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建立了BaP在土壤水稻系统中传输模型,并对其在系统各组分中的含量变化做了定量分析。实验求得了BaP在系统各相间传输速度常数和分配系数。揭示了水中BaP向水稻体传输路径和它们的速度大小。水稻从水中吸收BaP的速度比其从土壤中吸收的速度高4倍,水中BaP向土壤沉积速度比水稻从水中吸收BaP的速度高7倍。水中BaP在迁移到达水稻体之前,绝大部分被土壤牢牢吸附而很难被水稻吸收。  相似文献   
2.
环境中石油烷烃迁移的数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14C-正十六烷示踪技术,研究了石油烃在土壤水稻系统的传输、累积和分布.结果表明,当土壤中沉积的油量达到180mg·kg-1时,水稻枯萎.插秧前均匀拌入土壤的油量达到300mg·kg-1时,水稻生长发育正常.草甸棕壤稻田土,正十六烷的分配系数Kd为216.其在土壤水稻系统的分布顺序为水稻>水>土壤.按残留量大小排序为水>土壤>水稻.一茬水稻生长期,矿物油损失量是总量的39%.石油污染区,其年径流携带量占土壤可淋溶总量的58%.  相似文献   
3.
75Se对土壤-小麦系统中硒转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书鼎  曾建华 《生态学报》1990,10(3):220-225
  相似文献   
4.
5.
木本植物对Cd~(115+115m)的吸收及其在体内的分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采矿、冶炼以及镉处理等工业的发展,不仅有大量废水中的镉通过土壤——植物进入食物链,给人造成危害,而且还有大量含镉粉尘污染大气环境,通过呼吸及消化道进入人体,直接给人以危害。因此,镉污染及其防治问题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国内外对水稻、小麦、玉米及蔬菜、牧草中镉的吸收积累规律作了不少研究(董克虞等,1981;陈铨荣等,1978:陈涛等,1980:Reddy等,1977)。  相似文献   
6.
利用~(75)Se为示踪剂,研究了土壤-小麦系统中Se的迁移和分布规律。土壤Se植物可利用系数SA=0.3—1.9,土壤不同,SA值也不同。土壤固液两相中Se的分配系数Kd=141—395,说明土壤对Se有强烈的吸附作用,Kd大小顺序为:暗棕色森林土>黑土>草甸棕壤。小麦对土壤Se的浓集系数CF=0.09—0.14,小麦不是浓集Se的作物;Se在小麦各器官间CF值>1,表明其在小麦体内运转比较容易。作者提出了一个食物链Se转移模式,评价了土壤有效Se水平,指出草甸棕壤有效Se充足,黑土和暗棕色森林土则不足。估算了病区每人每天摄Se量为26.6μg,远低于我国成人安全摄Se量建议值40—240μg/人·日的下限值。  相似文献   
7.
外源痕量Zn进入土壤迁移转化的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法和分级提取相结合的技术,研究了外源痕量Zn(65Zn)进入土壤迁移转化的过程.发现褐土中的65Zn在初始阶段其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最多,残余态最少;2周后碳酸盐结合态也大量转化为结晶氧化铁结合态和残余态;4个月后氧化锰结合态和结晶氧化铁结合态明显向残余态转化;6个月后仍有大量存在于较易变动的碳酸盐结合态和非结晶氧化铁结合态中.  相似文献   
8.
利用65Zn示踪和化学连续分级技术研究了外源Zn在褐土中的存在形态。结果表明交换态Zn(EX-Zn)和碳酸盐结合态Zn(CARB-Zn)含量约占土壤总Zn量的67-72%.Zn投加量增加,土壤Zn的强度因数增大。反之,Zn的矿物形态增高。土壤水分4%和100%时,土壤中Zn的扩散系数D分别是7.9×10-8和6.6×10-6cm2·s-1.土壤水分含量在30%和70%时,Zn在施入点的平均停留时间分别是9d和4d.Zn的扩散程度(σ2)也随之从0增大到0.371.  相似文献   
9.
外源^65Zn进入土壤后的扩散及存在形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65Zn示踪和化学连续分级技术研究了外源Zn在褐土中的存在形态。结果表明交换态Zn(EX-Zn)和碳酸盐结合态Zn(CARB-Zn)含量约占土壤总Zn量的67-72%.Zn投加量增加,土壤Zn的强度因数增大.反之,Zn的矿物形态增高.土壤水分4%和100%时,土壤中Zn的扩散系数D分别是7.9×10-8和6.6×10-6cm2·s-1.土壤水分含量在30%和70%时,Zn在施入点的平均停留时间分别是9d和4d.Zn的扩散程度(σ2)也随之从0增大到0.37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