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曾珠 《生物工程学报》2021,37(7):2272-2282
乳酸菌是被公认为安全的食品级微生物,广泛地应用于食品生产、保存以及作为益生菌促进人类健康。鉴于发展有效的投递药物分子策略的需要,乳酸菌成为了极有吸引力的用于口服、鼻饲及阴道进行粘膜投递药物分子的活载体。用乳酸菌作为药物分子的投递载体,安全性好,且可直接合成并投递目标蛋白,显著降低药物生产成本。到目前为止,乳酸菌作为粘膜投递载体,已成功地向粘膜组织投递了一系列功能蛋白用以治疗多种疾病。文中综述了近20年的数据,重点聚焦乳酸菌作为药物分子投递载体的发展和应用,为今后乳酸菌作为活载体的临床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本研究探讨使用人工饲料部分替代桑叶饲育后家蚕Bombyx mori幼虫肠道细菌群落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人工饲料替代桑叶的不同饲育模式下肠道关键细菌与蛹重和茧层量的相关性,为人工饲料部分替代法饲育家蚕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全龄桑叶育(Mul1-5)、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Art1-2)、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Art1-3)、1-4龄人工饲料育+5龄桑叶育(Art1-4)和全龄人工饲料育(Art1-5) 5种饲养模式饲养家蚕幼虫,统计5种饲养模式下家蚕的全茧量、茧层量及蛹重;收集不同饲养模式下家蚕5龄幼虫肠道样品,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热图分析肠道细菌与蛹重和茧层量的相关性。【结果】人工饲料与桑叶不同搭配的饲育模式对家蚕茧质有显著的影响,Mul1-5和Art1-5的全茧量最高,二者无显著性差异,Art1-2其次; Mul1-5茧层量最高,Art1-2其次,Art1-5茧层量最低。在不同饲育模式下,家蚕肠道细菌多样性和组成显著不同:在门水平上,Art1-2和Mul1-5的细菌组成最相近,优势菌主要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而Art1-3, Art1-4和Art1-5的细菌组成最相近,变形菌门丰度随着人工饲料饲养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加,厚壁菌门的丰度则呈现相反的趋势;在属水平上,家蚕肠道优势菌属有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鞘脂单胞菌科未分类菌属Sphingomonadaceae unclassified及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等。不同饲育模式下家蚕肠道菌属丰度差异最大的是肠球菌属,Art1-2组中肠球菌属丰度最高(40.9%),随着人工饲料饲养时间的延长,丰度逐渐降低,在Art1-5中仅为0.02%。家蚕肠道菌群大部分关键物种均与茧质呈一定的相关性:柯克斯体属Coxiella与蛹重呈显著正相关,与茧层量呈显著负相关;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与蛹重呈显著负相关;肠球菌属与茧层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饲育模式Art1-2最接近于Mul1-5,可为人工饲料部分替代桑叶饲育法饲育家蚕提供参考。人工饲料部分替代桑叶后家蚕肠道菌群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肠球菌属丰度的显著降低及假单胞菌属的显著增加可能与全龄人工饲料养家蚕体质弱有关;一些关键细菌与家蚕蛹重和茧层量存在显著相关性,其影响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动态监测血乳酸浓度对评价小儿脓毒性休克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的价值。方法:入选90例小儿脓毒性休克患儿,以诊断休克为研究起点,动态监测研究0 h、6 h的血乳酸,计算6 h乳酸清除率。按PCIS评分分为≥70分组(n=41)、60~70分组(n=40)、60分组(n=9);按预后分为存活组(n=62)与死亡组(n=28);按乳酸清除率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n=57)与低乳酸清除率组(n=33),对各组PCIS评分、0 h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70分组、60~70分组、60分组0 h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70分组明显低于60~70分组及60分组,60~70分组明显低于60分组(P均0.05);存活组PCIS评分及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0 h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PCIS评分显著高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CIS评分与0 h血乳酸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619,P0.05),与乳酸清除率呈显著正相关(r=-0.702,P0.05)。结论:在评价小儿脓毒性休克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方面,早期血乳酸清除率比单次血乳酸浓度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动态监测降钙素原对肝移植患者感染及预后判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降钙素原(PCT)对肝移植患者感染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3例肝移植患者在术后第1、3、5、7天分别采集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PCT值,并同时测定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计数,以判断PCT水平变化与肝移植感染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移植组术后第1天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CRP水平、WBC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合并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相比各时段血清PCT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CT水平可以有效判断肝移植术后感染的严重程度;PCT的动态变化能有效预测肝移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