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18~25个核苷酸非编码小分子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并高度保守,主要参与基因转录后调控。miR-124a在中枢神经系统和胰腺中含量最为丰富,在其他器官中的表达量约低100倍。近年研究显示,miR-124a参与胰腺发育、生理及病理多种过程的调节,包括:(1)通过阻断TGFβ途径诱导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向胰腺祖细胞方向分化(2)靶向调控Foxa2、i GluR等与胰岛激素分泌相关的重要转录因子,介导胰岛激素的释放(3)通过与下游靶基因Rac1的相互作用在胰腺癌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中起关键作用(4)通过调控CHSY1及其下游靶点CASP1的表达水平参与慢性胰腺炎CP的发生等。研究miR-124a对于深入了解胰腺发生及疾病机理及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贺兰山油松和青海云杉交错区的物种丰富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贺兰山东坡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Carr.)和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Kom.)交错区进行了野外群落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交错区跨越2 100~2 500 m海拔范围,油松林和青海云杉林的海拔分界线为2 300~2 350 m。地形是该交错区群落物种丰富度的主要影响因子,阳坡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高于阴坡。中等坡度样地的物种丰富度较低;平缓或陡峭样地的物种丰富度较高。海拔升高,物种的丰富度也有所增加。当群落中油松和青海云杉的优势度基本相等时,为典型的油松与青海云杉交错区,在该交错区内,随着油松优势度的降低和青海云杉优势度的升高,土壤条件有所改善,物种丰富度增加。  相似文献   
3.
湄公河流域土壤侵蚀空间特征及其优先治理区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芳  朱源  许丁雪  施晶晶  江源 《生态学报》2019,39(13):4761-4772
湄公河流域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系统,为沿岸居民提供了食物、交通等众多方面支持,在东南亚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土壤侵蚀是该流域主要环境问题,易引发土地退化和河流泥沙淤积。基于气候、土壤、遥感等区域数据产品,使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对湄公河流域土壤侵蚀状况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究,并通过联合信息熵方法,确定该流域土壤侵蚀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湄公河流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98×10~3 t km~(-2) a~(-1),属轻度侵蚀;流域内近40%区域存在不同强度的土壤侵蚀,侵蚀较严重的地区主要包括11个子流域(M4—M7、M9、T4—T6、T8、T10、T20),是未来土壤侵蚀重点治理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和海拔是该流域土壤侵蚀的主导因素,其中灌丛和裸地/稀疏植被分别为强烈和极强烈侵蚀,土壤侵蚀模数与坡度的关系为随坡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和土壤侵蚀模数与海拔的关系相同。流域内剧烈程度侵蚀发生区主要特点为:土地利用类型为裸地/稀疏植被和灌木,海拔在500—2000 m,坡度在8—25°。基于优先级理论,对湄公河子流域的优先治理次序进行排序和划分等级,共分为4个等级,达到第一级的共3个子流域。通过以上研究分析以期能为湄公河流域今后的水土保持规划和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山地植物物种丰富度海拔分布格局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之一。以往研究中一般将山体划分为等海拔间距的高度带,以分析物种丰富度的垂直格局,其缺陷在于因各高度带面积不相等而可比性下降。为消除面积不相等的影响,作者利用数字高程数据(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工具支持下,尝试将贺兰山(海拔范围1,300-3,500m)划分为等面积的数个高度带,从而分析其物种丰富度的海拔格局。结果表明:(1)贺兰山物种丰富度呈现为单峰式海拔格局,峰值出现在海拔2,000m附近。(2)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坡度异质性是解释物种丰富度海拔分布格局的最优因子。高度带的坡度异质性越大,意味着地形的起伏变化越大,反映出生境类型越趋多样化,从而可维持多个物种的共存。(3)贺兰山植物物种丰富度在海拔2,000m附近达到峰值,可能与植被演变历史、气候条件、地形复杂度、生态过渡带和中间膨胀效应的共同影响有关。(4)对山体进行等面积划带,可直接消除面积不相等带来的影响,与等间距划带的方法相比,尤其在物种海拔分布信息准确度较高时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河北坝上草原东沟植物群落生态梯度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DCCA排序轴分类,将河北坝上草原东沟的植物群落划分为8类,效果较好.排序图表达了植物群落的环境梯度、结构梯度和人为干扰.第1轴反映了群落在海拔和坡度方面的空间梯度,第2轴反映了群落的坡向分异格局,两轴综合反映了群落沿水分梯度的空间分异.群落的层片构成和各层片物种组成也表现出相应的空间分布格局.白桦局限在阴坡高海拔陡峭处.阴坡灌木与草本层片优势种分别为金露梅与细叶苔草,阳坡则为蒿类和冰草.阳坡群落各层片优势种还存在海拔和坡度分布格局.另外,放牧、耕作和伐树等人为干扰对群落时空分布也有显著影响.一般来说,生境条件较好的群落,人为干扰较严重.  相似文献   
6.
朱源  康慕谊 《生态学杂志》2005,24(7):807-811
排序和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GLM)与广义可加模型(Go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是研究植物种与环境间关系的重要方法。基于线性模型的排序方法应限定于环境梯度较短的植被数据。而基于单峰模型的排序方法更适用于梯度较长的情况。PCA、CA/RA系列和CCA系列是常用的排序方法。同时进行环境数据和植被数据分析的CCA系列,能清楚地得出植物种与环境间的关系。CCA改进后的DCCA和PCCA,是现今较理想的排序方法。GLM和GAM实质上是用环境变量的高阶多项式来拟合植物种与环境变量的关系。GLM和GAM扩展了植物种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能深入地探讨植物种与环境间的关系。GLM主要是模型决定的,而GAM主要取决于原始数据。一般来说,排序能得出研究区域的主要环境梯度,提供了物种聚集和植物群落的概略描述。GLM与GAM对于深入研究单个植物种与环境间的关系具有优势。在实际研究中,两种方法结合使用能互补不足。  相似文献   
7.
目前,开垦对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已有较多研究,但针对滨海盐碱化沼泽的研究较为薄弱,特别是对无机碳的影响尚不清晰,从而导致无法全面评估开垦对总碳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天津七里海盐碱化沼泽湿地和对应长期开垦(约60年)后的农田作为研究对象,采集0~15和15~30 cm两层土样,采用湿筛法得到>2、0.25~2、0.053~0.25和<0.053 mm 4个粒级水稳性团聚体。结果表明:湿地长期开垦后,表层(0~15 cm)和下层(15~30 cm)土壤大团聚体(>2 mm)比例均显著降低(-48.1%、-58.1%),微团聚体(0.053~0.25 mm)比例均显著增加(+166.1%、+70.0%);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降低(31.2%~56.8%);表层土壤(0~15 cm)中等团聚体(0.25~2 mm)和矿质颗粒组分(<0.053 mm)无机碳含量显著增加(+85.4%、+75.4%);而下层土壤(15~30 cm)各级团聚体无机碳含量均显著增加(182.3%~448.2%);表层土壤大团聚体(>2 mm)、中等团聚体(0.25~2 mm)总碳含量显著降低(-12.9%、-21.9%),而总碳含量在表层土壤微团聚体(0.053~0.25 mm)、矿质颗粒组分、下层土壤各级团聚体均无显著变化。可见,滨海盐碱化沼泽湿地开垦虽导致有机碳含量降低,但无机碳含量却具有显著反补作用,从而减缓或抑制了碳库流失。因此,在滨海盐碱化地区,今后应更加重视开垦过程中土壤无机碳动态变化及其对总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秦岭山地生态分界线的论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康慕谊  朱源 《生态学报》2007,27(7):2774-2784
山地自然生态分界线,实际为一条生态过渡带。分界线位置的准确划分,有助于把握现代气候-植被-土壤的敏感变化特征,也是指导当地大农业生产的基础依据。秦岭山地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南北生态分界线,即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但对该界线的具体位置,历来存在着北坡、分水岭和南坡3种争议。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积累和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以文献评析为基础,以气候-植被参数计算结果为依据,并通过对秦岭山地不同区域植物区系和植被垂直带谱已有研究结果的比较分析,从中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根据秦岭地区气候-植被参数等值线的分布,整个秦岭山地都应属于暖温带,这一结论可与国际有关研究相互接轨。(2)根据对秦岭不同区域植物区系调查结果的比较分析,秦岭南坡大部分区域都应属于暖温带,而南麓海拔1000m等高线附近很可能是暖温带的南缘。(3)根据对秦岭南北坡植被垂直带谱的比较分析,南麓海拔1000m等高线应该是一条重要的生态分界线。综合来看,将秦岭山地的南北分界线放在南坡海拔1000m附近比较适宜。上述归纳研究所获结论,将通过在秦岭山地深入开展现代"3S"技术支撑下的植被、土壤、气候等生态与地理方面的综合研究,最终得到完全验证。  相似文献   
9.
贺兰山木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格局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贺兰山位于中国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的过渡带,是研究干旱区山地物种多样性海拔格局的理想区域。该文通过样方法调查研究区的森林和灌丛群落,并运用广义可加模型分析物种多样性的海拔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海拔是物种丰富度的重要影响因子,一般能解释原始数据30%~40%的变差。2)对于森林和灌丛群落,草本植物都是群落中比例最高的物种, 而且决定了群落总物种丰富度的海拔分布格局。3)森林群落的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在中海拔区域最高,反映了中海拔区域相对优越的水热条件。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明显受到乔木层郁闭度的影响,有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4)灌丛群落的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均呈单峰格局,皆因低海拔的干旱和高海拔的寒冷抑制了多数物种的生存,仅气候条件适宜的中海拔区域能够生存丰富的物种。  相似文献   
10.
科学分析动物种群增长动态,合理确定环境容量是管控城市半野生动物种群激增危害的根本途径。本文对贵州贵阳黔灵山公园半野生猕猴种群特征、种群增长、环境容纳量以及猴群对公园的危害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较之野生种群,园内栖息种群密度高、猴群大。现有8个稳定猴群共计1067只[最小群:47只;最大群:226只,平均:(133±67)只],总体雌雄性比为1.33;全区种群密度约达251只/km2,但猴群主要栖息于游道及其周边,导致主分布区密度高达 2134只/km2;(2)种群增长迅速、繁殖力旺盛。自1992年以来,种群呈指数型增长(年均增长率为8.08%,增长函数为y=30.6789*exp[(x-1987)/8.7894+ 64.0193),当前种群总体年龄结构为成年猴>青年猴>幼年猴,虽青幼个体数量较成年个体少,但成年雌雄性比达到1.50,性成熟个体较多,有效种群数大,仍保持旺盛的繁殖力;(3)种群Logistic增长曲线(y=792/(1+2.8495E+183*exp-0.2104x)表明园内环境容量(K值)为792只,与该区猕猴伤人事件频率曲线进入高位平台期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接近。文中还对猴群栖息对当地植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调查。调查监测表明,种群过大且集中栖息导致公园内生物多样性破坏、人猴冲突、公共健康隐患等一系列问题产生,建议应通过节育、分流等相关措施,将种群数量控制在K/2即400只左右为宜。本文可为黔灵山公园猕猴保护管理及其他城市野生动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