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1.
陈秋彤  刘骏杰  覃子浏  明霜  姬翔  杜钦 《生态学报》2021,41(24):9920-9931
廊道构建是减少栖息地破碎化负面影响的重要策略之一。目前,已经有许多模型用于动物廊道的选址,而"选址模型是否能准确预测动物迁移的实际发生位置"一直是保护生物学最为关注的问题。最小成本路径模型(LCP)和条件最小成本廊道模型(CMTC)是两种较为常用的廊道选址模型。以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为目标物种,分别运用LCP和CMTC模拟生成白头叶猴迁移廊道,将模拟结果与野外观测廊道进行对比,检验两种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与野外观测实际廊道相比,LCP模型模拟结果的完全准确率为46.7%,部分准确率为20%,完全不准确率为33.3%;CMTC模型模拟结果的完全准确率为26.7%,其余73.3%为部分准确,无完全不准确的结果;总体上看,CMTC廊道的准确率较LCP高,因而CMTC模型模拟白头叶猴实际迁移廊道位置的准确性优于LCP模型。输入"源"要素类型、阻力面栅格尺度设定、栖息地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以及动物迁移行为复杂性4个因素是影响该模拟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景观生态学中常凭借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目标种生态网络,以提升破碎栖息地间的景观连接度,缓解生境破碎化负面影响.但传统最小累积阻力生态网络方法缺乏对生态网络的效用验证,对研究地的景观结构变化与生态过程的影响认识不足.本研究运用景观格局指数与连接度概率指数,定量评价生态网络构建前后的研究地景观结构与连接度特征,并以崇左白头叶猴栖息地生态网络为例,详尽叙述此生态网络方法的优化与应用过程.通过对白头叶猴栖息地斑块进行辨认、踏脚石斑块识别,对研究地用地类型进行划分并进行阻力赋值,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生成了20条白头叶猴栖息地生态网络廊道;然后利用景观结构指数与连接度概率指数结合的方法,对生成的生态网络结构和功能连接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凭借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的目标种生态网络,能有效提升栖息地生境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降低总体破碎化水平,并改善生境质量.同时,该生态网络构建能提升生境景观的结构连接度与功能连接度,且两方面的连接度变化在结果上具有极显著的一致性(R2=98.3%,P<0.01).生态网络带来的景观结构方面变化与功能连接度的关联性不强,两种指数间的相互关系不如结构与功能的内在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于2021年3~9月,采用目标观察和全事件记录法,对广西防城港市钦州湾八路水湿地黑翅长脚鹬(Himantopus himantopus)的繁殖习性进行全过程观察记录。黑翅长脚鹬的栖息生境主要在盐田、虾塘和鱼塘,而巢主要分布在盐田生境。共发现39巢,雌雄共同营巢,按照主要巢材将其巢分为干草巢、碎石巢、泥皮巢和牛毛毡草巢4种;巢材包括禾本科(Gramineae)和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以及碎石、贝壳等;巢外径为(23.3±10.7)cm,巢内径为(11.2±1.9)cm,巢深为(1.6±0.5)cm,巢高为(6.5±4.3)cm(n=39);筑巢需(3±2)d(n=6)。窝卵数2~4枚,1~2 d产1枚卵,7 d内产完满窝卵(n=6)。雌雄均参与孵卵,雄性孵卵时间比雌性长,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 0.05),雄性(8 550±245.9)min,雌性(7 530±263.3)min,孵卵期为(25±2)d(n=6)。育雏期(26±3)d(n=6),雌雄轮流育雏,育雏前、中期(雏鸟1~20d日龄),雌性育雏时间比雄性长,是雄性的2倍,育雏后期(雏鸟大于20 d日龄),...  相似文献   
4.
京族药用红树林民族植物学知识及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钦  韦文猛  米东清 《广西植物》2016,36(4):405-412
京族是我国唯一的海洋民族,在长期与红树林为伴的生存环境中,积累了丰富的利用红树林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知识。然而,这些知识至今仍不为外界所知。为掌握京族药用红树林民族植物学知识和现状,该研究采用民族植物学和植物分类学方法,调查京族药用红树林知识中的红树林植物种类,记录其具体药用用途,并分析其生存现状及其中包含的可持续利用红树林植物资源经验。结果表明:共记录到京族药用红树林植物15种隶属于10科,具体药用用途共49种。其中,20种已有报道,29种未见报道;通过京族对红树林药用知识认知程度和依赖程度的调查还表明,京族历史上依赖本民族草医的情形已经基本消失,对红树林医药的依赖性和需求性也在消失。最后,剖析了京族在药用红树林植物选择与采集中的可持续利用经验。该研究结果不仅补充和拓宽了红树林民间药物的利用知识,而且为红树植物资源的管理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滨岸不同植物配置模式的根系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仲启铖  杜钦  张超  王开运 《生态学报》2010,30(22):6135-6145
崇明岛位于长江河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岛。滨岸植物配置模式对防止侵蚀、坍塌等具有不同的作用。以崇明岛南岸4种不同的植物配置模式: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模式(PSM)、池杉(Taxodium ascendens)-芦苇-海三棱藨草模式(TAPSM)、杂交柳(Salix matsudana×alba)-芦苇-海三棱藨草模式(SPSM)及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芦苇-海三棱藨草模式(TDPSM)为对象,对不同植物配置模式在低、中、高3个潮位根系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4种模式中0-40cm土层内平均总根长最大的为SPSM模式,其值为137.0cm/cm2,平均总根长最小的为TAPSM模式(91.4cm/cm2);在3种乔木增配模式中,草本植物根长占总根长比例达94.6%-98.1%。(2)除SPSM模式外,其他3种植物配置模式根长密度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小,这3种模式根长密度最大的土层皆为0-10cm土层,分别为各自最底层根长密度的15.1倍(PSM)、4.9倍(TDPSM)和2.0倍(TAPSM);SPSM模式在10-20cm土层根长密度最大。(3)在所有4种模式中,直径Φ0.1mm的微细根对总根长密度的贡献均为最大,比例从74.7%到81.7%,其次为直径0.1mm≤Φ1mm的细根,直径Φ≥5mm的大根极少。(4)秩和检验显示,4种模式在低、中、高3个潮位根长密度的差异并不一致。根系能够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研究4种模式根系空间分布特征,可以为崇明岛滨岸植物配置,建设抗蚀护滩植被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植物散流-过滤带是在过滤带前设置草本散流带,可细化分散地表成股水流,发挥散流带的增效作用(增强过滤带对污染物的净化).草本散流带在较稀疏地表股流下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但对其在密集地表股流下是否存在增效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在黄荆过滤带前设置五节芒散流带,观测过滤带在低(1条股流槽)、中(3条股流槽)、高(5条股流槽)3种地表股流密度下对氮磷的消除,探讨散流带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对过滤带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 无论何种密度条件,五节芒-黄荆过滤带对总氮、铵氮、硝氮、总磷的消除均显著高于纯黄荆过滤带;不同密度间的五节芒-黄荆对总氮、铵氮、硝氮、总磷的去除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五节芒散流带对黄荆过滤带的增效作用不受地表股流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汪辉  任懿璐  卢思琪  杜钦 《生态学报》2016,36(16):4958-4960
应跳出技术层面,从智慧层面看待洪涝灾害问题。阐述了生态智慧与城市韧性的含义,以生态智慧引导城市韧性建设的角度,从观念引导、权衡引导、功能引导、学习引导、协作引导、实施引导等6个方面提出了建设韧性城市以及应对洪涝灾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植物根系固岸抗蚀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根系对保持滨岸区域土壤岸滩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根系固岸机制、根系固岸的评价方法、植物根系与固岸抗蚀关系等几个方面对植物根系的固岸抗蚀作用进行了综述。在这些方面目前已经取得了许多富有价值的成果,但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在这些方面的研究还较少,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建议未来应加强植物根系季节或年际变化规律与岸滩侵蚀季节或年际变化规律研究的结合,以及植物地上部分管理措施对地下部分特性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白脸鸻(Charadrius dealbatus),曾为环颈鸻(C. alexandrinus)亚种,2016年作为独立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至今,鲜有研究关注白脸鸻的繁殖行为。本研究通过对白脸鸻的巢址选择及繁殖行为进行观察描述,并与环颈鸻现有研究进行对比,以期充实白脸鸻的繁殖基础资料。研究于2019和2020年两年的3至7月在广西防城港市企沙镇山心沙岛进行,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及所有事件取样法对繁殖期的白脸鸻进行观察及行为记录。观察发现,白脸鸻多于高潮位不被淹没的光滩或开阔的沙砾地筑巢,对植物依赖较低,巢距离水源较近;其巢多为石子或贝壳装饰的浅坑,长度为(10.4±0.6)cm(9.8~11 cm),宽度为(7.7±0.1)cm(7.6~7.9 cm),深度为(3.6±0.1)cm(3.6~3.7 cm)(n=6)。每日产卵1枚,一窝通常3或4枚卵(n=6);卵呈淡黄色基底,密布褐色斑块。卵长径(33±0.3)mm(32.4~33.4 mm),卵短径(24.5±0.1)mm(24.4~24.5 mm)(n=21)。日间孵卵过程以雌鸟为主,雄鸟多在夜间坐巢;其多为双...  相似文献   
10.
杜钦  李丽凤 《生态学报》2018,38(17):6055-6062
无瓣海桑和白骨壤是我国红树林造林中较具代表性的两种植物,通过对10龄无瓣海桑纯林、10龄白骨壤纯林、6龄无瓣海桑纯林和6龄白骨壤纯林的调查分析发现:1)无瓣海桑和白骨壤植株根系水平分布的半径和地下根系垂直深度均随树龄的增加而增加,其中10龄无瓣海桑和白骨壤植株的水平分布半径分别为30.6 m和3.85 m,6龄无瓣海桑和白骨壤植株的水平分布半径为9.47 m和2.23 m; 10龄和6龄无瓣海桑和白骨壤植株的地下根系分布深度分别为60 cm和40 cm; 2)无瓣海桑和白骨壤植株地表呼吸根系密度、高度、基径的分布范围会随其树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其根系密度、高度和基径总体表现为由树冠向外逐渐减小; 3)无瓣海桑和白骨壤植株地下根系主要分别于0—20 cm表层,地下根系密度随树龄的增加而增多,具体如10龄无瓣海桑和白骨壤根系分布深度为60 cm,其中76.3%和77.6%根系分布于0—20 cm深度; 6龄无瓣海桑和白骨壤根系分布深度为40 cm,其中91.9%和91.6%根系集中于0—20 cm土层。这些结果能为进一步理解红树林的促淤保滩功能提供新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