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利用PCR技术从番茄基因组DNA中克隆长约1.1kb的E8基因启动子与517bp的E8基因片段,将其二者连接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通过花序侵染法转化拟南芥,得到转基因拟南芥。用RT-PCR分析转基因拟南芥中E8基因启动子驱动E8基因小片段的结果表明,E8基因小片段mRNA仅在转基因拟南芥长角果中转录,根、茎、叶、花中不转录,提示E8基因的1.1kb启动子在异源植物拟南芥中仍具有驱动外源基因果实特异性表达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黄土丘陵区三种典型退耕还林地土壤固碳效应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黄土丘陵区退耕种植10—40a的柠条、沙棘及刺槐林地土壤总有机碳库及其活性组分密度随退耕时间、土层分布及相对比例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00 cm深土壤碳库在退耕10a时仅柠条林地碳库未比坡耕地显著增加,但退耕20—40a3种林地比退耕10a时都已有显著增加,且增幅均为刺槐>沙棘>柠条,其中总有机碳的最大增幅分别达到90.92、27.87、14.89Mg/hm2,活性有机碳的分别达到30.28、10.51、9.67 Mg/hm2。各还林地碳库增加在退耕10a时主要来自0—40 cm浅层土,而40—100 cm深层土碳库到退耕20a起才开始显著增加。对比退耕10a时,到退耕40a时柠条、沙棘及刺槐林地0—20 cm表层土分别平均累积了35.4%、27.9%、27.1%的总有机碳,20.2%、45.1%、23.1%的活性有机碳,而20—100 cm各土层间对碳库累积比例大小变化无一致规律,平均每20 cm厚土层累积了17.4%的总有机碳和17.6%活性有机碳。并且相比坡耕地,各林地均使100 cm深土壤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提高,改良了碳库质量。综上分析,长期退耕下3种林地固碳效应有明显差异,以刺槐林地碳累积效应较强。  相似文献   
3.
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的全长序列探讨闭壳龟类的系统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技术对淡水龟科具闭壳结构的黄缘盒龟、黄额盒龟、金头闭壳龟、潘氏闭壳龟、锯缘龟和白腹摄龟的线粒体Cytb基因的全长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结合GenBank中16种淡水龟科物种的同源序列,进行了序列变异和系统发生分析。经C lustalX1.8软件对位排列后共有1154个位点,其中可变位点413个,简约信息位点301个;A+T的平均含量(56.5%)高于G+C(43.5%)。在氨基酸密码子中,第一位富含A,第二位富含T,第三位富含C;碱基转换/颠换率为5.97,碱基替换多发生在密码子第三位。以中华鳖和马来鳖为外群,通过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重建了分子系统树,均具有一致的拓扑结构,结果表明:金头闭壳龟和潘氏闭壳龟最先聚成一支,再和三线闭壳龟聚成一组,说明形态上相似的三种闭壳龟亲缘关系最近;闭壳龟属、盒龟属和单种锯缘龟属聚成一个单系的闭壳龟群,建议合并为闭壳龟属;齿缘龟属和果龟属聚为一支,它们与新的闭壳龟属关系较远,揭示闭壳结构的形成不是由一个共同祖先分化而来;乌龟属、花龟属和拟水龟属三属为并系起源,建议三属可以合并为一属。  相似文献   
4.
淡水龟科具闭壳结构龟类分类及系统进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闭壳龟类是淡水龟科(Bataguridae)中一群具有"闭壳"结构的水栖或半水栖龟类的总称,即腹甲的腹盾和胸盾之间以可动的铰链韧带相连,使背甲和腹甲可以全部或部分闭合,它们是盒龟属(Cistoclemmys)、闭壳龟属(Cuo-ra)、锯缘龟属(Pyxidea)、齿缘龟属(Cyclemys)和果龟属(Notochelys),前4个属的龟类在中国均有分布。近几十年来,由于食用、传统中医药开发和宠物贸易的兴起,导致许多闭壳龟类野生物种数量急剧减少,并且当前许多亚洲闭壳龟的分类工作过多的依赖于市场购买的物种样本,这就使我们对闭壳龟属及种的归属划分变的较困难,因此对闭壳龟类物种种的界限的划分及属间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仍然是一个艰巨的挑战。通过对淡水龟科具有闭壳结构龟类的形态学研究,细胞遗传学研究以及分子系统学研究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闭壳龟类的相关保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