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0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养鱼池轮虫休眠卵分布和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地区部分鱼场养鱼池底泥中轮虫的休眠卵,表层(0—5厘米)数量每平方米为1.2—503万个,个别池塘高达1,573万个,其中完全暴露于泥表面的数量约占1—2%。休眠卵数量差别和池塘环境条件关系密切;各泥层中的轮虫休眠卵数量呈“V”形垂直分布的趋势。萼花臂尾轮虫和角突臂尾轮虫的休眠卵在水温10-40℃;pH4.5-11.5;溶氧0.3毫克/升以上和盐度8.5%以下的条件下可以萌发。10℃为其发育的生物学零度。根据轮虫休眠卵分布和它的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萌发的生态条件,阐述了在养鱼池中增殖轮虫所应采取的措施及其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几种生态因子对菹草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7  
本文研究了光照、pH、温度对菹草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菹草的净产氧量与一定范围的光照强度呈直线相关。菹草的光补偿点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在菹草自然生活的环境中,温度低于30℃时,升温有利于菹草的光合作用。高pH(PH>10.0)下碳源缺乏对菹草的光合作用影响较大。高pH与强光照射的协同作用严重影响菹草的光合作用。水温与氮、磷营养盐不足并非夏季自然水体中菹草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不良光照(水表层光抑制,中、下层光饥饿)和高pH下缺乏光合碳源的协同作用便可能导致菹草夏季死亡。  相似文献   
3.
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对水中氮,磷的吸收与PH,光照,水温,根/茎生物量比及底泥间隙水与上覆水中营养盐浓度比有关。在PH为8.0-9.5,水温为19-28℃的实验条件下,水中NH4-N浓度低于0.35mg.1^-1左右时,菹草茎,叶优先吸收NO3-N;水中NH4-N浓度大于0.35mg.1^-1左右时,菹草测优先吸收NH4-N这一选择吸收与NH4-N/NO3-N比值无关,强  相似文献   
4.
清河水库的浮游生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1970,1973,1974,1977,1978和1979年17次采样测定的结果,清河水库浮游植物量平均约6毫克/升,其中硅藻占58.6%,甲藻占25.9%。浮游动物量平均1.95毫克/升,其中桡足类约占44%,枝角类约40%,轮虫和原生动物约16%。浮游植物量上游和中游接近而远高于下游,一般秋季高于其他季节,但1978年夏季特别高。浮游动物量也是中游和上游通常高于下游,夏季最高,秋季次之。在生物量中占优势的主要种类有:颗粒直链藻、扭曲小环藻、隐藻、角甲藻、剑水蚤及其无节幼体、象鼻溞、长刺溞、多肢轮虫等。文中讨论了浮游生物分布和变化的某些规律和水库的营养类型及鲢鳙鱼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5.
越冬池冰下浮游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越冬池冰下浮游植物主要由光甲藻、隐藻、小环藻、壳虫藻、衣藻、棕鞭藻等优势属组成,重点试验池平均生物量为38.8±13.06毫克/升。与明水期相比其种数较少而现存量不低;原生动物、桡足类和轮虫类构成冰下主要浮游动物。重点池平均生物量为6.21±6.52毫克/升,其中轮虫量最高。冰下浮游植物量各水层不同,86.7%的越冬池表层多于底层,另13.3%底层多于表层。光甲藻等鞭毛藻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冰下浮游生物量有月变化和年变化,文中分析了引起这些变化的生态因素,同时探讨了与生物增氧有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辽宁盘锦辽河三角洲地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生态育苗池中出现的近亲真宽水蚤(Eurytemor affinis)和细巧华哲水蚤(Sinocalanus tenellus)与中华绒螯蟹幼体的关系.结果表明:近亲真宽水蚤和细巧华哲水蚤都严重地影响Ⅰ期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的成活率,其密度越大,Ⅰ期溞状幼体的成活率就越低(P<0.01); Ⅲ期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可捕食桡足类无节幼体,且捕食量随着无节幼体密度增加而变大(P<0.01);Ⅴ期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和大眼幼体容易捕食到近亲真宽水蚤而很难捕食到细巧华哲水蚤;蟹苗池中大眼幼体的产量与育苗初期池塘中桡足类的数量呈负相关关系,且不同桡足类密度下大眼幼体收获量差异极显著(P<0.01).提出了控制和利用蟹苗池中桡足类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论白鲢的食物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作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对白鲢食谱、食物的选择性和消化性等问题进行探讨,指出必须从新的角度来理解白鲢的食物问题和衡量养鱼池水的肥度。  相似文献   
8.
论白鲢的食物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系作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对白鲢食谱、食物的选择性和消化性等问题进行探讨,指出必须从新的角度来理解白鲢的食物问题和衡量养鱼池水的肥度。  相似文献   
9.
养鱼池轮虫休眠卵分布和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东北地区部分鱼场养鱼池底泥中轮虫的休眠卵,表层(0—5厘米)数量每平方米为1.2—503万个,个别池塘高达1,573万个,其中完全暴露于泥表面的数量约占1—2%。休眠卵数量差别和池塘环境条件关系密切;各泥层中的轮虫休眠卵数量呈“V”形垂直分布的趋势。萼花臂尾轮虫和角突臂尾轮虫的休眠卵在水温10—40℃;pH4.5—11.5;溶氧0.3毫克/升以上和盐度8.5%以下的条件下可以萌发。10℃为其发育的生物学零度。根据轮虫休眠卵分布和它的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萌发的生态条件,阐述了在养鱼池中增殖轮虫所应采取的措施及其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0.
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对水中氮、磷的吸收与pH、光照、水温、根/茎生物量比及底泥间隙水与上覆水中营养盐浓度比有关。在pH为8.0-9.5、水温为19-28C的实验条件下,水中NH_4-N浓度低于0.35mg·1左右时;菹草茎、叶优先吸收NO_3-N;水中NH_4-N浓度大于0.35mg·1 ̄(-1)左右时,菹草则优先吸收NN_4-N,这一选择吸收与NH_4-N/NO_3-N比值无关。强光照、高温(30℃)和高pN的协同作用严重影响菹草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在自然条件下,菹草根部主要从底泥中吸收NH_4-N、PO_4-P,对NO_3-N吸收甚微;茎、叶主要从水层中吸收NO_3-N,对PO_4-P吸收甚少。一般情况下,浮游植物和菹草对水体中的氮、磷吸收无多大矛盾。菹草倒伏后腐败分解释放大量营养盐,为浮游植物的增殖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