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水氮耦合对于小桐子生长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3个供水水平(W1,15.3mm;W2,25.5mm;W3,40.7mm)和3个施氮水平(N1,0g·kg-1;N2,0.3g·kg-1;N3,0.6g·kg-1)进行盆栽实验。结果表明:与W3相比,W1和W2处理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总干物质量分别降低了61%和34%、57%和35%、46%和32%、49%和35%,根冠比在W2处理时达到最大值;对不同氮素处理,株高和叶面积最大值均出现在N2处理,而茎粗和根冠比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与W3N3相比,W2N2处理节省灌溉用水38%,节约氮肥施用量50%,其株高、茎粗和总干物质量分别减少了12%、21%和12%,根冠比和叶面积分别显著增加了48%和16%,灌水后第2天、第3天和第4天的蒸腾量分别显著降低21%、15%和12%,从而使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了40%。  相似文献   
2.
石羊河流域武威绿洲春玉米水氮耦合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西北旱区春玉米最佳的水氮耦合模式,在甘肃石羊河流域武威绿洲边缘进行田间正交试验,研究不同生育阶段水量分配及施氮量对春玉米群体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武威绿洲春玉米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为300kg hm-2、拔节期灌水136 mm时的籽粒产量最大.籽粒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全生育期灌水340 mm时增施氮肥可使籽粒产量和籽粒灌溉水利用效率同时提高;施氮量为300 kg·hm-2、苗期和灌浆期分别灌水34 mm时籽粒灌溉水利用效率最大.各因素对玉米植株全氮累积总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施氮量、拔节期灌水、苗期灌水、灌浆期灌水和抽穗期灌水.石羊河流域武威绿洲春玉米水氮耦合最佳模式为:施氮量300 kg·hm-2,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分别灌水34、136、68和102 mm.  相似文献   
3.
根区不同灌溉方式对苹果幼苗水流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滴灌条件下根区不同灌溉方式(交替滴灌ADI、固定滴灌FDI和常规滴灌CDI)和灌水量对苹果幼苗及各组成部分水流阻力、气孔导度和叶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区灌溉方式和灌水量对苹果幼苗水流阻力(R)的影响显著; 在相同的根区灌溉方式下,苹果幼苗根系阻力(Rr)随着灌水量的减少而增大,冠层阻力(Rs)随着灌水量的减少而减小.在相同灌水量下,与常规滴灌相比,交替滴灌和固定滴灌均提高了苹果幼苗叶片和叶柄阻力(Rl+p),降低了幼苗全株阻力(Rt)、Rr、Rs以及侧枝和主杆阻力(Rlb+mr).在20 mm和30 mm灌水定额下,交替滴灌的Rl+p分别比常规滴灌高1.06%和0.63%.在平均节水达33%的前提下,交替滴灌和固定滴灌的平均Rl+p分别比常规滴灌高19.65%和24.34%,但交替滴灌和固定滴灌的平均Rlb+mr分别降低了4.83%和14.97%.交替滴灌和固定滴灌等局部根区不同灌溉方式通过有效减小苹果气孔导度和叶面积,提高了Rl+p,从而减少了叶片的蒸腾失水,提高了苹果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通过降低Rr和Rlb+mr提高了苹果幼苗调控水分的能力和抗干旱能力.  相似文献   
4.
植物水分传输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启良  张富仓  刘小刚  王玺  张楠  戈振扬 《生态学报》2011,31(15):4427-4436
农田土壤水分的转化利用与调控是以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为基础,以植物为核心,其中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传输与调控研究一直是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性热点课题。本文概述了植物水分传输的驱动力和传输途径,重点从植物的气孔调节、水容调节、渗透调节、水孔蛋白调节、贮水调节、气穴和栓塞调节等方面综述了植物水分传输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通过对植物存在优化调控水分平衡的潜在能力的研究,不仅可充实SPAC系统水分传输理论,而且有助于明确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和高效用水的潜力及其节水调控的效应,对指导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干热区小粒咖啡肥光管理粗放,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受到限制。为探明干热区小粒咖啡节肥高产的肥光耦合模式,通过大田试验,设置4个遮荫度(100%NR、75%NR、60%NR、45%NR,NR为自然光照)和4个施肥量(不施肥及666.67、1000、1333.33 kg·hm-2),研究不同肥光处理对小粒咖啡冠层结构、产量、肥料利用率、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结果表明: 遮荫和施肥对小粒咖啡冠层结构、产量及肥料利用率、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影响显著。小粒咖啡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碳随遮荫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养分含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微生物生物量碳则先增后减,施肥量1000 kg·hm-2时达最大(200.30 mg·kg-1)。遮荫和施肥对小粒咖啡叶面积指数、开度等冠层结构影响显著。叶面积指数与开度、林隙分数、总定点因子、冠下总辐射呈显著负相关。通过响应面分析及空间分析可得,当肥料偏生产力、产量、肥料农学利用率及肥料增产率达到最大时,对应的遮荫和施肥组合分别为80%NR和666.67 kg·hm-2、79%NR和1286.81 kg·hm-2、79%NR和967.74 kg·hm-2、82%NR和1075.27 kg·hm-2。产量、肥料农学利用率和肥料增产率同时达到大于等于最大值的80%时,遮荫和施肥区间为68%~77%NR和946.24~1178.79 kg·hm-2。在本试验条件下,最优遮荫度及施肥量组合为75%NR和1000 kg·hm-2。  相似文献   
6.
以小粒咖啡(卡蒂姆P7963)为材料,研究连续2.5年不同施氮水平下周期性干旱胁迫后复水对小粒咖啡生长、产量、叶片光合特性和水氮生产力的影响.设灌水(周期性干旱胁迫后复水)和施氮2因素,4个灌水模式分别为充分灌水(IF-F:100%ET0+100%ET0,ET0为参考作物腾发量)、轻度干旱胁迫-复水(IL-F:80%ET0+100%ET0)、中度干旱胁迫-复水(IM-F:60%ET0+100%ET0)和重度干旱胁迫-复水(IS-F:40%ET0+100%ET0),3个施氮水平分别为高氮(NH:每次750 kg N·hm-2)、中氮(NM:每次500 kg N·hm-2)和低氮(NL:每次250 kg N·hm-2),分4次等量施用.结果表明: 小粒咖啡株高、茎粗、产量、水氮生产力受灌水和施氮影响显著,株高和茎粗与日序数呈S型曲线关系,干旱胁迫时小粒咖啡叶片光合作用显著下降,复水后大部分光合作用指标能不同程度恢复.与IF-F相比,IL-F干豆产量增加6.9%,而IM-F和IS-F干豆产量分别减少15.2%和38.5%;IL-F和IM-F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18.8%和6.0%,而IS-F水分利用效率减少12.1%;IL-F氮肥偏生产力增加6.1%,而IM-F和IS-F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减少14.0%和36.0%.与NH相比,NM干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20.9%和19.3%,而NL分别减少42.4%和41.9%;NM和NL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81.4%和72.9%.与IF-FNH相比,IL-FNM干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37.6%、52.9%和106.4%.回归分析表明,灌水量为318 mm、施氮量为583 kg·hm-2时,干豆产量(2362 kg·hm-2)最大;灌水量为295 mm、施氮量为584 kg·hm-2时,水分利用效率(0.78 kg·m-3)最大,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时达到最大值时最接近IL-FNM水氮组合.因此,IL-FNM为小粒咖啡最佳的水氮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小粒咖啡快速生长和土壤环境优化的最佳亏缺灌溉和荫蔽栽培耦合模式,于2016—2017年通过小区试验,研究4个灌溉水平:充分灌溉(FI,1.2Ep,Ep为水面蒸发量)、3个亏缺灌溉(DI1,1.0Ep、DI2,0.8Ep和DI3,0.6Ep)和3种荫蔽栽培模式(无荫蔽S0:单作咖啡,对照;轻度荫蔽S1:一行咖啡间作一行蓖麻;重度荫蔽S2:一行咖啡间作两行蓖麻)对小粒咖啡冠层结构、干物质量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I相比,DI1改变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不明显,而显著增加小粒咖啡冠面积和干物质量,分别为9.53%和10.46%(P0.05),同时减少冠下总辐射5.51%,但不显著(P0.05); DI2和DI3减少根区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8.94%~47.06%;与S0相比,S1显著增加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为13.99%、30.77%和9.72%(P0.05),同时增加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量,分别为10.31%和30.02%(P0.05);不同灌水和荫蔽模式下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随含水率和温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与含水率和温度呈二次曲线关系; DI1S1获得最大的干物质量、较大的LAI和最小冠下总辐射;与FIS0相比,DI1S1显著增加干物质量62.90%(P0.05),而显著减少冠下总辐射21.77%(P0.05);因此,DI1S1为小粒咖啡幼树较优的水光管理组合。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不同滴灌方式和土壤盐分对苹果(Malus pumila)幼树生长和水分传导(简称水分传导K)的影响。采用3种滴灌方式(交替滴灌(ADI, 根区两侧交替灌水)、固定滴灌(FDI, 根区固定一侧灌水)和常规滴灌(CDI, 根区两侧均灌水))和4个NaCl浓度梯度(0 (CK)、0. 2% (S1)、0. 3% (S2)、0. 4% (S3))。结果表明: 滴灌方式和NaCl浓度对苹果幼树生长和水分传导有显著影响。在相同的滴灌处理下, 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 苹果幼树的干物质、叶面积和净生长量及水分传导均显著的下降。根系水分传导(Kr)与总根干重间, 冠层水分传导(Ksh)与冠层干重间均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在相同的NaCl处理下, 与CDI处理相比, ADI处理节水达50%, 平均根系干重、冠层干重、总干重、叶面积、净生长量和Kr仅分别下降了8.7%、19.24%、13.47%、11.87%、32.96%和10.72%; 这说明ADI处理对果树的生长和Kr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高盐分S2和S3处理下, ADI处理的叶水分传导(Kl+p)分别降低了33.56%和44.26%, 但ADI处理的Kr反而高出了CDI达1.13%和10.91%, 说明ADI处理增强了苹果幼树根源水力信号的传输效率和调控苹果幼树体内水分平衡的能力及抗盐分胁迫能力。ADI处理的生长状况和Kr均高于FDI。采用ADI处理进行灌溉不仅提高了节水调控能力, 而且也增强了抗盐分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9.
微润管布设方式和施肥水平对蓝莓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微润灌溉与施肥对蓝莓(夏普蓝)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微润管水平布置(LM)、微润管竖插布置(UM)和微润管圆形布置(RM) 3种布设方式和0 g·株~(-1)(F_0)、10 g·株~(-1)(F_1)、20 g·株~(-1)(F_2)和30 g·株~(-1)(F3) 4个施肥水平对蓝莓生长、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干物质累积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LM相比,UM增加蓝莓P_n、T_r、干物质累积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21.47%、16.67%、16.90%和27.35%,RM分别增加24.82%、38.66%、39.66%和44.35%,并且RM显著增加株高、地茎、新枝长度和叶绿素含量;随着施肥量增加,蓝莓株高、地茎、新枝长度和叶绿素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少;与F_0相比,F_2处理提高P_n、T_r、干物质累积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4.74%、13.49%、22.62%和21.09%;与LMF_0相比,LMF_2、UMF_2、RMF_2处理干物质累积量分别增加17.53%、40.58%、61.14%,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17.53%、53.14%、66.55%;从高效节水的角度考虑,蓝莓的最佳微润灌溉和施肥组合模式为RMF_2。  相似文献   
10.
小桐子是能源作物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原料树种,而土壤水分是影响小桐子苗木质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设置4个灌水处理(W1:472.49 mm;W2:228.79 mm;W3:154.18 mm和W4:106.93 mm),研究灌水量对小桐子幼树生长、形态特征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W1相比,W2、W3和W4处理小桐子叶面积和基茎截面面积显著降低,胡伯尔值显著增加,提高了根系向叶片传输水分的效率,提高小桐子抗旱能力;W2处理根系和冠层干物质量显著降低,粗高比增加,但壮苗指数变化不显著,而W3和W4处理壮苗指数显著降低.表明灌水量228.79~472.49 mm有利于小桐子壮苗指数的提高.与W1相比,W3处理节约灌水量达67.4%,总干物质量和蒸散量分别显著降低17.4%和68.6%,因此,小桐子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总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153.2%和163.2%.本试验条件下,有利于小桐子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的最佳灌水量为154.18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