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血清CEA、CA199及CA153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及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144例不同类型及分期的肺癌患者、92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7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EA、CA199及CA153水平的变化。结果:肺癌组血清CEA、CA199及CA153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肺良性疾病患者,有显著性差异,且TNM分期越晚,其水平越高;3项肿瘤标志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性及准确性。结论:CEA、CA199及CA153联合检测可以为肺癌的诊断及分期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评估半城市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对引导其城市化良性发展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厦门市集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集美区2004~2006年生态足迹的时间序列变化,着重分析了2006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2004~2006年间,集美区人均生态足迹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每万元GDP的生态足迹逐渐减小,这说明集美区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生物生产的产出率正逐渐提高,经济发展模式正由粗放、耗能型向集约、科技型转变.然而,2006年集美区总生态足迹仍是其生态承载力的6.8倍左右,处于严重的生态赤字状态.  相似文献   
3.
苏州市非农用地扩张与土壤质量的空间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84、1995、2000及2003年4期TM遥感影像获取的苏州市非农用地扩张数据以及该市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图层,通过叠加分析得到了研究区非农用地扩张在土壤质量等级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苏州市非农用地占用的都是高质量的土壤资源;其中以二等质量的土壤为主,占90%以上,其次为一等质量的土壤资源,而对三、四等低质量土壤的占用率不到1%.从土壤质量的角度而言,目前耕地“占补平衡”的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城市磷代谢不但关系到居民食品安全,还影响到城市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及由此带来的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改变食物消费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从而对城市磷代谢产生重要影响.分析了1988-2010年厦门市经食物消费进入城市系统的磷素变化动态,在此基础上对人均食物磷消费量与相关社会经济因子进行了Spearman相关分析,并计算了居民食物磷素消费的环境负荷.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厦门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食物磷素消费总量波动上升;人均食物磷素消费量呈M型变化,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1998年和2003年;高磷含量食物如奶制品、水产品,在人均食物磷素消费量中所占比例剧增,分别由0.3%和6.8%上升至14.9%和15.5%.(2)人均粮食磷素消费量与恩格尔系数、平均家庭人口数呈高度正相关,与人均可支配收入、食物价格指数以及具有大学学历以上人口比重呈高度负相关;而植物油、瓜果、畜禽肉、蛋类、奶类和水产品磷素消费量则与粮食所呈现的相关性相反.(3)随着食物磷素消费总量的增加,磷素的环境负荷总量也呈剧增趋势,尤其进入土壤的磷素量剧烈上升,所占比例由59.7%增至85.1%,这可能与禁磷措施的实行、污水处理率的提高、处理工艺的改进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陆燕君  李桂林 《真菌学报》1995,14(3):184-186
花椒盘二孢Morssonina zanthoxyla Y.J.Lu et G.L.Li sp.nov.是寄生在芸香科花椒属植物上的一种寄生菌,本文有汉文和拉丁文的形态和新种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单克隆抗体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领域中显示了极大的应用价值,是免疫检验中的新型试剂,是生物治疗的导向武器。作为医学检验试剂,单克隆抗体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如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更便于质量控制,利于标准化和规范化。传统的方法是利用小鼠腹水制备单克隆抗体,但是近几十年杂交瘤细胞体外大规模培养制备单克隆抗体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特别是单克隆抗体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需求,更进一步促进了杂交瘤细胞体外培养生产技术的发展,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已应用到许多方面。由于杂交瘤细胞的半贴壁性质,无论是悬浮培养还是贴壁培养,均可进行杂交瘤细胞的体外大规模培养。针对应用于体外诊断试剂的杂交瘤细胞体外培养制备单克隆抗体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中空纤维细胞培养和生物反应器细胞培养方法,以及不同培养方法优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侵袭性无功能垂体腺瘤手术很难全部切除,且术后经常复发.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药物能控制肿瘤生长.虽然放疗对肿瘤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常常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硼中子俘获疗法是一种新型的二元靶向放射疗法,能最大程度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组织损伤较小.叶酸受体靶向的含硼碳纳米颗粒是一种新型的硼携带剂,能通过叶酸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被表达叶酸受体的细胞选择性摄取.本实验中,叶酸受体靶向的含硼碳纳米颗粒能选择性地被表达叶酸受体的无功能垂体腺瘤细胞摄取,而无叶酸受体表达的其他类型垂体腺瘤细胞不能摄取这些碳纳米颗粒.叶酸受体介导的硼中子俘获疗法治疗后,无功能垂体腺瘤细胞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同时凋亡细胞显著增加.而单独的碳纳米颗粒孵育,或单独的热中子照射,并不能抑制肿瘤细胞活力或促进细胞凋亡.同时,叶酸受体介导的硼中子俘获治疗能导致肿瘤细胞中Bcl-2的表达显著下降和Bax的表达显著增强.综上所述,叶酸受体靶向的含硼碳纳米颗粒为无功能垂体腺瘤的BNCT治疗提供了比较理想的硼携带剂.本研究也为侵袭性无功能垂体腺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拓展了BNCT的应用,尤其是在良性肿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体外大规模制备单纯疱疹病毒HSV-IgM(HSV1,HSV2)人鼠嵌合抗体,本研究通过RNA连接酶介导的cDNA末端快速扩增(RNA ligase-mediated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LM-RACE)技术获取其对应杂交瘤细胞基因序列,构建嵌合抗体至真核表达载体,在CHO-S细胞中稳定表达所需目的蛋白。同时优化稳定细胞株筛选工艺,对细胞池构建阶段和单克隆筛选阶段的加压条件进行摸索与探究,最后目的抗体采用蛋白L亲和纯化法进行纯化并进行生物活性检测;最终成功制备899 kDa和909 kDa的稳定高表达重组IgM抗体(HSV1,HSV2)细胞株。结果表明,最适筛选压力为20P200M(一轮加压)和50P1000M(二轮加压);使用加压培养基进行单克隆筛选抗体表达量较高,HSV1-IgM和HSV2-IgM单克隆最终表达量分别为1620 mg/L和623 mg/L。本研究为HSV1和HSV2的IgM系列重组抗体质控品开发以及体外高表达分泌IgM亚型抗体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近20年来苏州市城乡用地扩展及其内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桂林  周峰  陈杰 《生态学杂志》2006,25(10):1223-1228
利用苏州市1984、1995、2000和2003年4个时段的TM数据,分别提取了城、镇、村3级用地并对其扩展过程与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年间苏州市区非农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扩展强度急剧提高。2003年苏州市非农建设用地总面积比1984年扩大了2.9倍,年均扩展面积810hm2。在时间序列上,非农建设用地的增长具有明显加速趋势。城、镇、村3级用地的空间变化表现为建成区>建制镇>行政村。对比城镇用地(建成区与建制镇用地之和)扩展与行政村用地扩展发现,城镇因具有较强的经济、人口等中心聚集功能,而比乡村更加能集约利用土地。换言之,加快城镇化建设有利于缓解长三角地区(甚至全国)日益加剧的城市化建设占地与农业耕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同时,乡村用地的紊乱无序、缺少规划的现状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及时整理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罕山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对植被类型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淼  曲来叶  马克明  李桂林  杨小丹 《生态学报》2014,34(22):6640-6654
选取分布在中国东北部地区的阔叶林-针叶林-亚高山草甸这一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来研究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选取5种植被类型-山杨(Populus davidiana)(1250—1300 m),山杨(P.davidiana)与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的混交林(1370—1550 m),白桦(B.platyphylla)(1550—1720 m),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1840—1890 m),亚高山草甸(1900—1951 m),采用磷脂脂肪酸(Phopholipid Fatty Acids,PLFAs)分析方法测定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以及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来解释单种特征PLFAs的分异以及土壤理化指标与微生物PLFAs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SOC)对土壤微生物PLFAs总量,各类群(真菌(f)、细菌(b)、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生物量以及群落结构影响显著;土壤微生物PLFAs总量及各类群的生物量随土层加深总体上表现降低趋势,G+/G-和f/b分别随土层加深总体上表现升高趋势。不同植被类型下,阔叶混交林土壤PLFAs总量及各类群生物量总体上最高;针叶林比阔叶林下的f/b和G+/G-高;亚高山草甸下低的p H值对有机碳的可利用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导致f/b和G+/G-的值相对较高。总之,不同植被类型下SOC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最为显著,而较低的p H对有机碳的可利用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真菌对植被类型的变化比细菌更敏感,而细菌更易受可利用性养分和p H变异的影响,这对预测不同林型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