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从遥感影像中提取出岷江上游的农田边界类型图,结合坡面尺度上林农边界效应的分析结果,对林农边界效应在景观尺度上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农田边界共有5种类型,分别是农田与林地、灌木林地、草地、水体、建筑用地之间的边界,其中林农边界长2473.68km,占农田边界的37.57%,广泛分布在岷江干流及其支流的河谷中,在很大范围上影响着农田的土壤水分和生物多样性,对林地的影响相对较小;边界效应使林地边缘和农田边缘的土壤水分低于其内部,研究区有2103hm2的农田和371hm2的林地的土壤水分受到边界网络影响,分别占研究区农田面积和林地面积的2.33%和0.03%。由于土壤水分是制约研究区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子,且岷江上游的农田斑块面积较小且分布零散,因此应避免农林复合景观中边界密度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城市热岛强度特征及等级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气象站资料累积时间、资料连续性、站点位置、城郊站间距离、站点数量、迁站情况,对辽宁省61个气象站进行筛选,并利用选出的城郊代表站的月和年气温数据,分析了辽宁省热岛强度的变化范围及幅度,确定了热岛强度等级.结果表明:辽宁省铁岭站、大连站、鞍山站、朝阳站、丹东站、锦州站6个气象站可作为城市气温的代表站,台安站等18个气象站可作为郊区气温的代表站;1980-2009年,辽宁省6个代表城市的热岛强度年变化不同,除铁岭为微弱下降外,其他5市均表现为上升趋势,铁岭年热岛强度较强,大连年热岛强度较弱;6个代表城市的月热岛强度变化也不同,丹东、锦州、铁岭的月热岛强度呈明显的“U”型分布,6市最大热岛强度均出现在1月,最小热岛强度均出现在5-8月,具有冬季强、夏季弱的特点.6市热岛强度的年、月变化范围分别为0.57~2.15℃和-0.70~4.60℃,年和月热岛强度分别有97.8%和72.3%集中在0.5~2.0℃.辽宁省热岛强度可划分为无、弱、强和极强4个等级.  相似文献   
3.
景观边界影响域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景观边界影响域研究是景观边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景观生态学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从景观边界影响域的定量判定方法、非生物因子边界影响域、生物因子边界影响域的研究以及边界影响域的影响因子等方面综述了国外近几十年边界影响域的研究进展.并在探讨国内景观边界影响域的研究现状基础上,对边界影响域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农林边界影响域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对岷江上游农林边界的影响域进行研究,以提高该区管理农田和林地的水平.共调查3种类型农林边界10条样带,采用移动窗口法对植物多样性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窗口宽度达到6~10时。SED曲线的变化趋向稳定,并且在曲线上有一或两个峰值出现.不同类型边界的影响域是不同的,但均在距边界50m内.各类型边界的影响域多在12~30m之间.6条林地样带只有M2和M6样带林地的影响域被确定,而4条农田样带的影响域均被确定.影响域的大小取决于边界两侧斑块类型和地形以及小气候等因子,但坡向对其影响不大;移动窗口法能有效地刻画边界动态,是一种分析边界简单而有力的工具.这些结果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干旱河谷区农林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人工林樟子松径向生长对水热梯度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树轮年代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辽宁地区人工林樟子松年轮宽度年表网络,研究人工林樟子松树木年轮生长变化,探讨樟子松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其对水热梯度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各采样点人工林樟子松的径向生长变化呈现较为一致的显著下降趋势(P0.05),并且下降趋势由西北至东南降低。空间上水平上,研究区樟子松的径向生长与研究区降水和相对湿度的空间梯度变化吻合(P0.05),均呈西北至东南增加的特点;各采样点樟子松年轮宽度变化的平均敏感度与降水量、相对湿度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但与温度的正相关关系不显著。各样点樟子松径向生长与月降雨量和月平均相对湿度多呈正相关关系,与月平均温度多呈负相关关系,进一步表明区域水分因子对人工林樟子松生长的限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6.
植被-大气相互作用中的气孔导度及其尺度转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孔导度是衡量植物和大气间水分、能量及CO2平衡和循环的重要指标,探讨气孔导度在叶片、冠层及区域尺度间的尺度转换及累积效应,对更好地认识植被与大气间的水热运移过程,合理评价植被在陆面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从叶片尺度气孔导度模拟、气孔导度在冠层尺度的累积表现、冠层到区域尺度转换研究及气孔导度累积效应在陆面过程模型中的作用等4个层次总结了近期国内外研究状况,指出其中存在的异质性等问题,并就今后应加强多尺度间的同步观测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对岷江上游森林景观在景观尺度上的边界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工形成的林-农边界较清晰、其植被过渡明显,林地边缘的生物量低于林地内部,影响域为60m,农田边缘的生物量高于农田内部,边界效应范围为60~90m;自然形成的林-草边界过渡缓和,林地边缘的生物量低于林地内部,而草地边缘的生物量高于草地内部,边界效应对林地的影响范围为60m、对草地的影响范围为45~75m;林-灌边界的边界效应类似林-草边界,对林地影响域为60m,对灌木林地的影响域在45~75m之间.  相似文献   
8.
绿色食品生产中土壤作物系统铅的积累与迁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Pb在土壤-作物生态系统中的积累和迁移,并结合水稻绿色食品生产,进行了无机肥、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及其配比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全Pb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逐渐递减,收获后土壤全Pb含量在0~15和15~30cm分别为11.14和9.37mg·kg^-1.水稻根从土壤中吸收Pb,并向茎、叶和籽粒中迁移.在同一生长期,水稻植株不同部位全Pb累积态势为:根>茎叶>籽粒.在不同生长期,随水稻生长发育,全Pb含量缓慢增加,至收获时,606—14和辽粳294籽粒中全Pb含量分别为0.008和0.007mg·kg^-1,均低于绿色食品标准.方差分析表明,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不同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可以用有机肥或生物菌肥来代替无机肥进行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9.
土壤-作物系统中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重金属铅不是作物生长的必需元素 ,而是一种对作物有积累性危害的污染物质。铅一旦污染土壤 ,很难降解、去除。铅对土壤污染后 ,可导致农产品产生残毒 ,并可通过土壤 作物系统进入食物链 ,危害人体健康。本文就农田土壤 作物系统中铅的来源、积累与迁移等研究进行综述 ,旨在提醒人们关注铅的危害 ,采取积极措施提早预防  相似文献   
10.
岷江上游花椒地/林地边界土壤水分影响域的定量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选取典型的花椒地/林地边界,利用TDR仪测定干旱条件下、雨后和每月0~15 cm土层水分含量,并用移动窗口法判定土壤水分的边界影响域.结果表明,若用移动窗口法对土壤水分的边界影响域进行判定,当窗口宽度为8~12时,边界影响域较易判定.年内土壤水分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上升期、高峰期和消退期3个时期.干旱条件下土壤水分的边界影响域较小,其宽度约从花椒地6 m到林地2 m;雨后土壤水分的边界影响域有较大增加,其宽度约从花椒地12 m到林地2 m;年内土壤水分的边界影响域宽度约从花椒地10 m到林地2 m之间变化.不同季节土壤水分的边界影响域不同,并随着季节的变化呈动态变化.从生态学意义上讲,岷江上游地区目前进行的将花椒地退耕成林地、栽植树苗的措施是不可取的,该区退耕还林的最好方法应该是退耕,使其灌木林或草本植物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