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易错PCR是基因体外诱变的主要方法之一,是通过在PCR体系中添加Mn2+、提高Mg2+浓度和dCTP/dTTP浓度等措施达到基因诱变的目的。【目的和方法】本研究在不添加Mn2+、不调整其它任何PCR成分的情况下,通过降低dATP浓度的底物不平衡作用,对洋葱抗菌蛋白基因Ace-AMP1和苏云金芽胞杆菌毒蛋白(Bt)基因cry1A(c)进行了PCR诱变。【结果】结果表明:随着dATP浓度的降低,序列变异率和碱基突变率均呈升高趋势。当dTTP/dCTP/dGTP∶dATP在20∶1-40∶1时,碱基突变率介于1.4%-1.8%之间,序列变异率介于77.8%-100%之间。【讨论和结论】该方法简化了常规易错PCR诱变中的条件优化过程,简单实用。降低dATP浓度的诱变方法主要引起AT→GC的变异,适用于提高靶基因GC含量的体外诱变。本研究降低单一底物浓度的诱变方法可以提高诱变基因的AT或GC含量,是对易错PCR诱变方法的拓展。  相似文献   
2.
倒伏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选育抗倒伏性强的品种是育种研究的重点目标。本研究以528份我国主推的小麦品种和育成品系为材料,对影响小麦倒伏的主要性状进行测定,利用无偏线性估计值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不同小麦品种的抗倒伏性。研究表明,6个抗倒伏性状在品种间都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变异。基部节间长度、株高与抗推力呈极显著负相关,基部节间直径与抗推力呈极显著正相关,节间长度与节间直径相关性不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所有性状的信息可以用3个主成分代表,其累计贡献率达83.837%。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第1节间直径、第1节间长度、第2节间直径、第2节间长度和株高等5个性状均对抗推力有显著影响。依据抗推力将528份材料聚类为4类,其中第Ⅰ类群有66份小麦品种(系),其抗倒伏能力最强。研究结果为小麦抗倒伏品种利用、抗倒伏育种亲本的筛选以及育种后代品系的选育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冬季冻害是制约我国北方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田间鉴定小麦抗寒性方法易受环境影响。本研究以209份抗寒性存在显著差异的小麦种质资源为材料,进行人工冷冻处理,测定不同冷冻温度处理下植株电导率及冷冻成活率,分析相对电导率、冷冻成活率和半致死温度与田间冻害等级的相关性,以建立室内鉴定小麦抗寒性的最适方法,为小麦抗寒性育种提供优良品种资源。结果表明,-14℃处理3 h后的冷冻成活率与冻害等级呈显著负相关,该方法可快速、准确鉴定小麦不同品种抗寒性,同时鉴定出河农05(9)7-11-4-15、冀麦585、乐639、石麦15、保5108、石新828、众麦1号和河农7069等抗寒性较强品种。  相似文献   
4.
利用5个小麦亲本,按Griffing方法4组配一套完全双列杂交,研究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同一性状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不同组合间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差异都较大.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的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清蛋白含量的遗传不存在加性基因作用,以显性基因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5.
小麦蛋白质组分含量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5个小麦亲本,按Griffing方法4组配一套完全双列杂交,研究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同一性状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不同组合间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差异都较大。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的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清蛋白含量的遗传不存在加性基因作用,以显性基因作用为主。 Abstract: A set of diallel crosses involving 5 wheat parent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model of Griffing Method 4, was made to study the combining ability and heritability of grain protein components in whea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GCA effects of different parents for the same trait varied significantly. And SCA effects of different combination studied varied obviously. The inheritance of globulin, gliadin and glutenin contents were mainly controlled by additive genes. Dominant genes functioned mainly on albumin content without additive gene.  相似文献   
6.
影响小麦幼穗组培效应的几个因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基本型小麦幼穗愈伤组织诱导能力及绿苗分化能力差异很大,根据原初愈伤组织状态实验材料划分为Ⅰ,Ⅱ,Ⅲ 3种类型。Ⅱ型愈伤组织状态胚性较好;不同浓度ABA和幼穗提取液可使Ⅰ型和Ⅲ型愈伤组织向Ⅱ型发展,0.5-1.0mg.L^-1的ABA适于Ⅰ型向Ⅱ型的转化,20-25ml.L^-1的幼穗提取液适于Ⅲ型向Ⅱ型的转化,诱导培养基中不宜添加KT,0.5mg.L^-1的KT表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鸳鸯茉莉的试管快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植物名称 鸳鸯茉莉(Brunfelsia latifolia),又名二色茉莉。2 材料类别 带腋芽的茎段。3 培养条件 以MS为基本培养基。诱导培养基附加6-BA 2.0~3.0 mg·L-1(单位下同)+NAA 0.2~0.5;芽增殖培养基附加6-BA 5.0~7.0+NAA 0.5~1.0;生根培养基采用1/2MS附加IBA 2.5~3.0。所有培养基蔗糖含量为3%,琼脂含量为0.46%,pH5.8。培养温度26℃,光照8~10 h·d-1,光照度1 500~2 000 lx。4 生长与分化情况 0.1%升汞灭菌10 min的茎段用无菌水冲洗3~4次后,接种到芽诱导培养基中。约5~7 d腋芽开始萌动;继续培养20~25 d,当芽伸长达1.0 cm左右时,将其剪下接种到芽增殖培养基上。10 d以后芽根部便开始有大量愈伤组织增生,约20 d后采用芽增殖培养基继代培养。30 d之后大量丛生芽萌生,每块愈伤组织芽点达60个左右,出苗可达30株,其增殖速度远远高于扦插繁殖。丛生芽长至2 cm时,分割至生根培养基25 d左右,叶片可达4~6片,根部肿大,愈伤组织增生,呈绿白色,有的淡黄暗绿色,有2~3条白色根生出。当小苗长至5 cm以上时,打开试管封口膜,炼苗3~4 d后移栽至花盆中,成活率约为92%。5 意义与进展 鸳鸯茉莉原产南美,茄科。是一种优良的室内观赏花卉,常绿灌木。花多单生,有时数朵组成聚伞花序,初开时为淡紫色,后变为淡雪青色,最后变为白色。由于同一植株开花先后不一,好似二色花一齐开放,同时散发出茉莉的浓香,故名为鸳鸯茉莉。具有"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犹觉玉肌凉"的诗意和极高的观赏价值,深得人们的喜爱。繁殖方式多为扦插,繁殖系数较低,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本文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有效提高其繁殖系数,对生产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国内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8.
人工合成小麦Am3大穗多粒QTL的发掘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穗粒数是小麦的重要产量性状之一,本研究以人工合成双二倍体小麦Am3为供体,普通小麦品种莱州953为受体,培育出了高穗粒数BC5F1导入系,以导入系后代75个BC5F1为材料,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其进行穗部性状的QTL定位。共检测到2个控制穗长、4个控制小穗数、2个控制穗粒数的QTL位点,贡献率分别为1%~22%、1%~9%和1%~15%。其中穗长和穗粒数分别有1个QTL能在两年重复检测到。并且在1A染色体上检测到同时控制小穗数和穗粒数的QTL,穗长和小穗数的QTL被定位在4A染色体上同一个区域,表明这2个位点是与穗部性状有关的热点区域。本研究发现的QTL多为来自Am3的新位点,对于小麦改良将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