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瑞骥 《古生物学报》2003,42(2):253-253
《陡山沱期生物群———早期动物辐射前夕的生命》是一部反映我国近年来研究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生物群及其环境背景的专著。该专著向读者展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和埃迪卡拉生物群出现以前 ,温暖海洋中多细胞生命的壮丽景观 ,引发读者思考遥远的原始生命从简单到复杂演化的进程、意义和原因。本专著由古生物学家袁训来、肖书海、尹磊明、安德鲁·诺尔、周传明和穆西南撰写 ,于 2 0 0 2年由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除前言外 ,全书共分 3章、7节 ,计 171页 ,184个插图。虽然多人执笔 ,但条理清晰 ,全文一气呵成 ,读后无杂乱感觉。本书第一章简要论…  相似文献   
2.
前寒武纪古藻类化石的研究方法目前尚在探索中。研究这些化石的微细结构并用来划分地层是否具有实际意义,这是许多学者所关心的问题。笔者对国内几个地区的古藻类化石作了试探性的研究。在切片观察中,发现部分化石保留有比较清楚的微细结构。这些结构大部分与苏联沃罗格金描述过的种、属类似,并各有其特点。本文将这些具有微细结构的古藻类化石进行了描述,并作一初步报导。本文描述的标本产于安徽淮南、宿县夹沟一带、江苏徐州、甘肃榆中、辽宁金州及北京平谷等地,其中除淮南的标本是朱兆玲等同志采集,榆中的标本是甘肃省区测队提供外,余者都是笔者所采。化石采集的层位大多可靠,除上限有下寒武统底部的三叶虫外,统、组的划分界线一般都是目前地质界公认的。这些材料包括两个新属,七个新种。兹列其属、种名称及产地、层位如次:  相似文献   
3.
(一)蓝绿藻的出现在地球形成初期,即现代称为太古代的早期(约为45-35亿年前),地球表面一片荒凉,没有任何生命的活动,只有强烈的火山喷发和岩浆活动。大气圈厚而低沉,充满水蒸汽、二氧化碳、氨、甲烷、氢和其它气体,而没有游离的氧。地表的水也比现在少,其中除混杂一些泥砂外,没有  相似文献   
4.
末前寒武纪叠层石衰退事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叠层石是前寒武纪最为常见的生物化石之一,它经历了从开拓性发育→广泛繁盛→急剧衰退的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叠层石是微生物和沉积双重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生物——沉积建造体.它在地质历史上的盛衰不仅与地球早期微生物群的演化有关,而且与地表环境的深刻变化(包括大气圈和水圈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整个发展阶段中,叠层石(主要指柱叠层石)由繁盛向衰退的转变几乎是全球性和突发  相似文献   
5.
《地球早期生物圈》(Earth's earliest biosphere,bv J.W.Schopf & al.)汇集了近年来地球早期环境研究的新成果,探索了早期生物演化重大事件的发端时间和性质,是一本基础性、综合性的研究著作。本书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球空间科学系J.W.夏弗教授主编,于1983年由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参加稿件撰写有的22位地质、古生物、地球化学、生物化学和生命起源学家。除总论外,全书由15个章节组成,共531页。本书虽然多人执笔,但系统性强,读后无杂乱的感觉。本书内容十分丰富,从其目录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白垩纪青山口组叠层石的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言松辽盆地白垩纪青山口组是良好的含油地层,其中产有介形类、瓣鳃类、腹足类、鱼、轮藻、大植物和叠层石等多种化石。该组多数门类化石已进行过较详细描述和研究,并发表过多篇论著。但至今尚未开展叠层石的专题研究中。叠层石是晚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和对比的主要依据之一。尽管显生宙后,叠层石在生物地层学上的价值是有限的,但它们仍然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意义。本文着重从生物学和沉积学角度讨论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叠层石的古生态和形成环境。  相似文献   
7.
华北区前寒武纪叠层石组合序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前寒武系在华北区分布广泛,尤以元古代地层发育齐全,层序清楚,含多种类型的叠层石。本区不同时代的叠层石组合,相互区别明显,对其组合顺序进行深入研究,在解决这个时代的地层划分、对比和生物进化等方面都具有实际意义。过去对本区叠层石和叠层石组合的研究,多限于局部地区和少数层段。本文拟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整个华北前寒武纪叠层石组合顺序做一总结,并就其组合的洲际对比作  相似文献   
8.
藻类在含铁叠层石成因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前言 在半个多世纪以前,Harder(1919)和Zapffe(1933)就已经从理论上探讨了铁细菌在大型铁矿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在许多含铁岩组的燧石中见到大量类似现代藻类结构的化石,同时发现许多沉积矿产(特别是铁矿和磷矿)与菌、藻生物形成的叠层石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Mendelsohn,1976)。因此不少人相信微生物活动可能有助于某些矿床的原始组份的沉淀作用,例如Trudinger和Mendelsohn(1976,  相似文献   
9.
中国叠层石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中国前寒武纪地层分布广泛。在20世纪70-80年代,中国学者对晚前寒武纪的叠层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描述了类型众多的叠层石属种,并把叠层石组合应用于地层的划分和对比。近年来,为了揭示叠层石的形态发生,中国学者正在探讨硅质叠层石的生物组构模式和叠层石微层理的成因,以及叠层石中微生物生长、运动和造席过程。  相似文献   
10.
根据对苏北新元古代九顶山组似锥叠层石标本的剖析,初步揭示构成似Conophyton叠层石的微生物席可以分为两类.这两类席被作者称为"开端微生物席(first microbial mat)”和"继承微生物席(succedent microbial mat)”.它们在整个叠层石发生和发育过程中起作不同作用.Conophyton叠层石的形态发生可能与开端微生物席的造型有着密切联系,这类微生物席在叠层石形成过程中起作生长"芽”或模具作用.继承微生物席仅仅起作叠层石的增高或增大的作用,它的发育经常受环境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