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干旱胁迫(80% FC、60% FC、40% FC和20% FC)及施氮(N0 0 g·pot-1、N1 1.2 g·pot1、Nm3.6 g·pot-1和Nh6.0 g·pot-1)对麻疯树幼苗叶、茎和根部主要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麻疯树幼苗茎和根部的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茎部可溶性糖大量积累,叶片中脯氨酸含量也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大幅度上升;Na+、Ca2+和Mg2+在麻疯树幼苗叶、茎和根中大量积累,而K+仅在茎中大量积累,叶片和根部K+含量略微上升.施氮对植株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与干旱胁迫强度和施氮水平有关.在80% FC和60% FC水分条件下,增加N肥施用量能明显促进麻疯树幼苗各组分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在40% FC水分条件下,Nh处理对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的促进作用减弱;而在20% FC条件下,N1处理植株的渗透调节能力较高,Nm和Nh处理对植株渗透调节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甚至转为抑制.  相似文献   
2.
施氮量对麻疯树幼苗生长及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盆栽土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照N0 0 kg N/hm2、低氮NL 96 kg N/hm2、中氮NM 288 kg N/hm2、高氮NH 480 kg N/hm2)对麻疯树幼苗生长、叶片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麻疯树幼苗叶片氮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株高、地径、叶片数量、叶面积、根长、各组分生物量、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NM处理下麻疯树幼苗长势最好,各气体交换参数值最高;施氮对麻疯树地上部分的促进作用远大于地下部分,施氮后根冠比显著降低;此外,麻疯树叶绿素含量、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有效量子产量(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适量施氮可通过增强叶绿体光化学活性、气孔导度和羧化能力而提高麻疯树幼苗的光合能力,促进生长;过高施氮对麻疯树幼苗光合与生长的促进效应降低。试验条件下,当年生麻疯树幼苗的最适施氮量为288 kg N/hm2。  相似文献   
3.
秦岭川金丝猴一周岁内个体的行为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3月至2004年5月在陕西周至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玉皇庙地区,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Focal ani-mal sampling)对2003年出生的5只金丝猴个体行为发育进行了观察,应用全事件记录法(All-occurrences record-ing)进行数据的收集。结果表明23日龄婴儿首次从母亲怀内爬出在树枝上活动,68日龄开始在树上攀爬跳跃,5月龄主动采食树叶和啃投食区食物,6月龄跟随社群迁移。依据婴幼儿主要行为首次出现时间及其变化,把1周岁内个体发育分为5个时期,即完全依赖期、探索外部世界期、融入社群期、适应生存期和逐步独立期。1周岁内婴幼儿活动和休息的地方是母亲怀里、其它个体怀里、树枝上和地面上。随着发育,婴幼儿在这些地方停留的时间也在变化。1周岁内婴幼儿在母亲怀中的时间与年龄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在其它个体怀里的时间与年龄也呈显著负相关。虽然独自在树上的时间与年龄相关性不显著,但在地面上停留的时间与年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李银华  白毅  赵勇强 《化石》2014,(3):68-73
正陕西省蓝田县位于古城西安市东南35公里处,地处关中平原东南部,属于秦岭北麓地区。自1964年在陕西蓝田公王岭发现"蓝田人"轰动世界后,蓝田引起了古生物学家及人类学家的高度重视。随后,古生物与地层研究人员相继在该地区发现了多个新生代的哺乳动物群,例如,陈家窝动物群、公王岭动物群、厚镇动物群、涝池河动物群、阳郭动物群等,由此奠定了陕西蓝田在古生物与地层学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灵长类相互理毛的影响因素、功能及其利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毛行为是动物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理毛的对象可分为自我理毛(Autogrooming)和相互理毛(Allogrooming),其中相互理毛是灵长类重要的社会行为。现在认为相互理毛可能与社会参量(亲缘关系、性别、年龄、等级制度、繁殖状况等)有联系,并且有一定的社会功能。本文论述了理毛行为的分类、影响相互理毛的因素、相互理毛功能假说及其相互理毛的投入-收益分析,以便人们对相互理毛的行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雌性灵长类为获得更高的投入收益比,会调整其对不同性别后代的母系投入策略,并主要表现为针对某一性别尽可能多的生育或对某一性别的幼崽付出更多的母系照顾。雄性质量模型(MaleQualityModel,MQ)和栖息地资源竞争模型(LocalResourceCompetitionModel,LRC)分别将这种现象发生的机制解释为物种对性选择压力和资源竞争压力的回应。本研究通过对一个秦岭川金丝猴群生育行为连续四年的观察,发现该种群新生雄性幼崽的数量多于雌性幼崽,种群的次级性比存在偏离(♀∶♂=1∶1.71)。通过对不同社会单元的等级与雄性出生率的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元线性关系(PM=-0.4918MDI 0.9329)(t=-1.879,df=24,P=0.073<0.10,R2=0.1331),各社会单元内新生雄猴占所有新生幼猴的比例会随着该单元社会等级的降低而升高,呈现PMH相似文献   
7.
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在秦岭北坡的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玉皇庙,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Focal animal sampling)和瞬时记录法(Instantaneous sampling)对2008年出生的5只秦岭川金丝猴幼体(3 ♂、2♀)的社会玩耍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岁的川金丝猴对其不同年龄-性别组的玩耍伙伴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喜欢与单元内的青少年个体玩耍;其次喜欢与新生个体玩耍,与母亲、单元内主雄和其它成年雌性个体玩耍的机会不多.另外,该年龄段的个体在玩耍中常采用追逐和摔跤的方式,采用接近、撕咬和其它行为的方式均不高.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更常采用摔跤的行为方式,而雌性个体相比雄性个体更常采用接近等方式.在整个观察期,社会交往性的玩耍行为频次未发现个体差异和性别差异.此外,这些个体玩耍频次的发育与年龄阶段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个体在这种行为的发育过程中不仅可锻炼身体、实践打斗技巧,建立社会关系,并且能获得一定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8.
秦岭川金丝猴非成年个体行为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卫  杨斌  李银华  何刚  任轶  李保国 《生物学通报》2011,46(2):11-12,F0004
综合有关文献,介绍了秦岭川金丝猴(Rhmopithecus roxellana)0~1岁内、1~2岁内、2~3岁内3个非成年阶段个体的行为发育。涉及的行为类型有吸乳、取食、休息、移动等个体行为和理毛、玩耍、爬跨、攻击等社会行为。目的为了解该物种并对其加以保护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