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GF-β受体所介导的信号在肿瘤发生的后期具有促进肿瘤发展的作用,这一作用被视为掌控乳腺癌细胞转移的主要调节因素.哺乳动物细胞中存在6种不同类型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相关因子(TRAF1~TRAF6),其中TRAF4的功能在过去的研究中并未被广泛证实.尽管大量研究已表明,TRAF4在肿瘤发生时高度表达,但其涉及的致癌机制仍未知.本文旨在阐述TRAF4参与调控TGF-β诱导发生的下游SMAD依赖型和SMAD非依赖型的2条TGF-β信号通路在乳腺癌肿瘤转移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ε-聚赖氨酸(ε-PL)是我国新近批准的一种天然食品防腐剂,由链霉菌好氧发酵制备而来。通过传统育种手段强化产生菌ε-PL合成能力是提高其发酵水平的重要途径,然而高产改造菌与出发菌株发生的生理改变却很少被关注。本研究从培养特征,营养需求和发酵过程参数等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发现高产菌株Streptomyces albulus GS114具有需氧量小、菌体量低、ε-PL产量高、单位菌体ε-PL合成能力强、转化率高等特点。为了进一步提高S.albulus GS114的ε-PL产量,通过提高pH冲击策略中预培养p H增加其菌体量,实现ε-PL产量达到53.49 g/L,较优化前提高了11.9%。研究结果将为ε-PL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嘉  张龙 《昆虫知识》2011,48(4):1046-1051
飞蝗和沙漠蝗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农业害虫,这与其生物学特性是密不可分的.信息素对飞蝗和沙漠蝗生物学特征的调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和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的研究较为深入,本文对其主要成果进行了综述,以此作为以后飞蝗和沙漠蝗信息素进一步研究的参...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笼养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的繁殖能力,2018和2019年在四川蜂桶寨进行了笼养绿尾虹雉的人工繁育研究。8只(3♂,5♀)成年绿尾虹雉分别饲养在4个笼舍中,其中,2个笼舍1雄1雌,1笼舍1雄2雌,1笼舍1雌鸟单养。两年笼养绿尾虹雉共产受精卵16枚,受精率44.44%,人工孵化出雏12只,孵化率75%。孵卵过程中日卵重损失量(Y1)与孵卵天数(X)之间的回归方程:Y1=0.375+0.001 X(F=2.995,P>0.05),日卵重损失量与孵卵天数相关性不显著。卵重(Y2)与孵卵天数(X)极显著相关,Y2=83.451-0.385X(R2=1,P<0.01)。总之,在现有条件下,建造适宜的绿尾虹雉笼养设施,改进人工孵化条件,是目前提高笼养绿尾虹雉繁殖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东亚飞蝗行为和形态型变的判定指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田间、室外罩笼、室内行为测试等一系列实验,研究了东亚飞蝗群居型和散居型之间的行为和形态差异。确立了东亚飞蝗不同生态型个体的形态和行为指标.结果表明,雌雄散居型蝗蝻每分钟的跳跃次数均在1.4以下,转向次数分别在1.3和1.4以下;雌雄群居型蝗蝻每分钟的跳跃次数均在1.6以上,转向次数分别在1.6和1.5以上.群居型蝗虫的跳跃次数、转向次数显著高于散居型蝗虫。所以跳跃次数、转向次数可作为东亚飞蝗行为型变判定指标.在同型不同性别的蝗虫之间行为型变指标没有显著差异.F/C值可作为4龄以上东亚飞蝗的形态型变判定指标。而E/F值可作为东亚飞蝗成虫的形态型变判定指标.两型的F/C值都随龄期的增长而增加,且同龄期雄虫F/C均大于雌虫F/C.F/C、E/F值在不同型态和同型不同性别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因此,确定两型形态型变标准时应将雌、雄虫分开,即雌性和雄性散居型第4、5龄及成虫的F/C值分别大于2.5、2.8、3.3和2.6、2.9、3.5;雌性和雄性群居型第4、5龄及成虫的F/C值分别小于2.5、2.7、3.1和2.5、2.8、3.3.成虫的E/F值也可以作为成蝗形态型变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中国南海堂皇芋螺(Conus imperialis)毒素基因序列,为毒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Trizol法提取堂皇芋螺毒腺管的总RNA,应用3’端快速扩增cDNA末端(3’RACE)及巢式PCR技术,获得A、O、J超家族芋螺毒素新序列;或以A家族高度保守的内含子及3’端非翻译区(3’UTR)设计引物,克隆出新的α-芋螺毒素新序列。选择合成毒素ImIIA及Im1.2,测定ImIIA二硫键的连接方式,并测定两种毒素对神经型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的抑制活性。结果 获得11条毒素前体肽序列,分属A、O1、O2、J3等超家族,其中Im1.95为已报道芋螺毒素,其余为新发现芋螺毒素。ImIIA二硫键连接方式为少见的“C1-C2,C3-C4”,10μmol/L Im1.2、ImIIA对α2β2、α2β4、α4β2、α3β2、α3β4 5个nAChR亚型抑制活性较低。结论 通过基因克隆方法,从堂皇芋螺中获得了11个芋螺毒素,其中10个为新序列,属于A、O1、O2、J3等超家族毒素,Im1.2、ImIIA对神经型nAChR各受体亚型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对晚期胰腺癌合并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84例晚期胰腺癌伴有肝转移的患者,根据化疗方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实验组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GEMOX方案),对照组给予5-FU化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受益率、治疗有效率、无疾病进展生存期、1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当转移癌体积小于肝体积75%时,对照组的临床受益率为6.06%,有效率为12.12%,而实验组的临床受益率为32.26%,有效率为58.06%,与对照组的患者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18个周,21%的患者2年内达到无疾病进展,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37个周,在1年生存率为35%;而对照组中,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9个周,1年生存率为0,实验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者(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别。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胰腺癌合并肝转移的疗效优于以5-FU为主的化疗,且二组相比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镉胁迫对平邑甜茶脂肪酸构成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平邑甜茶幼苗为试材,研究了镉胁迫下幼苗叶片和根系膜脂肪酸构成、活性氧、脂氧合酶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氯化镉处理后7~12 h,脂肪酸种类及其相对含量变化最为明显.处理后7 h,叶片和根系脂肪酸不饱和水平升至最高,含量分别达8282%和7243%;叶片可检测到的脂肪酸在处理后12 h由11种增至14种,根系则在处理17 h后由4种增至6种.O2.-产生速率在处理3 h、H2O2含量在处理7 h时升至最高,丙二醛含量和脂氧合酶活性则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镉胁迫通过诱导活性氧和脂氧合酶来改变平邑甜茶脂肪酸构成,并引起脂质过氧化;镉处理12 h前,脂质过氧化是活性氧和脂氧合酶的共同结果;但处理12 h后,脂质过氧化加剧主要在于脂氧合酶活性的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10.
氯化镉对葡萄根系线粒体特性与根系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巨峰、玫瑰香、龙眼和泽香4个葡萄品种一年生扦插苗为试材,研究了氯化镉(CdCl2)处理后葡萄根系线粒体过氧化氢(H2O2)、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膜电位(Δψ)、细胞色素C(Cyt c)及根系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4个葡萄品种经0.5 mmol·L-1的CdCl2处理后,根系线粒体H2O2含量上升,MPTP开放程度增大,Δψ降低,Cyt c含量下降,根系活力明显降低;其中,H2O2含量和Cyt c 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巨峰>泽香>玫瑰香>龙眼,而根系活力、MPTP和Δψ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龙眼>玫瑰香>泽香>巨峰.表明巨峰葡萄根系活力比其他品种更易受到CdCl2的影响,而龙眼葡萄根系活力在4个品种中受CdCl2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