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彬彬 《生物多样性》2020,28(5):596-237
随着新冠肺炎(COVID-19)的暴发, 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的关系再次引起广泛讨论。近20年来, 国际社会对于生物多样性与健康的研究日益增多, 并将它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One Health作为一个新的理念框架, 通过交叉学科的研究和行动来推动包括人、所有其他动物及环境的健康。这个理念被不同国家、国际组织及协定所接纳及推广, 包括《生物多样性公约》等。本文通过总结近些年生物多样性对健康的影响方式、One Health的定义与发展历史、进入生物多样性议程的过程, 提出中国应用One Health改进相关野生动物管理以降低公共卫生危机的可能性的建议, 以及One Health框架内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所需的研究方向。One Health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应重视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在其中的作用, 利用在景观生态学、群落内物种关系动态变化、气候变化影响、土地利用变化模式与趋势的研究, 与人类健康相结合, 提高One Health在应对公共健康和环境健康风险方面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同时, 需要加强我国在野生动物管理方面的投入和力度, 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公共健康的联系, 将预警与干预措施前移, 减少疾病暴发带来的社会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发现维生素C(vitaminC,VC)对嗜酸乳杆菌GIM1.208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 BGL)具有明显激活作用。【目的】探究VC对BGL的影响特性以及二者互作关系。【方法】通过对硝基苯酚法、电化学法、Zeta电位法及核磁共振氢谱法研究VC对BGL的活性影响及互作特性。【结果】VC对BGL催化底物活性具有明显促效作用,Km=1.167 mmol/L,Vmax随着VC浓度增大而增大;VC浓度为3.5%时酶活性达到最高;在VC浓度为3.5%、温度低于30℃时,酶活性受温度影响较小,VC对BGL具有良好的稳定作用,相对酶活保持在90%以上。VC与BGL结合,两者存在弱静电作用且两者的相互作用使得VC的电氧化反应变得更加容易,同时推测VC分子中乙二醇支链片段与BGL之间存在氢键作用。【结论】VC对BGL具有明显激活作用,试验探究了两者作用力类型及作用位点,为BGL应用及天然酶激活剂的高效利用提供设计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母系遗传的角度揭示世居贵州的侗族、仡佬族、土家族和彝族人群的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关系,并对各民族的族源和迁徙进行初步的探讨。采用高变区序列分析与编码区PCR-RFLP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4个群体108例样本进行mtDNA多态性分析,共鉴定了37种(亚)单倍群,单倍群分布频率及主成分分析显示:侗族含有高比例的南方优势单倍群,表现出典型的南方群体特征;彝族兼有高比例的南北方优势单倍群,提示它同时具有南北方群体的一些母系遗传特征;彝族和仡佬族聚在一起,可能是由于历史上两个民族的先民曾发生过广泛的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4.
旨在研究中国广东省部分地区汉族人群线粒体DNA RegionⅤ9bp序列缺失情况.采用PCR-PAGE和直接测序法对3个群体144份样本mtDNA RegionⅤ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只检测到标准型和短型(即9 bp缺失)两种多态.广东汉族人群的平均缺失频率为21.5%,广州、东莞和湛江汉族人群的缺失频率依次为20.8%、19.2%和25.0%.由此得出,广东汉族人群mtDNA 9 bp缺失频率较高,与其它地区汉族群体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侧卧体位下经皮肾穿刺取石术联合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9月我院采用侧卧体住下经皮肾穿刺取石术联合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同时存在肾脏铸型结石或多发结石和或输尿管上段结石,单个结石最大径8-30mm。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0分钟(50—120分钟);术前血红蛋白116±30g/L,术后第一天复查105±26g/L,无大出血需要输血病例;一次结石取净率为86.5%(45/52),总取净率为92.3%(48/52)。结论:侧卧体位下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及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两种术式联合应用具有可行性及互补性,在预防及减少术中出血、获得清晰的手术视野、减少灌注液外渗、增加结石清除速度及碎石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发热等方面疗效显著,为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线粒体DNA(mtDNA)序列进行多态性分析,将有利于从母系遗传的角度研究各人群的源流、迁移以及亲缘关系等情况。探讨利用Internet共享生物学软件对各种生物样本mtDNA高变区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及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DNAstar、ClustalX、DnaSP以及Mega等软件操作简便、易于判读、结果准确可靠,可广泛应用于人类学、系统发育学以及法医鉴定等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各类人造设施, 尤其是建筑物及建筑物上的玻璃, 已经成为鸟类生存的重要威胁。有些建筑物及其上的玻璃拥有透明和反光的特性, 这样的特性令鸟类无法辨认出玻璃的存在, 导致在飞行途中与玻璃相撞致死, 或致伤、致残。这样的现象被称为鸟撞建筑或鸟撞建筑玻璃, 简称鸟撞。在北美, 针对鸟撞现象的研究较多。在美国, 鸟撞每年造成3-10亿只鸟死亡, 是人类活动直接造成的鸟类死亡中最突出的原因之一。然而, 目前中国对于鸟撞的研究和关注还非常有限。随着中国对城市生态学和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视, 鸟撞现象也应进入到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的视野中。为了让该议题被更多人所了解, 本综述总结和介绍了鸟撞现象, 包括影响鸟撞发生的因素、预防鸟撞措施的进展和鸟撞调查的方法概述。此外, 本文以案例形式介绍了国内首个系统性鸟撞建筑的调查, 并阐释了该类调查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基于过往研究, 本文最后提出了针对未来鸟撞建筑研究方向的建议: (1)对中国鸟撞建筑现象进行整体评估; (2)建立系统性调查方法和鸟撞数据收集的系统; (3)进一步探究鸟撞机理; (4)促进和改变公众意识、影响城市规划与建筑革新。  相似文献   
8.
土壤溶解性有机物对CO_2和N_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彬彬  马军花  武兰芳 《生态学报》2014,34(16):4690-4697
农田土壤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溶解性有机物作为土壤微生物容易利用的基质,其含量变化与温室气体的产生和排放密切相关。基于室内培养试验,对溶解性有机物影响土壤CO2、N2O的排放过程进行了分析。设置空白(CK)、单施秸秆(S)、单施氮肥(N)、秸秆和氮肥(S+N)4个不同的处理,对添加不同物质条件下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有机氮(DON)和CO2、N2O的排放动态进行了研究,对DOC和DON影响CO2、N2O的排放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和土壤DOC、DON含量差异显著;各处理的CO2排放通量和DOC动态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S和S+N处理的N2O排放和DON动态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S+N处理的CO2排放量最高,DON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单施秸秆(S)处理的N2O排放量和DOC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单施氮肥(N)对土壤CO2的排放量和DOC含量的影响较小;土壤CO2和N2O的排放通量与土壤DOC和DON含量呈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达0.6以上,说明溶解性有机物的含量和动态对CO2、N2O的排放过程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现代人类新发传染病中, 有60.3%是人兽共患病, 其中71.8%源于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是许多病原体的贮存库, 对人类和饲养动物会产生潜在的生物安全威胁。目前, 中国针对饲养动物疫病的监测检测系统和法律法规较为健全, 但针对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监测仍比较薄弱。根据“One Health”的理念,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有效监测与相应防治措施的落实, 不仅可以为人兽共患病的大规模流行做出预警并降低其几率, 同时也为野生动物种群的健康提供了保障。本研究通过国际案例的比较分析, 提出有效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系统特征。同时, 通过对我国现有监测体系的研究分析, 结合利益相关方访谈以及实地调查, 提出了完善现有系统的主要措施建议。建议包括: (1)推进不同政府部门间的资源互通, 提高国家疫病监测体系应对跨学科、跨领域问题的综合能力; (2)针对人及饲养动物与野生动物接触频繁的生产生活方式, 应建立重点监测管理和响应机制; (3)提高对科学技术的重视, 包括建立野生动物疫病参考实验室、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等, 保障科学的监测方案和检测方法; (4)建立基于公众和现有监测资源的信息上报、汇总系统, 提升野生动物疫病监测的公众参与度和信息透明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贵州土家族、侗族、仡佬族和彝族人群线粒体DNA(mtDNA)编码区的核苷酸多态性。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和DNA测序法对贵州4个群体145例样本mtDNA编码区的8个SNP基因座及COⅡ/tRNAlys基因间9 bp缺失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贵州4个民族群体的9 bp缺失频率依次为土家族18.4%,侗族29.7%,仡佬族25%,彝族16.7%,平均缺失频率为22.8%;在8个SNP基因座中,A10398G、C10400T突变在4个群体中较普遍;A663G、C5178A和G12406A突变在部分民族群体中也有较高的频率;共检测出14种单倍型,其中仡佬族11种,土家族10种,侗族8种,彝族6种。结论贵州4个民族群体mtDNA编码区可能存在不同的突变热点,在等位基因和单倍型分布频率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