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獐(Hydropotes inermis)在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中国的辽东半岛、华北平原及长江两岸,在1949年以后的多篇文献中没有发现对吉林省獐分布的记载。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于吉林省白山市(原浑江市)白山原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到獐有效照片21张,有效视频时长总计600 s。在后续的野外调查中,研究者现场拍摄到獐幼崽活体及大量獐的活动痕迹,确认獐在吉林省重新发现。  相似文献   
2.
3.
刘鹏  刘振生  高惠  李宗智  张致荣  滕丽微 《生态学报》2019,39(24):9365-9372
为了探究同域分布的阿拉善马鹿(Cervur alashanicus)与岩羊(Pseudois nayaur)的日活动节律,及两者在时间生态位上的分化情况。于2014.10—2015.10,在贺兰山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两者进行野外监测。相关监测数据,在R软件中利用"overlap"统计包,采取核密度估计(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重叠指数(Coefficient of overlap):■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马鹿日活动节律模式属于晨昏活动类型(日活动高峰期:5:00—10:00、16:00—21:00),存在季节性变化(冷暖季日活动节律重叠指数■=0.77),由暖季到冷季晨昏活动高峰期均向中午移动(暖季:4:00—8:00、16:00—22:00,冷季:6:00—11:00、15:00—20:00),昼间活动强度大于暖季,而夜间低于暖季。岩羊日活动节律为主要在昼间活动的模式,其活动高峰期在8:00—10:00、13:00—15:00两个时间段。由暖季到冷季存在季节性变化特征(■=0.74),昼间活动高峰期向后推迟(暖季7:00—9:00、12:00—14:00,冷季9:00—11:00、13:00—17:00),夜间活动降低。两者在日活动节律模式上的相似度较高(■=0.67),存在冷季(■=0.66)高于暖季(■=0.61)的季节变化。在日活动节律模式分离特征为:马鹿为晨昏活动模式,岩羊为昼间活动模式;前者昼间活动强度低于后者,而夜间强于后者;两者活动在高峰期上大体错开。本研究不仅提供了马鹿与岩羊的日活动节律模式,而且还分析了两者在时间生态位上的分化方式和共存机制,并为两者行为生态学研究的深入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宁夏贺兰山岩羊的种群现状,2020-2021年的8月和12-1月,在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运用样线法对岩羊(Pseudois nayaur)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利用R 4.0.1中的Distance 1.0.2对样线观测数据进行分析,估测保护区内岩羊的种群数量及密度,分析其种群结构。结果显示,夏季岩羊种群数量为5176(2554-10490)只,种群密度为2.674(1.320-5.420)只/km2;冬季岩羊种群数量为15752(7294-34017)只,种群密度为8.139(3.769-17.58)只/km2;多数观测距离样线垂直距离在0-200 m之内。岩羊主要集群形式:夏季为雌幼群(52.17%);冬季为混合群(26.60%)。岩羊平均群大小:夏季为(6.261±8.023)只,冬季为(4.064±4.229)只,群大小在不同季节的差异显著(P=0.010),集群大小多集中于1-5只之间,最大为47只。夏季调查中,雄性个体占比11.27%,雌性个体占比56.74%,幼体/亚成体占比31.99%;冬季调查中,雄性个体占比29.61%,雌性个体占比50.15%,幼体/亚成体占比20.24%;夏季和冬季岩羊组成成分之间差异极显著(P<0.001)。  相似文献   
5.
白山原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獐春夏生境选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生境与动物个体密切相关,生境中元素的不同影响着动物个体对不同生境的选择。2018年5-7月和2019年3-4月在吉林省白山原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獐(Hydropotes inermis)的春夏季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共记录利用样方104个(春季53个,夏季51个),对照样方85个(春季46个,夏季39个)。利用卡方检验对植被类型、优势植物、坡位、坡向4种非数值型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獐对这4种环境因子的选择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偏好选择以青蒿(Artemisia carvifolia)为优势植物,位于中坡位,坡向为阳坡的草地生境活动。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海拔、人为干扰距离、水源距离、草本覆盖度、优势草本高度、隐蔽级、坡度7种数值型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獐均偏好选择隐蔽级较高(春季30.189±14.609,夏季62.745±29.737)、优势草本高度较高(春季87.359±16.190,84.510±29.618)、坡度较缓的生境(春季14.245±3.721,13.333±5.260)活动。此外,资源选择函数模型对獐的春季和夏季的生境选择预测正确率均大于90%,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獐的生境选择。白山原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獐种群数量较小,适宜性栖息地面积较少,应加强对其种群及适宜性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