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从能量平衡及分配的角度研究干旱胁迫下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苗期光系统的运转状况, 进而为丰富不同甘蔗品种的抗旱性评价指标及实现对季节性干旱胁迫的快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该研究通过对基于Lake模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在不同入射光强下变化的动态分析, 研究光合电子传递链中能量平衡状态对不同水分梯度(40%、25%、10%、8%)的响应。结果表明: 两个供试品种(耐旱品种‘ROC22’和非耐旱品种‘ROC16’)的最大光能利用效率(Fv/Fm)、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光系统II(PSII)量子效率(ΦII)和光化学猝灭(qL)均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下降, 可调节性能量耗散(ΦNPQ)和非调节性能量耗散(ΦNO)则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上升。除ΦNO之外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幅度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加而增大。在干旱胁迫的前中期, 相对于‘ROC22’, ‘ROC16’的PSII反应中心能够维持较高的开放程度; 但‘ROC22’调节能量耗散的能力和对干旱胁迫的敏感程度均高于‘ROC16’, 说明较强的光保护能力是‘ROC22’的抗旱性高于‘ROC16’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干旱胁迫敏感且在不同PAR下较为稳定的ΦNO可作为甘蔗苗期抗旱性的快速诊断和评价指标。rETR对递增的PAR的响应表现为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提前出现峰值或下降趋势, 但是不同水分梯度下的rETR在PAR较低时并无显著差异, 表明干旱胁迫下光抑制现象的提早出现是造成光系统损伤的首要因素, 高光强对干旱胁迫信号起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湖南会同不同年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磷素特征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对湖南会同不同年龄(7年生、17年生、25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全磷、有效磷、无机磷组分和有机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林龄杉木林土壤全磷和有效磷的含量分别在317.06—398.56 mg/kg和0.82—1.38 mg/kg之间,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均属低水平;杉木林土壤全磷含量从7年生幼龄林到25a近熟林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并且17年生和25年生林分比7年生林分分别增加了19.68%、15.75%,土壤有效磷含量17年生和25年生林分比7年生林分提高了45.55%左右;土壤磷素活化系数均小于2.0%,这表明本研究区土壤全磷向速效磷转化较难,土壤中磷素的有效性较低,但该值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出现增大的现象;无机磷含量分别为:7年生169.50 mg/kg、17年生182.03 mg/kg、25年生175.94 mg/kg,从幼龄林到中龄林增高,中龄林以后降低;土壤中无机磷组分以O-P含量最高,其次是Fe-P,Ca-P,Al-P最少;杉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无机磷形态的吸收是有选择性的,幼龄林到中龄林阶段林木以吸收Al-P为主,近熟林阶段林木以吸收Fe-P和Ca-P为主;有机磷含量在全磷所占比例随林龄的变化来看,杉木生长过程中有部分的有机磷矿化为无机磷。土壤不同形态磷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有效磷与有机磷相关系数为0.667,呈极显著相关性,是研究区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效磷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自体血清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6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83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联合采用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连续给药4 w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泪膜破裂试验和泪液分泌试验结果,泪液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18%(79/83),明显高于对照组[79.52%(66/83)](P0.05)。两组治疗后的泪膜破裂试验和泪液分泌试验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泪膜破裂试验和泪液分泌试验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泪液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更少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血清联合玻璃酸钠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其可更有效增加泪膜的稳定性,减轻角膜损伤,减少泪液分泌,这可能与下调患者泪液中hs-CRP、TNF-α和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许琴  曹娟  赵烨  印获  章旭  刘显章 《生物磁学》2013,(36):7085-7088
目的:探究尿毒症皮肤瘙瘁患者采取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并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经验积累。方法:选取我院肾内科于200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2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实施血液透析治疗,而研究组开展腹膜透析治疗。记录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周末血生化客观指标及皮肤瘙痒程度,并做好对比。结果:两组在治疗前的皮肤瘙痒评分、β2-MG、PTH、p3,BUN、SC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皮肤瘙瘁评分为(3.4±0.8)分,对照组为(5.8±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β2-MG、PTH及P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的主要致敏因子为大中分子,采取腹膜透析能够有效清除大分子物质,进而达到瘙痒程度的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5.
为从能量平衡及分配的角度研究干旱胁迫下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苗期光系统的运转状况, 进而为丰富不同甘蔗品种的抗旱性评价指标及实现对季节性干旱胁迫的快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该研究通过对基于Lake模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在不同入射光强下变化的动态分析, 研究光合电子传递链中能量平衡状态对不同水分梯度(40%、25%、10%、8%)的响应。结果表明: 两个供试品种(耐旱品种‘ROC22’和非耐旱品种‘ROC16’)的最大光能利用效率(Fv/Fm)、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光系统II(PSII)量子效率(ΦII)和光化学猝灭(qL)均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下降, 可调节性能量耗散(ΦNPQ)和非调节性能量耗散(ΦNO)则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上升。除ΦNO之外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幅度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加而增大。在干旱胁迫的前中期, 相对于‘ROC22’, ‘ROC16’的PSII反应中心能够维持较高的开放程度; 但‘ROC22’调节能量耗散的能力和对干旱胁迫的敏感程度均高于‘ROC16’, 说明较强的光保护能力是‘ROC22’的抗旱性高于‘ROC16’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干旱胁迫敏感且在不同PAR下较为稳定的ΦNO可作为甘蔗苗期抗旱性的快速诊断和评价指标。rETR对递增的PAR的响应表现为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提前出现峰值或下降趋势, 但是不同水分梯度下的rETRPAR较低时并无显著差异, 表明干旱胁迫下光抑制现象的提早出现是造成光系统损伤的首要因素, 高光强对干旱胁迫信号起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25- 羟维生素D水平与其胰岛素beta细胞功能的相关性,为老年2 型糖尿病的预防和 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3 年6 月至2014 年6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3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 同期在我院参加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0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和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25-羟维生素D 的 含量,采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AI)、胰岛beta细胞的功能指数(HBCI)以及空腹胰岛beta细胞的功 能指数(FBCI)评估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eta细胞功能,并分析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25- 羟维生素D 水平与上述参数 的相关性。结果: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25-羟维生素D水平为(10.2± 0.9)ng/m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人群(P<0.05);老年2 型 糖尿病患者血清中25- 羟维生素D 水平与HOMA-IR 呈显著正相关(r=0.438,P=0.019),与IAI 呈显著负相关(r=-0.392,P=0.023), 与HBCI和FBCI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25- 羟维生素D 水平较低,与其胰岛素beta细胞功能 障碍有关,补充25-羟维生素D 可能有助于老年2 型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24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90天改良m 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163例,m RS 0-2分)和预后不良组(79例,m RS 3-6分),比较其入院时一般人口学资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血常规、血生化、C反应蛋白(CRP)等资料,根据入院时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计数计算出LMR值,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LMR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院时LMR水平对急性脑梗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伴随房颤、尿素氮、白细胞、CRP较高,而LMR水平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LMR水平较预后良好组明显降低(3.48±2.23 vs. 4.39±1.84,P0.05),入院时NIHSS评分增高与低水平LMR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066、0.835,95%可信区间为1.668-2.559、0.759-0.946,P0.05)。入院时LMR水平ROC曲线下面积为0.762(95%CI 0.692-0.832),Youden法计算出LMR低于2.633(最佳临界值)预示预后不良,敏感性为86.9%,特异性为47%。结论:入院时LMR水平与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负相关,低水平LMR对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紫草油对肛瘘术后临床疗效改善情况以及血清中TGF-β1、Smad3的含量变化。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肛瘘术后患者90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紫草油组、凡士林组和肤痔清组各30例,术后第1天至创面愈合,每天分别给予紫草油、凡士林、肤痔清软膏外用,并于术后第1、7、14、21天观察创面疼痛、水肿、出血情况,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TGF-β1和Smad3含量。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均能缓解术后水肿、疼痛、出血症状;紫草油组在治疗后第21天与肤痔清组、凡士林组比较,水肿、疼痛、出血的积分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第7、14、21天紫草油组与肤痔清组、凡士林组的TGF-β1含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内血清Smad3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第21天紫草油组与肤痔清组、凡士林组的Smad3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草油能明显缓解肛瘘术后创面水肿、疼痛、出血情况,且疗效优于肤痔清及凡士林,能有效提高TGF-β1含量及降低血清Smad3含量,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缓解性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RS3PE)的临床特点及转归,为该病的诊治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6年2月的22例我院收治的RS3PE住院病例的临床数据和随访资料,总结该病的特点。结果:本研究纳入男性13例(59.1%),女性9例(40.9%),平均发病年龄(65.6±10.0)岁(40.0~79.0岁),发病至确诊时间12天至2年,均为急性起病,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对称性多关节炎及肢端水肿。发热6例(27.3%)。主要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109.1±16.0)g·L~(-1),血小板计数(277.0±91.8)×109·L~(-1),血清白蛋白(36.1±5.0)g·L~(-1),C反应蛋白(62.5±67.4)mg·L~(-1),血沉(58.1±33.9)mm/h。测血清铁蛋白的6例中有5例(83.3%)升高,测肿瘤标记的10例均正常。18例(81.8%)行关节影像学检查,均未见骨破坏。5例行唇腺粘膜活检、2例行骨髓穿刺活检均无异常。住院期间治疗后症状均明显好转,4例(18.2%)单用糖皮质激素,18例(81.8%)在激素基础上联用慢作用药物。电话随访4.0月~8.0年(中位随访时间5.0年),有5例(22.7%)关节症状和肢端水肿持续缓解,4例(18.2%)症状减轻,1例(4.5%)反复,3例(13.6%)发展为类风湿关节炎,9例(40.9%)失访,确诊淋巴瘤1例(4.5%)。老年组RS3PE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低于非老年组。结论:RS3PE多为老年患者,急性起病,为对称性多关节炎伴肢端水肿,常伴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对糖皮质激素敏感,有时可伴肿瘤,关于RS3PE的随访观察病例数迄今仍不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1(ALDH-1)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TRAIL)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到2018年1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膀胱癌患者70例,收集其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ALDH-1、TRAIL表达情况,分析ALDH-1、TRAIL的表达与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癌组织中ALDH-1、TRAIL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癌组织中的ALDH-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TRAIL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膀胱癌患者的ALDH-1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数量无关(P0.05),临床分期为T2-T3期、有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患者ALDH-1阳性表达率高于临床分期为Ta-T1期、无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患者(P0.05)。膀胱癌患者的TRAIL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数量无关(P0.05),高分化的膀胱癌患者TRAIL阳性表达率高于中低分化的膀胱癌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癌组织中ALDH-1、TRAIL表达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膀胱癌组织中ALDH-1的表达偏高且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TRAIL的表达偏低且与分化程度有关,但ALDH-1和TRAIL之间无相关性,需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