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易洁  刘青  孔庆科 《微生物学报》2016,56(6):911-921
外膜囊泡(OMVs,Outer membrane vesicles)是一种在革兰氏阴性菌甚至某些革兰氏阳性菌中普遍存在的包含生物学活性物质的囊泡状结构,其大小在20–250 nm之间。其组成成分包括脂多糖、外膜蛋白、磷脂、DNA以及在形成过程中被外膜包裹的周质成分等。由于外膜囊泡不能复制且含有大量的细菌抗原,并能有效激活免疫系统,所以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疫苗候选。虽然外膜囊泡从发现至今有50多年的历史,但针对其作为疫苗的潜力探究最近几年才开始,中国关于这方面的文献报道还很少。本文从外膜囊泡诱导免疫应答的机制以及其作为疫苗的研究进展两个方面概述了外膜囊泡可以作为一种新颖的防控疾病的疫苗策略,为今后外膜囊泡疫苗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异常增生所形成的赘生物。肿瘤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而放疗、化疗和手术等常规的肿瘤治疗方法均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早期研究发现某些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具有抗肿瘤效应,例如兼性厌氧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可以通过某些机制选择性定殖于肿瘤并抑制肿瘤生长,其应用于肿瘤治疗具有许多潜在的优势。过去的一二十年里,已有不少研究者通过遗传操作减弱沙门菌毒力,提高其定殖肿瘤的靶向性,或以减毒沙门菌作为载体向肿瘤靶向递呈各种治疗分子,并在许多动物试验中观察到遗传改造沙门菌的良好抗肿瘤效应。随着沙门菌抗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应用遗传改造的沙门菌有希望成为一条更有效的肿瘤治疗途径。本文将从沙门菌的抗肿瘤机制、遗传改造的沙门菌介导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和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