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孔石燕化石在新疆天山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孔石燕科(Syringothyridae)的两个属Syringothyris(管孔贝)和Pseudosyrinx(假管孔贝)的化石,在北半球世界各地有广泛的分布,根据文献主要发现在北美,日本,西欧,苏联哈萨克斯坦和中亚各地的下石炭统内(杜内组及维宪组下部)。中国南方诸省海相下石炭统相当发育,但迄今未发现该二属化石。管孔石燕在新疆天山的发现表明当下石炭统早期天山地区的腕足动物群和上述各产地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应当和苏联中亚、哈萨克斯坦动物群更为相近,而和中国南方海区的腕足动物至少在下石炭统早期是有显著区别的。  相似文献   
2.
古生态学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只能在水中生活;海水中生活的鱼在淡水里就会死亡。各种生物的生活习性、身体构造、组织器官无一不是长期适应某种环境才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种规律,不论对现代的生物还是古代的生物都普遍适用。古生态学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随着地质生产实践用化石来决定地层年代,为地层学服务以后,古生物学才真正发展起来。同时生产实践的发展,又不断推动古生物学的发展。人们要求了解古代生  相似文献   
3.
南极利文期顿岛晚三叠世复理石相遗迹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极利文斯顿岛赫德半岛中的迈尔斯陡崖组主要是浅变质的石英长石杂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粉砂岩与泥岩互层等组成的复理石,厚度可能超过3000m,形成于浊积扇的上扇和下扇部分,时代可能为晚三叠世。在复理石相岩石中发育一套深水的遗迹化石,共有15个遗迹属、16人遗变种,其中有10个可以鉴定到遗迹种,两个比较种,4个只鉴定到遗迹属,未鉴定到遗迹种,1建立1个新遗迹属及新遗迹种,除新遗迹属种外,其余14个遗迹属,15个遗迹种都曾经在深海复理石相浊积岩内发现过,其中Belorhaphe,Glockerichnus,Lophoctenium,Rhabdo-glyphus,Paleodictyon,Suborenzinia,Spirophycus,Strobilorhaphe,Tuberculicnus,Cochlichnus等,属于浊流前产生在复理石相泥岩内的高度分异的雕画迹(Graphoglyptida),它们产于泥岩却保存为上覆砂岩底面的铸型凸起。别外,Fucusopsis和Neonereites却产生在砂岩内代表浊流后形成的沉积后遗迹组合,文内还描述3种浊流常见的无机构造,并上上述遗迹化石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峡志留系遗迹化石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一、遗迹化石群落及其沉积环境研究的遗迹化石,产自湖北长江三峡宜昌分乡罗惹坪至王家湾志留系剖面和秭归新滩镇志留系剖面,502所曾庆銮、冯少南、雷以振等同志协同作者一起采集化石,在此表示谢意。并感谢杨遵仪老师的热心指导。文内共描述19遗迹种,属于17遗迹属,其中包括6新遗迹属,15新遗迹种。发现的遗迹化石都是海生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各种生活遗迹(潜穴、觅食构造、停息迹、爬迹和移迹),它们形成于当时海底附近的沉积物中,未经过搬运,代表原地埋藏的遗迹群落。不同地点和层位产出的遗迹化石,均具有各自的  相似文献   
5.
评《北祁连山东段纳缪尔期地层和生物群》由李星学、吴秀元、沈光隆、梁希洛、朱怀诚、佟再三和李兰撰写的《北祁连山东段纳缪尔期地层和生物群》一书,已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附有精美的化石图版110幅),是一本富有学术参考价值的专著...  相似文献   
6.
贵州台江早、中寒武世凯里组的遗迹化石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杨式溥 《古生物学报》1994,33(3):350-358
凯里组发现遗迹化石9属14种,主要是以PhycodespedumSeilacher为主的遗迹群落,重要的遗迹属如:Cochlichnus,Gordia,Monomorphichnus,Oldhamia,Planolites,Treptichnus等常见于世界各地寒武纪Cruziana遗迹相。根据遗迹化石表明凯里组沉积于盐份、含氧量正常,海水能量中等的浅海软基底潮下带环境。  相似文献   
7.
黔东南下石炭统杜内阶之腕足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贵州南部早石炭世地层及化石羣,经丁文江、王曰伦(1929—1936)、俞建章(1931)、葛利普(1933)、计荣森(1939)等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解放后,贵州省地质局及中国科学院黔南地层队等单位在黔东南地区,对早石炭世地层的划分和化石羣,都进行过系统鉴定和补充,到目前为止,贵州早石炭世地层划分所依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用的材料是作者在1957年采自我国新疆博罗霍洛山北坡的石燕化石。腕足动物化石发现于下石炭纪黑灰色薄层灰岩,其中并含有大量四射珊瑚化石。经多布罗留保娃(T.A.)和柯巴科维奇(H.B.)鉴定珊瑚化石有下列各种:Caninia ex.gr.spumosa Gorsky;Caninia spumosa var.aeseptata Gorsky;Caniniaaff.lenburbensis Lervia;Campophyllum aff.amplexoides Stuck.和Feberophyllum sp.等。腕足动物化石除以下描述的新属以外,经作者鉴定同层尚有下列各种:Dictyoclostusrobustus(Tolmatchev);Dictyoclostus crawfordsvillensis(Weller);Pseudosyrinx(?)plenus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俄国地质学家穆什凯道夫(1875—1900年)根据他在阿沙拉河上游和泽尔加仑河谷(见图1)石灰岩地层内收集的化石,首先在鲍罗霍洛山区北坡划分出下右炭纪。稍晚,德国地质学家莫尔斯巴赫(Merzbacher,1907—1909年)、葛露伯(Gr(?)ber,1908—1909年)和柯林克(Krenkel,1913年)曾经穿过这一地区,首先描述了该区一些维宪期化石,并确定了化石的地层层位。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地台南部中寒武世徐庄组遗迹化石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前言我国是石炭-二叠纪地层极为发育的国家之一。在华北,石炭-二叠纪地层是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在华南的许多地区则为一套连续的、代表不同沉积环境的海相沉积。这为研究石炭-二叠纪牙形刺及石炭-二叠系界线提供了极为良好的条件。我国石炭-二叠纪牙形刺的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已取得了不少成果。1981年,王成源、王志浩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