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麻雀代谢率和器官重量在光周期驯化中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讨光周期对树麻雀代谢产热和代谢器官变化的影响,对成年树麻雀 Passer montanus 进行温度为25℃、两种光周期16 L:8 D(LD组)和8 L:16 D(SD组)4周的气候箱驯化后,测定其体重、基础代谢率(BMR)、体脂和水分含量,以及各器官、组织的鲜重和干重.结果 显示,SD组麻雀BMR显著大于LD组,作为代谢活性器官的消化道显著增生是其BMR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麻雀通过增加体重和能量储备物脂肪来实现对较长黑暗环境的适应是其成功的生存策略.SD组麻雀体重的显著增加和水分含量显著降低,说明短光照的刺激引起麻雀能量储备的增加和代谢活性器官消化道增生.光周期驯化的结果验证了"中心限制假说",即麻雀体内存在着与BMR相关的"代谢机器",中心器官(消化道)是改变麻雀BMR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2.
硫酸软骨素对慢性酒精中毒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对慢性酒精中毒脑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 Wistar 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酒精模型组以剂量为8ml·kg-1·d-150%的酒精每天灌胃一次,纳洛酮药物组给予乙醇半小时后腹腔注射纳洛酮0.08mg·k-1·d-1,硫酸软骨素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在酒精模型组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硫酸软骨素50、100、150mg·kg-1·d-1,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持续2周;第三周把50%的酒精的剂量递增为12mg·kg-1·d-1,持续灌胃6周.在第八周末实验结束后取血,分离血清,留取脑组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神经细胞的变化.生化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以及脂质过氧物终未产物丙二醛(MDA);并测定脑皮质中β-内啡肽含量(β-EP).结果: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区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神经细胞排列紊乱.硫酸软骨素中剂量组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区神经细胞排列层次较清晰.与酒精组相比较,硫酸软骨素中剂量组大鼠血清和脑组织匀浆中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脑皮质中β-内啡肽含量明显降低(P<0.01);GSH-PX含量及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结论:硫酸软骨素对大鼠慢性酒精中毒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喂养丹顶鹤Grus japonensis雏鹤发育初期混群野外行走运动训练的效果,对其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本文以笼养种群人工喂养的10只雏鹤为研究对象,测量其7日龄、14日龄、21日龄和28日龄这4个生长发育时间节点的体质量、跗蹠长度和摄入能量,并对21日龄10只人工喂养雏鹤和6只野生雏鹤的体质量进行比较,探讨和分析这种训练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结果发现,21日龄的人工喂养雏鹤比野生雏鹤体质量显著增加25.19%(P0.05),跗蹠长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工喂养雏鹤从7日龄、14日龄、21日龄至28日龄这4个生长发育时间节点的体质量、跗蹠长度和摄入能量依次呈现极显著的递增趋势(P0.01)。保护区人工喂养雏鹤混群野外行走运动训练方法虽然切实可行,但在木桶效应作用下,混群或分组不当可能会使部分雏鹤的运动训练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建议雏鹤发育初期混群野外行走运动训练应以14日龄为界进行分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方法收集8例确诊CD患者的粪便标本(CD组),以同期8例健康人群粪便作为对照组(CN组)。收集新鲜粪便样本提取DNA,并将样本进行PCR扩增,最终进行16SrRNA数据分析。结果测序共获得990 890条高质量序列,CD组和CN组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Simpso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2和t=-2.886,P0.05)。OTUs(可操作分类学单位)比较韦恩图显示CD组共有7 437株菌种,而CN组共有7 744株菌种,其中3 438株菌种重叠。LDA差异贡献分析图提示CD患者肠道菌群以芽胞杆菌、变形菌、乳杆菌目、放线菌目、异常球菌纲、栖热菌目、假单胞菌目和交替单胞菌目等为主要特征差异细菌菌类,而CN组则以双歧杆菌目及双歧杆菌科,Odoribacteraceae、Christensenellaceae、弧菌目及弧菌科等为主要特征差异细菌菌类。据物种进化树的样本菌落分布图显示:两组样本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疣微菌门、酸杆菌门和螺旋菌门占主要门类分布。CD组及CN组细菌科类分析结果:毛螺菌科、韦荣球菌科、瘤胃菌科、丹毒丝菌科、红蝽菌科、紫单胞菌科、双歧杆菌科、普雷沃菌科、拟杆菌科、产碱菌科和链球菌科在两组样本中共同存在。同时从该进化树可发现,CD组中红蝽菌科、产碱菌科、丹毒丝菌科和链球菌科相对于CN组优势丰度分布,而普雷沃菌科、拟杆菌科和双歧杆菌科比CN组丰度明显减少。此外,Dethiosulfovibrionaceae、丙酸杆菌科、盐单胞菌科、希万菌科等为CD组特有菌种。结论 CD组的菌群多样性明显少于CN组,CD组有其特有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短期持续限食对树麻雀(Passer monanus)体重和基础代谢率的影响,及其生理适应的调节机制。以正常饲喂树麻雀为对照组(0D组,D为饥饿天数),以进食量相同和持续限食时间不同的4组(1D、3D、5D和7D)树麻雀为研究对象进行限食驯养。结果显示,体重与个体BMR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r=0.512,P=0.001);5组树麻雀单位体重的基础代谢率(BMR)差异不显著,5D和7D组树麻雀的个体BMR组间差异显著(P0.05);树麻雀的体重驯养前后变化为对照组增加而4个实验组降低,驯养后,1D和7D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降低分别为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3D和5D组相对于1D、7D组出现小幅度的上调,1~7d持续限食树麻雀的体重出现降升降的趋势。结论是:当摄食量不足时,消耗体内的能量储备和降低个体的基础能耗对缓解短期持续限食的生存压力有利,但个体适合度随之降低。体内能量储备和个体基础能耗的相应增加是树麻雀应对饥饿环境的关键,也是其重要的生存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6.
树麻雀代谢率和器官重量在温度驯化中表型的可塑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温度对树麻雀基础代谢和代谢器官的表型可塑性变化,以人工气候箱驯养4周的光周期为12L:12D、温度为5℃(实验组)和25℃(对照组)的两组成年树麻雀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体重、基础代谢率(BMR)、体脂和水分含量以及各器官、组织的湿重和干重.结果实验组麻雀的BMR显著升高,体脂含量和水分含量以及体重均没有显著变化;肝脏重量和肾脏湿重显著增加,干重增加不显著;总消化管干重、小肠干重、直肠湿重和干重显著降低(P<0.01),胃湿重增加显著(P<0.05).由此提示:环境温度改变引起麻雀各器官结构和功能能力相应的可塑性的调整变化,器官能耗总量的增加很可能是引起BMR升高的主要原因,是麻雀器官能耗与功能能力、摄食量与消化率乃至个体适合度价与环境因素进行能量预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光周期对麻雀基础能耗和性腺重量的影响,对25℃和3种不同光周期的麻雀进行4周人工气候箱驯化后,分别比较了雌、雄麻雀的体重、个体BMR和性腺的鲜重和干重.结果显示,光周期作为繁殖的信号对麻雀性腺重量有极显著的影响.雄麻雀的体重、个体基础能耗和性腺重量的变化幅度比雌麻雀显著,繁殖初期的雄麻雀很可能要早于雌麻雀进入繁殖状态;随光周期的延长和性腺重量的增加,麻雀个体的基础能耗呈现递减趋势.总之,较低的生存压力和个体基础能耗的降低是麻雀繁殖的基础和前提.繁殖初期麻雀拥有相对较低的体重和个体BMR,这是麻雀个体的生存、繁殖与生存压力之间能量预算的结果,也是生存能耗和繁殖能耗与个体适合度之间进行能量预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饥饿驯化对树麻雀消化道长度和重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鸟类消化系统的形态结构与能量摄入密切相关.本文以相同环境中进食量充足的树麻雀(Passer montanus)为对照组,与4种处于相同饥饿环境但不同饥饿天数(1D、3D、5D、7D组)树麻雀的各消化器官的长度及重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饥饿驯化各组树麻雀的体重和体脂含量均低于对照组;1D组树麻雀的消化器官胃、小肠、直肠长度显著增长,重量显著增加;3D、5D、7D组各消化器官的长度和重量表现出波动的变化趋势,摄食量的限制是胃干重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结论是,摄能需求的不同引起树麻雀消化器官长度和重量发生显著变化,这种变化可对摄食量及消化吸收率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这种适应性变化应当是快速、可逆和可重复的,是消化器官形态结构与功能能力及器官自身能耗之间能量预算的结果,也是个体与环境及适合度之间能量预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杨志宏  吴庆明  董海燕  邹红菲 《生态学报》2013,33(19):6028-6034
风是自然环境中常见的因子之一,会对动物的行为以及能量收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探讨不同风速和持续时间对树麻雀能量收支的影响,以3种风速(0.2-0.4、1.2-1.4、3.2-3.6 m/s)和3种持续时间(1、2、4 h)的9组树麻雀进行为期1周的不同风环境驯化,测定其体重、体温和摄食量、摄水量、排泄粪量、排泄次数、摄入能、排泄粪能、排出水热能散失、消化能、同化能并计算消化率和同化率。去除初体重影响和双因素分析的结果发现,摄水量(排出水量)和排出水热能散失随着风速增大而显著减少(P < 0.001);持续时间与树麻雀的摄入能、粪能和散热调节的次数显著相关(P < 0.01),其能量收支最高和散热调节次数最多为2 h,最低(少)为4 h;双因素交互作用对树麻雀能量收支的影响不显著。3级风速(4 m/s)和持续时间4 h以内的风环境不会对树麻雀的能量收支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请勿忽视花中毒乔新芝尚礼邰杨志宏华振玲如果在你的身边有苍蝇蚊子时,你会毫不犹豫地打死它们;如果在你的家中出现白蚂蚁或是蟑螂时,你更会想尽一切办法消灭它们。但对于我们身边的植物,人们却因其有着绚丽多彩的花朵或郁郁葱葱的绿色而投注了极大的关心与爱意。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