基因tdh克隆与表达,并以表达产物TDH作免疫原,研究其对海水鱼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PCR扩增tdh;构建重组质粒(pET-28-TDH);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以纯化的TDH融合蛋白脱毒为类毒素免疫原免疫健康真鲷,测定其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变化;用副溶血性弧菌病原攻毒,检测免疫保护作用.结果:tdh基因成功克隆并表达;表达蛋白相对分子量为21 kDa,证实为TDH蛋白;类毒素免疫真鲷后,其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 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在注射后48h、24h、24h、2Ah达到最高,最高点分别高于对照组77%、328%、75%、381%;72 h后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类毒素对真鲷免疫系统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类毒素免疫后对攻毒的真鲷保护率达50%.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黄海中北部近岸海域不同断面的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特征, 基于2017年5月、6月和7月对黄海中北部近岸海域内不同断面表层水平拖网的调查数据, 对该海域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多样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3个航次共采获鱼卵5493粒, 仔稚鱼43尾, 经鉴定共20种, 隶属于7目16科20属, 种类以鲈形目为主要类群。采获鱼卵、仔稚鱼的数量在不同月份和不同断面间有所差异, 总体来看数量分布不均匀。采获鱼卵、仔稚鱼对应成鱼的适温类型主要由暖温种和暖水种组成, 仅有少量冷温种, 各生态类型种类数随断面不同有所变化, 暖温种在调查海域内由北向南呈递减的趋势, 暖水种则呈递增的趋势。鱼卵、仔稚鱼优势种和重要种组成在不同月份和不同断面间均有所差异, 鳀(Engraulis japonicus)为5月航次调查海域及T1和T2断面的鱼卵优势种, 仔稚鱼没有出现优势种。3个航次采集的鱼卵、仔稚鱼对应成鱼平均营养级分别为3.58、3.51和3.41, 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调查海域内鱼卵、仔稚鱼的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均以5月航次最高, 6月航次最低。此外, 两个断面各站位之间的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均与深度关系密切。研究为黄海海域产卵场的养护及海洋鱼类早期补充群体资源的量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离子交换树脂法与酚仿法对质粒DNA提取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种不同方法对质粒DNA提取效果的比较,证实了阴离子交换树脂法能够获得高纯度的质粒DNA,满足分子生物学的试验要求,操作简便、快速,不污染实验室的环境,是一种较理想的制备高纯度质粒DNA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9.
莱州湾春季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7—2010年春季(5月)利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对莱州湾海域位置相同的12个站位进行4个航次拖网调查,研究分析了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群落组成、优势种、空间分布及其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4个航次共获得鱼卵、仔稚鱼26种,隶属于6目16科24属,1种衔科鱼卵鉴定到科,另有1种鱼卵未能鉴定种类。鱼卵、仔稚鱼分布不均匀,莱州湾西部还湾底海域分布较多。斑鰶(Konosiruspunctatus)为该海域鱼卵的第一优势种;鳀(Engraulisjaponicus)在2007年和2008年作为仔稚鱼的第一优势种出现,而2009年和2010年仔稚鱼的第一优势种则是虾虎鱼。调查期间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均匀度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从2007年开始随年代递减的趋势;种类数和丰富度指数则从2008年开始呈现随年代递减的趋势。2007—2010年4a鱼卵仔稚鱼聚类结果显示,2007年和2008年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相似,与2009年和2010年均有差异。与1982年山东省近岸调查结果相比,莱州湾海域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斑鰶取代鳀成为第一优势种,小黄鱼等经济鱼类数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调水调沙(Water-Sediment Regulation Scheme, WSRS)对黄河口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群落结构和时空分布格局的影响,分别于2017年(非调水调沙年)和2018年(调水调沙年)的6—7月在黄河口海域利用水平拖网开展了6个航次的鱼卵、仔稚鱼调查。运用聚类分析和冗余分析(RDA)等方法对该海域非调水调沙年和调水调沙年的鱼卵、仔稚鱼丰度和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及环境因子状况等进行了综合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6个航次调查共采获鱼卵6212粒,仔稚鱼431尾,隶属于8目12科14属,其中,河口定居性鱼类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eri)为控制黄河口及邻近海域夏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演替格局的主要种类;鱼卵受环流和调水调沙的共同影响,其空间分布在各调查阶段有所不同,仔稚鱼则趋向于在河口近岸海域分布;河口东北部及东南部靠近莱州湾区域是黄河口及邻近海域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的主要聚集区;调水调沙年鱼卵、仔稚鱼的采获总量以及底层鱼类鱼卵的采获数量均明显高于非调水调沙年,调水调沙带来的丰富径流和泥沙有利于黄河口海域渔业资源的补充;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海洋鱼类的群落结构与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