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镉引起小麦苗逆境乙烯的产生及其和镉的吸收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相似文献   
2.
在菹草衰亡阶段对5个静水水体中菹草叶片表面附着物进行野外调查,并将其与水体营养盐浓度、沉水植物衰亡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附着物共调查Chl.a含量、干重、有机质含量和藻类数量4个指标,沉水植物衰亡程度用单位面积叶片Chl.a含量表示,水体营养盐含量测量了TP、TN和N/P 3个指标。结果显示:附着物生物量与水体营养盐状况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各个点的附着物生物量与菹草衰亡状况存在一定相关性但相关性趋势与水体污染程度有关。在污染程度较高的水体中附着物生物量与菹草衰亡程度呈正相关,在污染程度较低的水体中附着物生物量与菹草衰亡程度呈负相关。结论为富营养化湖泊中营养盐含量的增加会导致附着物生物量的增加,但附着物只在污染程度较高的水体中促进植物衰亡。  相似文献   
3.
溶液培养小麦幼苗转移至含Cd~(2 )的营养液中,根系乙烯产生较快地增加,约在12h达高峰,然后下降;ACC含量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未和Cd~(2 )溶液直接接触的地上部乙烯亦增加,至36h达高峰,此后急剧下降,而ACG和 MAGC含量持续上升。地上部乙烯的增加,主要是由通过根系运往地上部的镉直接作用的结果,不是根部合成ACG运往地上部后再产生的。电镜观察表明,地上部乙烯产生和ACC含量变化的时间进程,可以与镉进入叶细胞内的部位及其对细胞膜和细胞器的影响相联系。  相似文献   
4.
小麦幼苗根系镉螯合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经Cd~(2+)处理的小麦幼苗根系中分离得到一种镉结合复合物(Cd-BC)。通过SephadexG75,DEAE-52柱层析纯化,鉴定了此复合物性质:(1)紫外吸收光谱在255~265 tim间有一个“肩”,A_(250)/A_(280)>1;(2)在Sephadex G75柱层析上的表观分子量约为10kD,但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呈现的条带紧接着前沿,分子量非常小;(3)氨基酸组分分析,约90%的氨基酸残基为Glu/Gln,Cys和Gly,三者比例约为4:4:1。结果说明小麦幼苗根系Cd-BC是寡聚肽,是植物镉螯合素(Cd-PCs)的聚合体。  相似文献   
5.
在SO_2熏气9h过程中,小麦叶片中乙烯先上升,约6h达高峰,后下降;ACC含量则随熏气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停止熏气,乙烯继续下降,ACC含量也明显降低。MACC含量从熏气3h后不断上升,脱离接触后仍继续增加。6-BA预处理对SO_2引起的乙烯和ACC上升有促进作用,但对MACC含量无明显影响。SO_2熏气提高了乙烯形成酶活性。6-BA预处理对SO_2伤害有保护作用。对逆境乙烯的产生与调节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接触二氧化硫后小麦叶片中逆境乙烯的生物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VG和AOA强烈抑制二氧化硫处理小麦叶片中乙烯产生和ACC合成,对MACC的形成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oGl_2明显抑制乙烯产生,而ACC大量积累,MACC含量则未因ACC增加而相应增加。DNP和CCCP也抑制乙烯产生,但前者引起ACC大量积累,后者引起ACC含量下降。CHI对乙烯产生和ACC形成均显示强烈的抑制作用,同时也明显抑制MACC形成。这表明小麦叶片接触SO_2引起的逆境乙烯也是循蛋氨酸→SAM→ACC→乙烯途径。  相似文献   
7.
乙烯利对香蕉、柑桔、柿子果实的催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蕉、柿子等果实,在采收后需经过一个时期的后熟作用,才能达到完熟可食。目前,大量资料表明,乙烯与果实成熟有着密切关系,被认为是果实成熟激素。商业上往往也采用乙烯熏气法来达到催熟的目的。由于乙烯是气体,在使用方面受到很大限制。1972年以来,我们在上海市果品公司实验小组的配合下,试用乙烯释放剂乙烯利(2—氯乙基磷酸,上海彭浦化工厂出品)  相似文献   
8.
小麦幼苗切段接触HSO_3~-,浓度超过一定阈值时,乙烷大量产生,组织差别透性受损(K~ 外渗增加),叶绿素破坏;其中乙烷增加快,反应灵敏,变幅显著。HSO_2~-浓度在0.5~100毫克分子范围内,乙烷生成随HSO_3~-浓度增高成比例地增加,可以作为组织伤害的定量指标。在这个系统中,乙烯生成量低,而且随HSO_3~-增加而减少。叶绿素破坏需要较高浓度、较长时间的作用。由于麦苗切段对HSO_3~-的反应与整株植物受SO_2伤害的反应基本相同,所以可作为研究植物SO_2伤害的模式系统。  相似文献   
9.
小麦孕穗期用4000ppm乙烯利处理诱导雄性不育时,穗部乙烯大量释放的时间集中在大约10天以内,形成高峰。乙烯熏气直接处理三天(1~100ppm,每天12小时),明显增加不育率,但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其它方面未见影响。AgNO_3(500ppm)预处理对乙烯利(乙烯)抑制小麦生长和杀雄等具有拮抗作用。对杀雄过程中乙烯利的运转、分解以及乙烯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乙烯消减盐渍胁迫对苜蓿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