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寒温带牧林交错区生境复杂度对啮齿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铗日法对嫩江流域牧林交错区5个生境梯度中啮齿动物的多样性水平进行了研究,以探讨栖息地复杂程度对地面啮齿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黑线姬鼠、黑线仓鼠和大林姬鼠是嫩江流域牧林交错区中的优势种和常见种,不同物种在不同生境类型中呈明显的不均匀分布,反映了它们对不同生境的选择倾向性.同时,地面草本植物的覆盖度和丰富度对地面活动的小型哺乳动物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具有较大的影响,啮齿动物的捕获率和生物量与草本植物的多样性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关系,其物种丰富度随草本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此外,各生境中啮齿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草本植物多样性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可能是因为灌丛区和林-灌交错区内大量的低矮灌丛与萌生丛改善了生境的隐蔽条件与食物资源,为更多物种的共存创造了良好的微环境,使得两生境中啮齿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水平尤为突出.研究表明,小型啮齿动物的物种组成与栖息地的复杂程度有关,但地面植被对小型兽类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力度并不是等同的,对地面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影响的研究,统计生境复杂度或异质性时应考虑不同植被型/生境类型距地面的高度,不同植被型对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的贡献程度随其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发病机制与氧化应激有关。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作为药食兼用植物,其中的山楂叶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hawthorn leaf, TFHL)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为了研究山楂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的抗氧化作用,以84只4周龄SPF级雄性ICR小鼠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DMSO模型对照组、山楂叶总黄酮高、中、低浓度组、阳性对照组,组间体质量差异不显著。各模型组小鼠以15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1%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构建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模型,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的柠檬酸钠溶液。模型制备成功后,每天定时灌胃,灌胃28 d。试剂盒法检测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荧光定量PCR法测定抗氧化基因SOD-1、SOD-2、GPX-1、GPX-4表达量。结果表明:山楂叶黄酮能极显著提高糖尿病小鼠血清和肝脏中的SOD、T-AOC、...  相似文献   
3.
对长期(3个月)处于低温条件下的小鼠各肠道组织结构的适应性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低温驯化后小鼠的体重(P0.05)、消化道总长度(P0.05)、小肠长度(P0.01)和盲肠长度(P0.05)显著增加,而十二指肠肠腔隙截面积未发生显著变化,提示小鼠的肠腔隙体积在低温环境下明显增加。同时,低温驯化小鼠十二指肠的肠道和肠壁组织截面积均显著降低(P0.05),而其绒毛高则显著增加(P0.001),提示其黏膜层厚度增加,而黏膜下层结构趋于萎缩,表明小鼠肠道组织的形态结构为应对低温条件已经产生了适应性调整,即通过增加消化道的长度和营养物质的吸收面积来增加食物摄取量、食物吸收速率和吸收效率等,进而满足低温条件下小鼠能量需求的增加。相比之下,低温鼠的胃大小、盲肠重量、大肠长度与重量、直肠组织结构均未产生显著变化,暗示这些肠道结构对外界温度变化的敏感性相对较低。研究结果表明,小型哺乳类主要通过增大消化道长度和吸收面积来提高其消化效率,通过改变消化道的形态和结构来提高消化和吸收效率,以便更好地去适应环境温度变化而导致的能量需求变化。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渣发酵饲料对兔肉质、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马铃薯渣发酵饲料部分替代兔日粮和与沙棘嫩枝叶配合使用部分替代兔日粮对兔肉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30%马铃薯渣发酵饲料,可提高兔日增重51.05%,降低饲料消耗(料重比)21.25%,对兔肉品质(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等)无显著性影响,对兔肝脾肾重及脏体比、血细胞指标、血清指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等含量及白球比;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酶、谷丙酶、谷氨酸氨转移酶的活性血清碱性磷酸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30%马铃薯渣发酵饲料与沙棘嫩枝叶配合使用,可提高兔肉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含量,改善兔肉品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川楝素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方法: 将人胃癌MGC-803细胞分为5组,每组3个复孔,采用氟尿嘧啶(5-FU)和0 nmol/L川楝素(TSN)分别作为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其余3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30 nmol/L、50 nmol/L、70 nmol/L的川楝素。川楝素处理细胞48 h后,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酶标法检测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yt cAPAF-1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与0 nmol/L TSN组相比,30 nmol/L、50 nmol/L、70 nmol/L的川楝素作用于人胃癌MGC-803细胞48 h,可见细胞体积缩小,细胞核裂解,部分染色质凝集等形态学变化;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升高(P<0.05);而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P< 0.05);BaxCyt cAPAF-1 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Bcl-2 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川楝素通过上调BaxCyt cAPAF-1的表达,下调Bcl-2基因表达,增强Caspase-3、Caspase-9活性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应用酶学分析法测定了树麻雀Passer montanus春季的腺胃、肌胃、小肠、大肠、肝脏和胰脏组织中淀粉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活力.结果表明,不同组织中的消化酶活力差异显著,淀粉酶和蛋白酶以胰脏中活力最高,腺胃次之,纤维素酶均较低;同一组织中不同消化酶的活力差异显著,淀粉酶活性最高,蛋白酶次之,纤维素酶活力最低.这些差异提示消化酶活力大小与器官分化有关,并受食物组成的影响,因此产生了不同的酶活力分布.这是树麻雀长期适应东北地区寒冷环境的生存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期异相睡眠剥夺对大鼠能量代谢及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建立长期异相睡眠剥夺大鼠模型;检测其能量代谢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甲状腺素水平。结果:睡眠剥夺后大鼠摄食量由(75.06±25.37)g/(d.kg)增加到(122.30±20.43)g/(d.kg),体重由(360.89±43.01)g减轻到(295.97±37.95)g,体温由(37.62±1.12)℃先升高到(39.00±0.87)℃后又降低至(37.72±0.84)℃,基础代谢率由(1.69±0.36)mlO2/(g.h)增加到(2.40±0.09)mlO2/(g.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血清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由(3.38±0.88)pmol/L降低到(2.38±0.83)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由(14.62±3.62)pmol/L降低到(8.26±2.80)pmol/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长期异相睡眠剥夺可以显著影响大鼠的能量代谢和血清甲状腺素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国林蛙和中华蟾蜍皮肤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Rana chensinensis changbaishansis和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的鲜皮为原料,通过酸化乙醇法提取抗菌肽粗提液,再经葡聚糖凝胶层析进一步分离纯化获得抗菌肽纯品,采用滤纸片法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 表明,经Sephadex G-50和Sephadex G-100分离纯化后获得3种多肽,中国林蛙与中华蟾蜍皮肤中的活性多肽对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细菌都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其中多肽Ⅲ具有最佳的抑菌效果.抗菌肽相对含量比较的结果表明,蟾蜍皮肤中抗菌活性肽的含量较高,是理想的抗菌肽提出和纯化的源材料.  相似文献   
9.
采用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法,对扎龙自然保护区6种雀形目鸟类(黄喉鹀、黄眉柳莺、黄胸鹀、虎纹伯劳、麻雀和灰头鹀)的4个血液蛋白位点[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腺苷脱氨酶(Ada)]进行了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研究区6种鸟类在这4个血液蛋白位点上均存在多态性,这6种鸟在Ada座位上均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变异性;黄眉柳莺的群体遗传变异较大,灰头鹀的群体稳定性相对较高;这6种鸟可划分为两大类,黄喉鹀、黄胸鹀、灰头鹀和黄眉柳莺聚为一大类,麻雀和虎纹伯劳聚为另一类,这与6种雀形目鸟类的实际分类地位基本相符;研究区较高的体温调节价和取食压力并未导致6种鸟类血液蛋白的遗传结构产生较大变异,可能是由于该地区雀形目鸟类与外界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从而缩减了其群体遗传上的变异和分化.  相似文献   
10.
对嫩江下游流域人工林区两同域共存优势种黑线姬鼠东北亚种(Apodemus agrarius mantchuricus)与黑线仓鼠三江平原亚种(Cricetulus barabensis manchuricus)夏季主要食物组成及消化道形态结构的适应性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二者均以当年生植物嫩茎、叶、种子及昆虫为主要取食对象,但黑线姬鼠对茎和叶的采食频次小于黑线仓鼠,而种子、根和昆虫类在黑线姬鼠的食物中出现的频次则相对较高.与食物组成相适应,黑线仓鼠的胃、盲肠和大肠在长度及重量上均显著大于黑线姬鼠,这是黑线仓鼠对高纤维和低蛋白食物的适应性调整.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啮齿动物在长期的进化中产生了不同的食物资源利用模式,而其消化道形态结构的变化则可能是其在长期的种间竞争和进化压力下进行食物资源分享的一种功能性反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