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岷江上游亚高山川滇高山栎林的降雨再分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基于2007年6—9月岷江上游地区的气象数据,采用定位研究方法对该区川滇高山栎林的降雨再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林外总降雨量486.7 mm,林内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分别占总降雨量的82.6%、0.9%和16.5%;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与降雨量均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n=49),穿透雨率和树干茎流率与降雨量的关系可用非线性曲线表示;当林外降雨量>3.2 mm时开始出现树干茎流,且树干茎流量(L)与树干基面积(cm2)呈明显的指数关系(R2=0.623).林冠截留率随降雨量(mm)的增加呈双曲线递减;林冠截留率与降雨量、降雨持续时间、降雨强度、降雨时空气相对湿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n=49),而与风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n=49).  相似文献   
2.
李宽意  张雷燕  刘正文 《生态学报》2009,29(12):6414-6418
动物牧食可以调节植物种间的相对竞争能力,从而改变物种在群落中的竞争地位.外来植物伊乐藻生长迅速、具有较强的光竞争能力,土著种苦草根系发达、具有较强的地下资源竞争能力.选择这两种各具竞争特色的沉水植物为模式生物,通过室外受控实验研究了螺类牧食对两种沉水植物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管有无螺类牧食,伊乐藻的相对生长率为苦草的2~5倍,伊乐藻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苦草低密度种植时,螺类牧食与种间竞争对其生长没有显著影响;高密度种植时,螺类牧食活动促进了苦草的生长,种间竞争则使苦草的生长率明显降低.无论伊乐藻种植密度如何,螺类牧食均使其生长率明显降低,混栽高密度的苦草也能抑制伊乐藻生长.探讨了螺类牧食对沉水植物的种间竞争关系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修正的Gash解析模型具有较好的物理基础,是目前估算和预测林冠截留的有效工具。基于2007年6月到9月的降雨数据、气象和林分结构资料,采用修正的Gash解析模型对岷江上游川滇高山栎林冠截留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林冠持水能力为0.23mm,树干持水能力为0.041mm,树干茎流系数为0.013,使林冠饱和的降雨为0.3mm;研究期间实测的林冠截留量为80.2mm,占总降雨量的16.5%,应用模型模拟的林冠截留总量为81.8mm,高于实测值1.6mm(高于实测值2.0%),林冠截留和树干茎流周累积量模拟值均与实测值有很好的一致性,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应用修正的Gash解析模型进行岷江上游川滇高山栎林冠截留模拟研究中,模型最易受林冠持水能力影响,其次为郁闭度、树干持水能力,影响最小的林分参数为树干茎流系数。  相似文献   
4.
在太湖北部主要河口区及敞水区域采集纤毛虫样品, 并用定量蛋白银法进行分析。河口区设10个采样点, 敞水区设14个采样点。调查中共检出3纲15目60属的105种纤毛虫, 种类最多的是钩刺目(21种), 其次是寡毛目(20种)。纤毛虫优势种及其在河口区和敞水区占总丰度比例分别为: 寡毛目的双叉弹跳虫Halteria bifurcate Tamar (12.3%、18.1%)、大弹跳虫H. grandinella Dujardin (12.3%、10.9%)、短列裂隙虫Rimostrombidium brachykinetum Krainer (8.0%、13.4%)、圆筒状似铃壳虫Tintinnopsis cylindrata Kofoid Campbell (11.8%、4.5%)、盾纤目的银灰膜袋虫Cyclidium glaucoma Mller (3.1%、10.8%)。其他常见种类还有: 前口目的趣尾毛虫Urotricha farcta Claparde Lachmann、寡毛目的杯铃壳虫Codonella cratera Leidy、小裂隙虫R. humile Penard、奇异急游虫Strombidium mirabile Penard、小筒壳虫Tintinnidium pusillum Entz、缘毛目的水生钟虫复合种Vorticella aquadulcis complex和钟形钟虫V. campanula Ehrenberg。河口区和敞水区纤毛虫平均丰度分别为31407 cells/L(范围1 600-80 900 cells/L)和18618 cells/L(范围1225 -36000 cells/L), 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322.6 g/L(范围44.6-3119.7 g/L)和543.6 g/L(范围44.0-1570.4 g/L)。两个区域的优势类群相似, 均以寡毛目、前口目、盾纤目和缘毛目为主。但河口区纤毛虫生物多样性(种类丰富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多样性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敞水区的(P0.05)。统计分析发现, 食藻种类与叶绿素a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 而食菌种类的丰度和叶绿素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由此推测, 纤毛虫群落结构的空间差异可能与水华暴发程度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5.
单株华北落叶松树冠穿透降雨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与水的关系是生态学和水文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研究降雨通过华北落叶松树木冠层后的空间分异规律,并合理确定准确测定穿透降雨所需的雨量筒数量及位置,2005年生长季在一株样树冠层下按离开树干的位置机械布置了32个雨量筒,测定了11场不同降雨事件的穿透降雨量,并利用传统统计学与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叶面积指数和穿透降雨的空间变异性规律.结果表明,树冠的叶面积指数在不同方向上具有空间变异性,随离开树干的距离增大而减小;穿透降雨率与叶面积指数呈负相关性,且随降雨量增大相关性减弱;穿透降雨率半方差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基台值C+C0随降雨量增大而减小,C0/(C+C0)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分维数D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这说明较小降雨量时,冠层结构是引起穿透降雨率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降雨量较大时,冠层结构的影响减弱,其空间分布差异主要受随机因素影响;通过Kriging插值法绘制的树冠下穿透降雨空间分布图表明,树冠下存在着穿透降雨的最小区域和有汇集降雨作用的"漏斗"区域,最小区域一般在树干偏东南或南方向,而降雨汇集区域多不固定.在比较了不同雨量筒布设方案的穿透降雨变化后发现,在距离树干1/2冠幅半径的同心环上至少布设内径不小于9cm的5个雨量筒时,测定的穿透降雨量可基本接近整个树冠下的穿透降雨量平均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