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背景] 化脓隐秘杆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常与蓝耳病病毒、猪圆环病病毒、巴氏杆菌等混合感染猪,引起各种非特异性化脓性感染,部分临床症状与副猪嗜血杆菌相似。本试验从江西某猪场一起因呼吸道症状急性死亡病猪的肺脏分离到一株具有β溶血特性、疑似化脓隐秘杆菌的细菌病原。[目的] 鉴定该病原的菌属种类、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特征,为该菌疾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防控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结合PCR鉴定等方法对菌属种类进行鉴定;通过动物实验、药敏试验,分析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借助全基因组测序、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发掘该菌的基因组特征。[结果] 形态观察、16S rRNA基因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证实,该分离菌株是化脓隐秘杆菌,命名为JX18;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不敏感,对其余所选药物均敏感;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对小鼠腹腔攻毒后,小鼠腹部出现明显脓肿病灶,最高剂量组的小鼠全部死亡;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该菌株携带plo、nanH、nanP、fimA、fimC、fimE等重要毒力基因,并且与其他化脓隐秘杆菌菌株毒力基因的相似性较高;根据同源基因数据库(Cluster of Orthologous Groups,COG)预测,菌株JX18中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基因占比最高;通过毒力基因数据库(virulence factor database,VFDB)、UniProtKB/Swiss-Prot等数据库预测,JX18菌株基因组中携带有多个组氨酸激酶、反应调节因子等与细菌双组分调控系统相关基因,以及多种与粘附、侵入及分泌系统相关的毒力基因。[结论] 在江西省分离鉴定出一株猪源强致病性化脓隐秘杆菌,丰富了猪源化脓隐秘杆菌病原信息,为进一步开展猪源化脓隐秘杆菌相关研究与防控奠定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系统描述了中国东北那丹哈达地体中三叠系顶部和侏罗系下部的放射虫动物群及其系统分类,包括5个放射虫生物群,建立了一个新属,10个新种,并报道了121个种级分类单元。通过与加拿大和日本的相关动物群进行比较研究,我们确定了所描述的放射虫生物群的年代归属分别为:晚三叠世诺利(Norian)晚期至瑞替(Rhaetian)早期,辛涅缪尔(Sinemurian)早、中期。  相似文献   
3.
显示神经内分泌细胞的染色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体内一些内分泌细胞,它们具有共同的细胞化学特点,即在细胞内含胺或摄取胺前体,并在细胞内进行脱羧反应,具有产生胺类和肽类激素功能,这类细胞属于弥漫性神经内分泌系统范畴。内分泌系统不仅包括传统的内分泌细胞聚集形成的内分泌腺,还包括广泛散在分布于许多器官组织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4.
多足动物可能是最早入侵陆地环境的无脊椎动物之一。随着泛甲壳动物大类的确立,多足动物亚门的谱系发生问题已成为节肢动物研究中的焦点。基于表型性状的系统学研究中,多足动物亚门在节肢动物门中的系统分类和单系性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化石记录的稀少又使多足动物的起源及演化历史变得迷雾重重。近年来分子系统学的进展为深入探讨多足动物谱系发生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分子定年的应用为探讨多足动物起源、登陆等早期演化问题提供了新的手段。谱系年代学综合了化石记录和分子定年两方面的优势,为更加精确地讨论多足动物起源、内部类群分歧时间及其地质背景奠定了基础。谱系年代分析显示,多足动物类起源于寒武纪晚期或更早;多足动物内部类群的分歧不晚于奥陶纪;而化石证据显示,多足动物的登陆事件也可能发生在这一时期,多足动物内部类群的分歧事件(及食性分化)可能与登陆过程有关。精确的多足动物亚门谱系发生关系以及谱系年代学细节还有待于进一步综合系统学、多基因和多重化石参照点的合理分析加以深入和完善,进而为早期陆地复杂生态系统的建立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西藏南部放射虫微体古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蛇绿岩带以及该带之南的沉积地层带(特提期沉积区,北喜马拉雅亚区)中广泛发育着大量含放射虫地层,放射虫研究在确定该区蛇绿岩的形成时代,解释造山带复杂的地层层序以及揭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古近纪碰撞老祖宗前的古海洋盆地的演化历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已发表的文献以及我们正在进行中的初步成果显示,藏南地区的含放射虫地层的时代分布之中三叠世(安尼期)至晚白垩(土仑期)。这些地层的岩性包括硅质岩,硅质泥岩,凝灰质细碎屑岩和泥晶灰岩等,尽管藏南的放射虫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但系统的放射虫研究与地层研究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6.
文中分析现生介形类 (Ostracoda) 4目 2 1科 2 9属的 18SrDNA部分序列 ,采用最大似然法 (ML)、邻接法 (NJ)和最大简约法 (MP) ,尝试构建介形类的分子系统树 ;结合介形类的形态特征和化石记录 ,主要对速足目(Podocopida)、丽足目 (Myodocopida)及其超科级分类阶元的系统发生关系进行探讨。 3种分析方法均支持形态学上Podocopida ,Myodocopida和海萤超科 (Cypridinacea)的界定 ;但对Podocopida目土菱介超科 (Bairdiacea)的系统地位提出质疑 ,该类群可能不是单系发生的自然类群。上述分析显示 ,Podocopida,Myodocopida,Platycopida和Halo cypridina组成一个单系群 ;介形类在目、超科、科和属的水平上可能发生过多次辐射分化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简便的霉菌染色方法@胥维勇@杨红@余泽伦@李科@杨群¥四川省汶川县人民医院病理科¥四川省人民医院病理科介绍一种简便的霉菌染色方法胥维勇杨红余泽伦*李科杨群(四川省人民医院病理科,成都610072*四川省汶川县人民医院病理科)霉菌病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  相似文献   
8.
改良Giemsa染色法在幽门螺杆菌检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良Giemsa染色法在幽门螺杆菌检测的应用杨红,胥维勇,李科,杨群(四川省人民医院病理科,成都市610072)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活动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已得到公认。近年,文献报道HP感染增加胃癌发病危险[1,2],使HP检测的临床意义更...  相似文献   
9.
AgNORs染色在病原菌检测中的特殊应用胥维勇,杨红,李科,杨群(四川省人民医院病理科.成都610072)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染色法是近年来广泛采用的银浸润染色技术,它在判断细胞增殖状态,区别良恶性肿瘤研究时有一定意义[1]。我们应用AgN...  相似文献   
10.
Pseudoschwagerina属的系统渊源、地质历程、分布范围均不同于Sphaeroschwagerina属,二者在地理分布上亦具差异。以它们命名的生物地层延限带顶、底界均不等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