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建立了稳定的甘草细胞搅拌式生物反应器放大培养体系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甘草细胞在搅拌式反应器中悬浮培养的生长特性,包括细胞生长、细胞膜的透性、培养体系的p H变化及甘草黄酮合成情况等,并与摇瓶培养作比较。结果发现,同等条件下,反应器中培养细胞生物量的积累低于摇瓶培养,整个培养周期较摇瓶培养缩短。培养过程中同一时间段反应器中的p H值略低于摇瓶中的p H,细胞中H2O2的浓度是摇瓶中的1.8倍,甘草黄酮的产量是摇瓶培养的1.5倍,表明反应器中机械搅拌与流体剪切的培养环境对细胞生长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刺激了细胞次生代谢产物甘草黄酮较高水平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中,园林历史文化的传承与研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高校教育中,除了历史知识、文化内涵的传授、讲解外,如何发挥高等教育及当代“人”在历史与文化中的主动性亦是一个重要课题。“口述史”方法有别于传统历史建构及研究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了解、认知、参与风景园林历史脉络的梳理及文化传承中的新可能。因此,以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的2项实践“口述工艺”及“广州市城市公园建设与发展研究”为例,探讨口述史在专业教学操作过程中的课程设计方法、应用范围以及与传统历史研习思路的差异。认为“口述史”的教学应用更多地以学生主导、以实践操作为主,推进学生多视角的历史认知、参与风景园林历史脉络的梳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推动风景园林历史教学改革与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重建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含量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忠县消落带人工重建植被土壤及裸地土壤(作为对照)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在消落带165-175 m高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草地林地农耕地裸地,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规律与微生物生物量碳一致,农耕地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总体呈现出草地最高、林地和农耕地次之,裸地最低的趋势,表明进行消落带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变化范围为8.02-10.25,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占土壤有机碳、全氮的百分比范围分别是2.40%-4.60%和2.13%-3.58%,其中林地对土壤碳、氮库贡献显著高于裸地(P0.05)。(3)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pH值呈现显著相关性,与土壤含水量呈现极显著相关性,说明消落带重建植被土壤的这些理化性质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有强烈的影响。因此,在三峡库区消落带进行植被恢复重建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土壤质量,对加强三峡库岸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几种建立突变库的新方法,并介绍了定向进化在酶制剂改造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根据川西獐牙菜转录组信息获得7-脱氧马钱子酸羟化酶(SmDL7H)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对该基因进行同源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进行原核表达和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以探讨川西獐牙菜裂环烯醚萜合成途径中关键酶7-脱氧马钱子酸羟化酶(SmDL7H)基因的功能,为研究裂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合成途径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成功克隆了川西獐牙菜SmDL7 H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MH243070);SmDL7 H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 554bp,编码517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59.5kD,等电点9.02;生物信息学预测SmDL7 H基因编码蛋白无信号肽。(2)多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显示,SmDL7 H编码的蛋白与滇龙胆、长春花、金银花等植物的DL7 H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较高相似性。(3)将SmDL7 H基因连接到pET-28a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用0.1mol/L IPTG于25℃诱导12h,原核表达分析发现在59.5kD处有目的蛋白出现,表明与之前预测的蛋白大小一致。(4)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SmDL7 H基因在川西獐牙菜叶、茎、花、根、愈伤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在根中表达量最低。  相似文献   
6.
类Cyclin A蛋白在多头绒泡菌细胞周期中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晓雪  李桂英  邢苗 《遗传学报》2003,30(5):479-484
采用免疫电镜技术对多头绒泡菌(Physarum polycephalum)是否含有类CyclinA蛋白以及该蛋白在有丝分裂周期各时相的定位进行了研究;并以抗CyclinA抗体封闭细胞内源类CyclinA蛋白的方法,探讨类CyclinA蛋白在多头绒泡菌细胞周期中的作用。免疫电镜结果表明,经抗CyclinA抗体标记的实验组细胞中的金颗粒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多头绒泡菌细胞中含有类CyclinA蛋白。实验组样品中,细胞核的金颗粒密度很高,而细胞质的金颗粒密度与对照组的相仿,说明多头绒泡菌细胞中的类CyclinA蛋白是核蛋白。细胞核的金颗粒密度在S期最高,G2期的次之,早中期时明显降低,中期和中期以后与对照组的相近。这种金颗粒密度的变化反映了类CyclinA蛋白在细胞周期中的含量变化。以抗CyclinA抗体分别处理S期和G2期的多头绒泡菌细胞,处理后的细胞分别停滞在原来的时相,细胞核形态变得不规则,核内有空洞现象。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多头绒泡菌细胞经抗CyclinA抗体处理后,细胞核出现畸变。抗体处理结果说明类CyclinA蛋白是参与多头绒泡菌细胞周期多个转换过程调控的种重要蛋白,主要在S期/G2期和G2期/M期的转换以及走出有丝分裂期的进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2与染色质沉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晓雪  陆军  罗巅辉  黄百渠 《遗传》2003,25(4):484-488
DNA的大部分区域通过包装成特殊的染色质结构而失去活性称为染色质沉默。这些特殊的染色质结构在维持染色体结构稳定和基因调控中起重要作用。有实验表明,沉默染色质的组蛋白H3和H4的的氨基末端尾部相对于基因组的其他区域是低乙酰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2(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2)是参与染色质沉默的一种重要的蛋白质。SIR2具有两种相关联的酶活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和NAD高能骨架的断裂活性,并在酶反应过程中产生一种新的产物氧代乙酰基ADP核糖基(O-acetyl-ADP-ribose)。SIR2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为研究SIR2与沉默染色质的组蛋白低乙酰化状态的关系提供了直接证据。而SIR2的这两种酶活性的关系也表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不是SIR2惟一的功能。SIR2的NAD水解酶活性和O-acetyl-ADP-ribose的合成过程也可能是染色质沉默机制所必需的。 Abstract:Chromatin silencing is the inactivation of large domains of DNA by packaging them into a specialized inaccessible chromatin structure.This type of inactivation is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and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the chromosome structures required for chromosome maintenance and inheritance.Silent information protein 2(SIR2)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roteins involved in chromatin silencing.It is clear that SIR2 has two coupled enzymatic activities,histone deacetylation and NAD breakdown activities,and produces a novel compound,O-acetyl-ADP-ribose in the enzymatic reactions.The histone deacetylation activity of SIR2 provides the direct link between SIR2 and the hypoacetylation of silent chromatin.Moreov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D cleavage and the deacetylase activity of SIR2 shows that the histone deacetylase activity is not its only crucial function.The breakdown of NAD C-N bond and the synthesis of O-acetyl-ADP-ribose may also be involved in chromatin silencing.  相似文献   
8.
采用中心组合设计(CCD)-响应面(RSM)优化紫苏籽油脂的水酶法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酶的种类、酶解温度、pH、液(mL)固(g)比、加酶量、以及时间相互作用对紫苏油脂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拟合得到方程显著,确定的紫苏油脂提取最优条件为:碱性蛋白酶在pH9.5条件下液(mL)固(g)比9.97:1、加酶量2.75%、温度56.1℃、时间5.25 h,该条件下紫苏油脂的提取率可达到37.65%,与理论值38.3%十分接近,建立的模型真实可靠,确定了紫苏油脂的最佳提取工艺。经气相色谱检测紫苏籽油中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等脂肪酸,水酶法提取紫苏油脂的α-亚麻酸相对含量最高67.9%,且相对溶剂法及冷榨法理化指标最好。  相似文献   
9.
依据研究型实验教学的特点及混合式教学的相关理论,探索将“五阶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实验教学,并以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课程为例,重点论述该“五阶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即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及实验设计,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讨论,之后进行开放式实验实施,最后以课堂展示及课后总结的形式进行实验反思。进一步分析该模式的实施效果,探讨其优势及不足,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类课程中的应用提供借鉴,以期更好地达成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及创新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以自然同步化的多头绒泡菌(Physarum polycephalum L.)为材料,经抗cyclin B1抗体的免疫印迹和免疫电镜实验观察结果表明,多头绒泡菌中含有类cyclin B1蛋白,该蛋白的含量和细胞内位置在细胞周期进程中存在着动态变化:类cyclin B1蛋白在S期开始合成并在细胞质中积累,G2晚期开始进入细胞核,该蛋白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含量逐渐增加,有丝分裂中期时达最大值,后末期时骤然消失.在G2晚期到有丝分裂中期期间,类cyclin B1蛋白既是细胞核蛋白又是细胞质蛋白,细胞质是类cyclin B1蛋白的主要存在区域,细胞核中的类cyclin B1蛋白主要结合于染色体和核仁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