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北极苔原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的分离及其抗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北极地区具有高纬度、低温、高辐射等独特的环境条件。北冰洋及周围大面积的陆地区域鲜有人类踪迹,其中微生物数量不可低估。本研究旨在了解北极土壤中的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抗菌活性。【方法】对来源于北极黄河站附近的7份不同植物根下苔原土壤进行直接涂布和富集培养后涂布。【结果】共获得细菌菌株721株,对其中608株进行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归属于86个属,229个种,主要分布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54.3%)、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1.2%)、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2.8%)、厚壁菌门(Firmicutes,10.0%)和奇异球菌门(Deinococcus-Thermus,1.6%)。其中从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推测有22株细菌菌株为潜在新种/属。从分离菌株中筛选出16株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或鲍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baumannii)生长的拮抗菌。【结论】获得了北极土壤地区特有的微生物菌株资源,为进一步筛选拮抗菌的活性物质提供了菌株基础。  相似文献   
2.
我国海洋细菌新物种鉴定与资源研发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国际上对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发掘方兴未艾。本文综述了2000年以来我国在海洋细菌新物种鉴定与资源研发方面的进展,统计分析了国内相关单位海洋细菌新物种鉴定发表的数量及多样性,介绍了国内相关科研机构在海洋细菌系统学方面的工作进展,以及国内海洋微生物资源保藏与开发现状。比较了世界范围内海洋细菌系统学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海洋细菌分离培养的主要方法,最后小结了我国海洋细菌资源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前景,为其进一步研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渤海海域(121°30′00″E,40°25′00″N)海泥中筛选到一株产碱性纤维素酶的海洋细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命名为Bacillussp.HN07。研究表明:HN07最适生长温度30℃,适宜在pH7.0~8.0、含2.0%~3.0%NaCl的培养条件下生长和产酶,并且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酶学性质初步研究显示,HN07所产碱性纤维素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5℃,最适pH为8.0,在碱性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5株北极微藻藻际环境的细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祯  杜宗军  李会荣  楼妍颖  罗玮 《生态学报》2015,35(5):1587-1600
对5株北极微藻,如脆杆藻(Fragilariopsis sp.)、微单胞藻(Micromonas sp.)、四棘藻(Attheya septentrionalis)、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和小球藻(Chlorella sp.)的不同生长时期的粘附细菌和游离细菌的16S rRNA基因进行PCR-DGGE分析,研究藻际环境的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5株微藻具有不同的藻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其中微单胞藻、脆杆藻、四棘藻和海链藻的藻际细菌主要由Cyanobacteria(藻蓝细菌)、α-Proteobacteria(α-变形菌纲)和γ-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组成,仅微单胞藻和脆杆藻检测出CFB(Cytophaga-Flexibacter-Bacteroides,噬纤维菌-屈挠杆菌-拟杆菌)。小球藻由Cyanobacteria、CFB、α-Proteobacteria和β-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组成。微单胞藻的藻际菌群结构稳定,不同生长时期的游离细菌和粘附细菌组成差异不明显。3株硅藻-脆杆藻、四棘藻和海链藻的游离细菌主要由γ-Proteobacteria组成,小球藻的游离细菌主要为β-Proteobacteria,而5株微藻的粘附细菌主要由Cyanobacteria组成。从DGGE图谱来看,在脆杆藻生长的延滞期、指数期和稳定期,其藻际游离细菌和粘附细菌的16S rRNA基因扩增条带数量和位置均有明显差异,但优势扩增条带较稳定;其他4株藻粘附细菌和游离细菌的扩增条带比较稳定,说明藻际关联菌群结构较稳定。藻菌种间特异性关系为不同微藻藻株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同时也带来更多的隐藏在藻际环境中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根霉 (Rhizopus sp.)属于毛霉目根霉属 ,常生长在冬瓜、苹果、馒头和扁豆等含糖分较多的基质上 ,利用它的这个特性 ,可以从以上基质上分离和培养根霉用来进行生物教学实验 ,并取得较好效果。1 分离取冬瓜一小块 ,切成几片 ,置于不加盖的空培养皿中 ,在 2 8℃或室温培养 ,由于空气中有根霉的孢子存在 ,3~ 5 d后即有白色菌丝长出 ,继而长出黑色的孢子囊并释放出孢囊孢子 ,挑取部分菌丝在显微镜下镜检即可确认为根霉。也可取剩馒头、苹果核、苹果皮和扁豆等放入塑料袋中加水湿润 ,置于室温或 2 8℃温箱中培养 ,3~ 5 d后观察 ,如果发现有白…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南极普利兹湾夏季海冰不同层次中细菌群落丰度及组成.[方法]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海冰不同层次中细菌进行定量研究,通过构建16S rRNA基因文库对海冰不同层次中细菌进行多样性分析,并结合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细菌占海冰总细胞数比例随着海冰层次下降呈现上升趋势,初步推断可能受海冰中总有机碳,总有机氮以及磷酸盐影响所致.16SrRNA基因文库分析结果表明,上、中、底3个海冰分层样品获得的16S rRNA基因序列归属于γ-变形细菌纲(γ-Proteobacteria),α-变形细菌纲(α-Proteobacteria)以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多数16S rRNA基因序列与分离培养自海洋环境、南北极海冰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较高(90%-99%);在海冰底部样品中未检测到拟杆菌门;海冰不同层次中,细菌组成呈现些微的差异性,可能由铵离子在海冰不同层次的分布造成.[结论]海冰底部细菌数量最丰富.在海冰中,γ-变形细菌纲为优势类群.  相似文献   
7.
耐碱性真菌纤维素酶生产菌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从造纸厂碱性土样中分离到24株能够产生纤维素酶的真菌,经过摇瓶昨筛,选出一株耐碱性纤维素酶产生菌S607。经过鉴定。该菌株为黑色葡萄装穗霉(Stachy-botrys atra)。通过对其粗酶液的性质进行测定,该菌所产纤维素酶粗酶液中的FPA、CMCase和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pH分别为6.0,6.0和6.5,其中内切酶在pH9.0时仍能保持最高酶活力的50%以上,实验表明该菌株所产纤维素酶具有较  相似文献   
8.
黑色葡萄状穗霉S607耐碱性纤维素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耐碱性纤维素酶生产菌株黑色葡萄状穗霉S6 0 7(StachybotrysatraS6 0 7)的产酶条件。结果表明 ,S6 0 7的最适生长和产酶 pH为 7.0 ,最适产酶温度为 2 8℃ ,摇床最适转速为 180r/min。在以 2 .0 %纤维素粉和 2 .5 %的麸皮作为碳源时产酶最高 ,添加含 (NH4 ) 2 SO4 、尿素和蛋白胨的复合氮源对生长和产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最适培养条件下 ,发酵周期为 4~ 5d ,发酵液中CMC酶活为 2 .12IU /mL ,FP酶活为 1.0 3IU /mL ,β 葡萄糖苷酶活为 0 .86IU /mL。  相似文献   
9.
北极海泥菌群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从北极冰川海面下1500-4000m处的海泥样品中分离的8株冷适应细菌进行了生理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其中5株嗜冷菌、3株耐冷菌,利用16SrDNA通用引物对5株嗜冷菌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测序得到其部分16SrDNA序列。经Blast调出与菌株16SrDNA同源的序列,按照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16SrDNA系统发育树。对8株细菌进行酶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其中有部分细菌产低温酶:N014产淀粉酶,R151产明胶酶,P371产纤维素酶。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冷适应微生物产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褐球固氮菌的简便分离方法及荚膜染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年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褐球固氮菌(Azotobacterchroococcum)的简便分离方法,用此方法分离的褐球固氮菌进行荚膜染色可以取得良好效果。褐球固氮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气。在它的细胞壁外面有一层粘液状的物质——荚膜。我们采用阿须贝无氮培养基(甘露醇或蔗糖或葡萄糖10g,磷酸氢二钾0.2g,硫酸镁0.2g,氯化钠0.2g,硫酸钙0.2g,碳酸钙5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pH7.0~7.2)来分离褐球固氮菌,因为此培养基中没有氮源,只有固氮菌能够生长。将小铁铲与称量纸灭菌,在花园或花盆中取土,将土壤表面5cm左右的表层土去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