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昆虫记忆的形成机制及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近十几年来利用蜜蜂Apis mellifera L.、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和寄生蜂等昆虫对学习和记忆行为研究的成果。这些研究表明昆虫的记忆形成是多阶段的。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形成过程中,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protein,CREB)起重要的作用;而蘑菇体是学习、记忆形成的主要位点。已有的研究还表明昆虫记忆的动态是适应于不同物种的生态学需要。这些研究为探索昆虫和其它动物记忆的形成和生态适应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自动在线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γ-氨基丁酸(GABA)和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方法.以邻苯二甲醛-9-芴基甲基氯甲酸酯(OPA-FMOC)为衍生试剂进行衍生,Agilent Hypersil AA-ODS-C18色谱柱分离,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在19min内分离测定了马尾松苗木针叶中GABA 和17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该方法测定氨基酸的回收率高于90.1%,精密度和重现性均较好(相对标准偏差为0.21%~2.81%),经测定,发现马尾松被马尾松毛虫取食后,所测18种氨基酸总量明显降低,从418.3μg · g-1降低到310.4μg · g-1鲜重.  相似文献   
3.
胡永建  任琴  李镇宇  金幼菊  陈华君 《生态学报》2008,28(11):5331-5337
对盆栽马尾松针叶进行接虫咬食危害处理后,通过TCT-GC/MS分析了同一株受害枝相邻的健康枝针叶挥发物的成分及相对含量的时序变化。结果表明:萜烯类化合物是邻枝针叶挥发物的主要成分,其次是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等。与对照相比,多数挥发物的相对含量1h略高于对照,2h维持较高水平。同时,用GC/MS分析了邻枝针叶不同时间序列中茉莉酸甲酯的含量,结果表明:虫害马尾松邻枝针叶1h茉莉酸甲酯含量就有所升高,2h显著高于对照,是对照的近1倍。证明马尾松受到虫害后,启动了体内的防御系统,并诱导邻枝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4.
受害马尾松、湿地松挥发性化学物质的释放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任琴  李镇宇  胡永建  金幼菊  陈华君 《生态学报》2005,25(11):2928-2932
萜烯类化合物是针叶树防御昆虫为害的重要组分。对盆栽马尾松、湿地松进行未受害、接虫咬食为害、人工剪叶处理后,用TCT-GC-M S分析了叶片挥发物的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人工剪叶后马尾松挥发物相对含量除α-蒎烯降低外,其余都有所升高,但挥发性化学物质相对含量出现高峰的时间没有规律性;虫害后,挥发物的相对含量除水芹烯降低外,其余均在1h升高,同时检测到p-薄荷-1.4(δ)-二烯,但其变化较小。湿地松受害后检测到7种挥发性化学物质,除人工剪叶后α-蒎烯、虫害后α-蒎烯、水芹烯相对含量降低外,其它挥发物的相对含量在不同的时间内都有所升高。β-蒎烯在两种松树受害后都有显著的变化,马尾松中的石竹烯没有明显的变化,氨茴酸-3,5-二甲基-3-乙烯基-4-己烯酯、大香叶烯D只在湿地松中检测到,而且其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5.
油松林对油松毛虫危害的补偿与超补偿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从油松毛虫的优化管理出发,在油松林-油松毛虫生态系统中,将油松林视为一个子系统,通过人工模拟摘叶和油松毛虫自然危害的方法,从宏观上进行了油松生长指标的测定,从微观上进行了油松生理指标的分析,均证明了油松在一定失叶率条件下,具有补偿与超补偿效应。并进一步组建了不同龄级油松的补偿与超补偿模型,同时寻求了相应的补偿点和超补偿点。通过1988—1991年在北京部分地区的应用,有力地说明了该项研究成果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为制定油松毛虫综合防治的新策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兜姬蜂属分类研究(膜翅目,姬蜂科)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报道兜姬蜂属Dolichomitus Smith 1新种:嵩兜姬蜂Dolichomitus songxianicus Sheng,sp.nov.及中国2新纪录种:头兜姬蜂D.cephalotes(Holmgren)、卡西兜姬蜂D.khasianus Gupta et Tikar.编制了中国已知的14种2亚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7.
记述了京西盆地早白垩世中生黏蚊一新属新种———京西华夏中生黏蚊Huaxiasciophilitesjingxiensisgen .etsp .nov.。新属区别于其它属的特征为 :Sc具分支 ;r m长于Rs基部之长 ;Rs明显呈波纹状 ;径室较小。化石采自卢尚坟村卢尚坟组昆虫的典型剖面 ,时代属早白垩世巴列姆期 (BarremianStage) ,归卢尚坟昆虫群。对其系统发育及在地史上的分布进行了初步探讨。模式标本保存于北京林业大学。  相似文献   
8.
受害马尾松木质素含量及其过氧化物酶活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任琴  胡永建  李镇宇  金幼菊 《生态学报》2007,27(11):4895-4899
木质素是植物防御植食性昆虫危害的重要物质。对林间马尾松针叶进行接虫咬食处理后,测定了不同时间内木质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功酶谱带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虫害针叶1h木质素含量就略有升高,而系统针叶木质素含量10h才开始升高,24h两种处理的木质素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提高;受害后所取时间点内,其差异逐渐加大,这种差异在于表达量不同。F检验的结果显示,虫害及系统针叶木质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同工酶谱带变化一致,均在24h达到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受害诱导的化学物质滞后变化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王燕  李镇宇  戈峰 《昆虫学报》2000,43(3):291-296
通过接种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和人工剪叶,分析比较了不同受害方式对马尾松针叶内化学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害虫取食松针诱导的次生代谢物质(单宁、酚类物质)比人工剪叶处理略有增加,而营养物质-可溶性糖变化不大。对马尾松进行害虫取食为害、人工剪叶受害、未受害三种处理后,连续3年跟踪测定了松针叶内化学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无论是害虫取食为害,还是人工剪叶受害,针叶内次生代谢物质含量都减少,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直至一年后才恢复到原有的水平;蛋白质变化的趋势则始终是受害处理的含量比未受害处理的含量高,表明马尾松受害后诱导的化学物质变化具有滞后特性。  相似文献   
10.
黄领麻纹灯蛾Spilotoma imparilis Butl(=Diacriciaimparilis Butl)在昆明地区是多种果树,林木和农作物上的害虫。主要寄主有梨、桃、苹果、杏、柿子、梅、李、海棠、石榴、板栗、核桃、滇楸、青桐、榆、皂荚、刺槐、国槐、黄连木、柏、柳、女贞等。其中梨、苹果、桃、滇楸受害最重,严重时可将整株树叶全部食光,仅留下叶脉,呈现一片枯黄,影响翌年花芽的分化,影响产量和削弱村势,为此探索一些高效,低毒,低残毒的杀虫剂来防治黄领麻纹灯蛾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