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基因鲤鱼与对照鲤肠道微生物群落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鲤(Cyprinus carpio L.)和野生对照鲤为对象, 采用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肠道微生物16S rRNA基因进行测序并分析了3个不同发育阶段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进而探讨了转基因鲤与对照鲤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差异。基于转基因鲤和对照鲤不同发育时期(6日龄、2月龄、5月龄)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的DCA排序分析显示, 2月龄转基因鲤与对照鲤肠道微生物组成不同。Alpha多样性及均匀度都显示转基因鲤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高于对照鲤。从门水平的比较分析发现, 转基因鲤肠道中存在较多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细菌, 而对照鲤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细菌较多, 其中2月龄转基因鲤肠道内Bacteroidetes/Firmicutes比值低于对照鲤。研究结果表明, 在所分析的3个发育时期, 转基因鲤的肠道微生物组成与对照鲤相比发生了改变, 且在2月龄时存在差异。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转基因鱼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机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黑曲霉固态发酵木聚糖酶中试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黑曲霉在曲盘中进行固态发酵木聚糖酶中试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适的产酶培养基中麸皮与玉米芯比例为6:4,添加硫酸铵可以促进黑曲霉菌丝生长,对酶活没有显著影响;最适的培养基初始pH值为4.0,培养基厚度为4cm;在28℃下培养60~84h,木聚糖酶活稳定在最高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组织中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 1,KIM-1)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4月到2018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肾组织中KIM-1表达,采用半定量评分系统进行肾脏病理损害评分,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肾炎组织与肾旁组织的KIM-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9.28±1.38)和(2.74±1.30),肾炎组织中KIM-1的表达显著高于肾旁组织(P=0.000);肾炎组织的毛细血管外肾小球活动、系膜增殖、内皮增殖、肾间质炎症、肾小球慢性化、肾小管间质慢性化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肾旁组织(P0.05);肾组织KIM-1表达量与肾小球慢性化指数、肾间质炎症指数、肾小管间质慢性化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组织中KIM-1呈高表达,可能作为评估肾脏病理病变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研究在高密度鳙和黄颡鱼、鲢混养模式下, 通过在池塘中设置1/4拦网(A组)、1/2拦网(B组)和无拦网(C组)处理和分析养殖期不同处理组的水质特征和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来探讨设置拦网是否会减轻浮游动物种群的生存压力, 以保证水体中大型浮游动物的生物量。结果显示, A、B组TSS明显降低(P<0.05), 但TN、TP等营养盐显著增高(P<0.05)。各处理组中的原生动物和轮虫的种类相对较多, 分别占比为30.4%—36.6% 和51.6%—57.0%, 枝角类和桡足类种类相对较少。各处理组的物种组成变化不明显, 物种多样性(H')仅在7月9日和7月23日2次采样中, A、B组显著高于C组(P<0.05), 其他时间各处理组无明显差异。各处理组中的主要优势种群为原生动物和轮虫, 但轮虫在实验后期趋于小型化。另外, 大型优势物种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随着采样时间在C组中消失, 在A、B组仍存在。轮虫和原生动物的生物量在实验期间各处理组中的变化不显著, 枝角类和桡足类总生物量则是在B组显著高于A组和C组, 说明拦网分区养殖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减轻大型浮游动物种群的生存压力, 减缓其生物量的骤降。研究结果对维持池塘浮游动物生态平衡和增加池塘中鳙的天然饵料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线粒体Cyt b和COⅠ基因作为分子标记, 对金沙江中下游江段的圆口铜鱼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历史动态分析。结果显示, 393尾圆口铜鱼样本共检测出91个串联基因序列单倍型, 呈现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0.936±0.006)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0.00489±0.00009); 基于单倍型构建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及Median-joining网络关系图表明, 金沙江中下游的圆口铜鱼单倍型不呈现明显的地理分布格局, 但呈现出3个较明显的单倍型谱系分支(Clade 1、Clade 2和Clade 3), 出现Clade 1谱系分支的时间大约在3.66 Ma, 出现Clade 2和Clade 3谱系分支的时间大约在2.93 Ma; 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金沙江中下游圆口铜鱼的遗传差异主要来自不同地理群体内(占96.62%)和不同谱系分支间(占81.29%), 不同地理群体间和不同谱系分支内部的遗传差异分别约占3.38%和18.71%; 金沙江中下游不同地理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08—0.045, 除屏山群体与其他群体间未达到显著水平外, 其他两两群体间均达到低等显著分化水平(Fst<0.05, P<0.05), 但3个谱系分支之间呈现极大遗传分化水平(Fst>0.25, P<0.001); 中性检验、错配分析及BSP(Bayesian Skyline Plot)分析表明, 金沙江中下游圆口铜鱼野生群体在近期发生过种群扩张现象, 扩张时间大约在0.0007—0.0004 Ma。综合分析表明, 青藏高原隆升和全新世小冰川时期冰川的演化在金沙江圆口铜鱼种群历史动态方面发挥了重要影响作用。因此, 为了更好地保护圆口铜鱼野生资源, 作者建议特别关注金沙江中下游圆口铜鱼3个线粒体DNA谱系分支, 并用于有效指导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6.
江西柘林水库鱼类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江西柘林水库鱼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鱼类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关系,于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在该水库调查分析了鱼类物种组成、优势度及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共采集鱼类53种,分属于5目12科36属。其中,鲤形目(38种)种类最多,占调查物种数的71.69%,柘林水库上、中、下游库区分别采集到鱼类36、40和32种,各库区均以鲤形目鱼类为主,分别占采集物种数的72.97%、85.00%和75.00%。优势物种主要是■(Hemiculter leucisculus)、鳙(Aristichthys nobilis)和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重要种主要是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鳊(Parabramis pekinensis)、鲫(Carassius auratus)、蒙古红鲌(Erythroculter mongolicus)等。鱼类群落结构季节性差异大于空间格局差异,主要表现为秋季和冬季之间;生物多样性指数Margalef和功能丰富...  相似文献   
7.
李学梅  杨扬  徐成东 《广西植物》2016,36(2):224-230
以铁角蕨属(Asplenium)两种不同植物的孢子体为材料(石生铁角蕨和变异铁角蕨),通过常规形态解剖方法和水分生理指标测定,分析探讨了这两种植物的形态特征与水分生理特点之间的适应性。结果表明:(1)石生铁角蕨和变异铁角蕨相比较,石生铁角蕨叶面积指数较大,叶片更为饱满。(2)两种铁角蕨表皮细胞的垂周壁均为不规则形,分别呈现出深波状或浅波状。(3)两种铁角蕨的气孔器全为下生气孔,且气孔器类型、形状、气孔大小及长宽比都很稳定。但是,二者之间气孔密度有很大差异,而气孔器类型以不规则四细胞型、腋下细胞型和极细胞型为主。(4)木质部维管束均为椭圆形的双柱型管状中柱,中柱内含有管状分子,呈背对月牙形分布,中柱大小约为80μm。(5)维管束内的管状分子次生壁出现不同程度的木质化增厚,以网纹、梯纹、孔纹的形式表现出来,管状分子的直径都较小,变异铁角蕨的木质部管状分子比石生铁角蕨的稍大。(6)石生铁角蕨的自然含水量较低,相对含水量较自然含水量变化较小,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和水势较高。从石生铁角蕨和变异铁角蕨的叶表皮形态、气孔器特征、管状中柱和管状分子特征来看,将二者划分在同一属下是比较合理的。两种植物自然生境不同,其水分生理特征差异明显,但均与各自的形态特征相适应;石生铁角蕨的抗旱性比变异铁角蕨更强。该研究结果可为铁角蕨属植物的系统分类和抗旱性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小麦土霉素抗性内生细菌分离、鉴定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通过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小麦根际土壤、根、茎、叶各部位的土霉素抗性内生菌数量、种类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小麦内生菌数目在1×104cfu g-1~1.95×106 cfu g-1 之间,土霉素抗性内生菌数目介于6.9×103cfu g-1和5.67×105 cfu g-1,从中分离出22株土霉素抗性内生菌,包括15株G+和7株G-,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它们与Bacillaceae,Alphaproteobacteria 和Gammaproteobacteria 三大类微生物聚在一起,其中Bacillaceae类细菌最多,占59.1%.土霉素抗性的Bacillus licheniformis在小麦根际土壤、根、茎等器官中都分离得到表明该抗性菌种在小麦内生系统中具有较高的传播性;具有土霉素抗性的人类机会致病菌Bacillus cereus和Stenotrophomonas属的细菌在小麦的根际土壤、根以及叶子中也均分离到,但是在小麦种子中没有分离到任何土霉素抗性的内生菌.  相似文献   
9.
霉菌固定化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别对霉菌的固定化方法、固定化生物反应器及固定化霉菌发酵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三相流化床中固定化米根霉萃取发酵生产L-乳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RPO/磺化煤油为萃取剂,在2L三相流床反应器中进行了固定化米根霉原位萃取和异位萃取发酵生产L-乳酸的实验,结果表明,发酵液中的pH值能被控制在3.5左右.产酸速率高达每小时.每1L固定化颗粒产生11gL-乳酸。提出了一个数学模型用以描述萃取发酵中L-乳酸的积累及在各相的分配情况。模型计算曲线与实验值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