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中国部分地区马铃薯寄主上致病疫霉SSR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两对SSR引物对两个基因座Pi4B和Pi4G进行了PCR扩增,测定了中国部分地区66个致病疫霉Phyophthora infestans(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和2个参考菌株的SSR基因型,并对菌株的基因型进行了鉴定和命名.在被测定的66个致病疫霉菌株中,共产生了7种SSR基因型D-03,D-05,D-06,G-02,H-01,F-01和F-06,其中F-06为本研究新命名的基因型.F-01基因型菌株53个,占总菌株数目的80.3%,该基因型为中国致病疫霉的优势基因型.在对两个基因座Pi4B和Pi4G产生的等位基因统计分析发现基因座Pi4B产生的多样性比Pi4G高.对SSR数据揭示的河北、黑龙江和云南3个不同省份致病疫霉遗传多样性的比较发现,河北省和黑龙江省致病疫霉遗传多样性几乎相同,然而与云南省致病疫霉有较大的遗传差异.此外,发现致病疫霉SSR基因型与其对甲霜灵抗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菌株组合,马铃薯植株茎、叶及接种物中A1和A2菌株孢子囊比例、温度、湿度对卵孢子产生的影响。不同菌株组合产生卵孢子的数量有显著差异;在离体接种情况下,叶片中产生卵孢子数量大于茎中产生卵孢子数量;A1和A2菌株中孢子囊不同比例对卵孢子产生影响很大,当比值为1∶1时卵孢子产生量最大;15℃光照条件下培养,并给侵染叶片持续的水分供应才能产生大量卵孢子;寄主的抗性水平对卵孢子产生有明显的影响,中抗品种上产生卵孢子量最多,高抗品种上产生卵孢子量最少,感病品种上产生卵孢子量居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马铃薯晚疫病菌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populations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from some major potato production regions in China were detected by amplified restriction fragment polymorphism (AFLP) analysis. Among 200 combinations of primer pair screened, 12 combinations could generate consistent polymorphic bands using six tested isolates. The twelve combinations were used to amplify the genomic DNA of 50 isolates collected in China from 1997 to 2002. A total of 922 AFLP bands were obtained, and 530 of them,covering 57.5%, showed polymorphism. Cluster analysis using the 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averages (UPGMA) separated 50 isolates into five AFLP groups which were correlated to groups defined by geographical origin, however, they were not correlated to groups defined by mating type, or response to metalaxyl and virulence. Parameters of genetic diversity calculated by POPGENE software indicated that the genetic diversity level of Phytophtora infestans population in China was not high.  相似文献   
4.
Anammox反应器启动过程中颗粒污泥性状变化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厌氧颗粒污泥作为接种物,通过185 d的运行,成功启动了上流式厌氧氨氧化污泥床(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UASB)反应器。反应器的进水氨氮与亚硝氮浓度分别提升至224 mg/L和255 mg/L,容积氮去除速率提升至3.76 kg/(m3·d)。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对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性状进行观察,发现颗粒污泥在启动过程中经历了污泥颗粒裂解到污泥颗粒重组的过程,且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表面含有丰富的官能团,说明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可能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采用宏基因组测序的方法对启动前后颗粒污泥的生态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原接种污泥优势菌群(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丰度大幅减少,厌氧氨氧化菌所属的浮霉状菌门丰度则由1.59%提升到23.24%。  相似文献   
5.
培养条件对茄链格孢产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不产生或产生极少量的分生孢子。研究了培养基、菌丝损伤、紫外线照射和温度变化对7个茄链格孢菌株产孢的影响,发现这些处理方法对供试大多数菌株的产孢都有显著影响,确立了茄链格孢大量产孢的最优条件。利用优化后的条件对160株采自不同地区的茄链格孢进行体外诱导产孢,发现120株可大量产孢,占总数的75%,产孢量为1.26×104–5.03×104个/cm2。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晚疫病菌单孢分离物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马铃薯晚疫病菌单游动孢子分离的方法,并对其单游动孢子分离物菌落生长直径、产孢量以及对甲霜灵的敏感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同一菌株的不同单游动孢子菌落生长直径和产孢量有显著差异,但不同游动孢子分离物对甲霜灵敏感性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马铃薯晚疫病菌单游动孢子分离的方法,并对其单游动孢子分离物菌落生长直径、产孢量以及对甲霜灵的敏感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同一菌株的不同单游动孢子菌落生长直径和产孢量有显著差异,但不同游动孢子分离物对甲霜灵敏感性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菌株组合,马铃薯植株茎、叶及接种物中A1和A2菌株孢子囊比例、温度、湿度对卵孢子产生的影响。不同菌株组合产生卵孢子的数量有显著差异;在离体接种情况下,叶片中产生卵孢子数量大于茎中产生卵孢子数量;A1和A2菌株中孢子囊不同比例对卵孢子产生影响很大,当比例为1:1时卵孢子产生量最大;15℃光照条件下培养,并给侵染叶片持续的水分供应才能产生大量卵孢子;寄主的抗性水平对卵孢子产生有明显的影响,中抗品种上产生卵孢子量最多,高抗品种上产生卵孢子量最少,感病品种上产生卵孢子量居中。  相似文献   
9.
利用黑麦培养基和V8-蔬菜汁培养基研究了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特异菌株DK98-1、DX98-2和DX98-3的生物学特性,发现该菌株与普通菌株相比菌落生长速度慢、孢子囊产生数量少、有性杂交后卵孢子产生量大(2047~75623个/cm2);利用AFLP分子标记研究这3个菌株的DNA指纹图谱,发现用引物E CG/M CC扩增菌株DK98-1、DX98-2和DX98-3后,在330bp处与普通菌株相比各缺失一条谱带,用引物E AC/M CT扩增菌株DK98-1、DX98-2和DX98-3后,在370bp处比普通菌株增加1条谱带,说明这3个菌株与普通菌株在遗传上明显不同。同时可以利用上述2对特异性引物,鉴定在自然界的晚疫病菌群体中这类特异菌株的出现频率。  相似文献   
10.
土壤水分是地表和大气循环的纽带,对植被生长和高效农业灌溉起着关键作用。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植被覆盖度/表面反照率梯形特征空间散点图计算裸土反照率,减少植被对遥感获取土壤水分误差,以提高遥感土壤水分估算精度。同时通过稳定性、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分析了SM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裸土反照率模型在石羊河流域的SM反演精度较高,为流域尺度的SM计算提供了新的方法思考。(2) SM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Moran''s值为0.88(Z-score=1852.94,P<0.01),上游林地高-高聚集,下游荒漠低-低聚集,且SM与FVC显著相关(P<0.01)。(3)石羊河流域年内SM稳定性整体良好,其中稳定性好和较好区域占研究区88.34%。(4) SM空间分布受多因子影响,各因子解释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植被覆盖度 > 土壤类型 > 高程 > 土地利用,且因子间交互作用增强了对SM空间分异的解释力。(5)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SM差异较大,其中未利用地大部分SM小于7%;草地和耕地SM居于中等水平,SM值为7%-15%;林地水平最高,SM值大于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