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不同强化饵料对匙吻鲟(Polyodon spathala)仔鱼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实验采用蛋黄或鱼油强化卤虫无节幼体或桡足幼体为饵料的共6个实验组,即未强化卤虫组、蛋黄强化卤虫组、鱼油强化卤虫组和未强化桡足幼体组、蛋黄强化桡足幼体组、鱼油强化桡足幼体组,对匙吻鲟仔鱼开口驯化14 d,动态监测和统计不同饵料组匙吻鲟仔鱼的生长和存活情况,并对消化酶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体重、体长、日增重和存活率4个指标,均为桡足幼体组显著高于卤虫组(P0.05),尤其在存活率方面,鱼油强化卤虫组不足50%,而未强化桡足幼体组最高可达86.59%;不同饵料组生长模式方程都获得较好的拟合,从体重和体长生长曲线看,桡足幼体组从饲喂8天起体长和体重进入快速生长期,而卤虫组生长一直相对缓慢;胃蛋白酶活性在未强化桡足幼体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不同饵料组对仔鱼的淀粉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结果表明,在匙吻鲟仔鱼开口期以桡足幼体开口饵料驯化效果较好,特别是未强化桡足幼体组仔鱼的存活率高,鱼油强化桡足幼体组仔鱼生长速度较快,而以卤虫饲喂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液磁极化疗法(简称血磁治疗)对糖尿病(DM)的治疗效果和对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制备了四氧嘧啶DM兔模型20只,随机分为两组,即DM模型血磁治疗组及DM模型未治疗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10只,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及C-肽(C-P),并于观察期结束后处死动物取胰腺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行HE及Mallory三色法特殊染色观察3组胰岛形态学变化。结果血磁治疗显著降低DM兔的FPG(P<0.001)。DM治疗组INS及C-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与未治疗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胰岛病理改变可见治疗组β细胞数量明显多于DM未治疗组,提示血磁疗法具有促进胰岛修复,改善胰岛功能的作用。结论血磁疗法能够促进DM时受损胰岛组织的修复,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降血糖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3.
以东方百合‘索邦’和‘西伯利亚’鳞片为外植体得到的一代试管小鳞茎为试材,研究0℃冷藏不同时间对试管鳞茎生理指标变化,以及试管鳞茎解除休眠和移栽后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藏0--28dN,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试管鳞茎出苗率逐渐增加,冷藏处理28d达到最高,之后逐渐降低。冷藏期间,试管鳞茎中淀粉含量持续降低,而可溶性总糖和还原性糖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冷藏处理28d的含量最高。同时,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IAA和ZR含量逐渐升高,ABA含量逐渐下降,而GA。含量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也在冷藏处理28dN-含量达到峰值。另外,采用隶属函数值对低温处理的试管苗栽培1年后所收获种球的数量、质量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均以低温处理28d时达到最大值。由此得出,0℃低温处理试管小鳞茎28d为解除休眠及促进生长发育的最适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4.
Gaussia分泌型萤光素酶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来源于海洋桡脚类动物Gaussia princeps的新型分泌型萤光素酶,是目前已知的可自然分泌的最小萤光素酶,因其分子小、灵敏度高、半衰期短和可高效分泌,而成为一种理想的报告基因,广泛应用于体内外研究。我们就Gaussia分泌型萤光素酶的发光原理、荧光特性及其应用等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免疫学角度研究大豆多糖对环磷酰胺的减毒增效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用昆明种小鼠80只,随机分为阴性对照;大豆多糖(SSPS)组:50、100、200 mg/(kg· d);阳性对照:环磷酰胺(CP) 25 mg/(kg·d);大豆多糖联合环磷酰胺组:(1)CP 25 mg/(kg·d)+SSPS mg/(kg·d)、(2)CP 25 mg/(kg·d)+SSPS 100 mg/(kg·d)、(3)CP25 mg/(kg·d)+SSPS200 mg/(kg·d);0.2 mL/只,腋下接种S180,腹腔给药,连续给药10d.测定大豆多糖联合环磷酰胺对S180荷瘤小鼠瘤重、胸腺指数、脾指数的影响,ELISA法检测S180荷瘤小鼠外周血血清中细胞因子IL-2含量的影响.结果 大豆多糖能够抑制S180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其抑瘤率分别为24.10%、35.39%和39.75%,与环磷酰胺合用后其抑瘤率为89.87%、91.91%和92.63%(P<0.05,P<0.01),q值0.99 ~1.00,具有协同作用;且合用后提高了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并促进S180荷瘤小鼠分泌IL-2.结论 大豆多糖通过增加荷瘤小鼠免疫功能而减轻环磷酰胺对机体的毒副反应,增强其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脂肪酸代谢紊乱容易导致癌症的发生。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家族(long chain acyl-coenzyme A synthetase family,ACSLs)负责激活长链脂肪酸,在脂肪酸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癌细胞中,其调控作用经常被解除,细胞内脂肪酸的分布、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癌症和其他代谢性疾病的发生。ACSLs 在哺乳动物中包括5种亚型,分别为ACSL1、3、4、5和6。ACSL1在甘油三脂的合成和分配中发挥重要作用;ACSL3有助于脂滴的形成,脂滴对维持脂质稳态具有重要作用;ACSL4的表达与类固醇激素相关,在铁死亡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ACSL5可以催化外源性脂肪酸的代谢,但不能催化从头合成脂肪酸的代谢;ACSL6在脑内的脂肪酸代谢及生殖器官中精子发生和卵巢功能维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ACSLs的调控因子包括转录因子、共激活因子、激素受体、蛋白激酶和小的非编码RNA等。它们通过介导脂肪酸代谢,广泛参与线粒体介导的能量代谢,内质网应激和肿瘤炎性微环境等。此外,ACSLs还作为独立预后因素,成为各种癌症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ACSL家族在癌症的发生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ACSL基因家族,ACSLs与恶性肿瘤及基于ACSLs脂代谢的肿瘤治疗方面进行阐述,为后续ACSL基因家族的研究及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候选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虎耳草总酚(TP)与抑制五步蛇毒中磷脂酶A2(PLA2)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及Box-Behnken试验对虎耳草TP的提取条件与抑制五步蛇毒中PLA2活性进行优化,考察各试验因素对超声辅助提取虎耳草TP得率及其对五步蛇毒PLA2活性抑制率(PIR)的作用,并对虎耳草TP含量与PIR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响应面法提取虎耳草TP和PIR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粒径为60目,料液比为1∶50,超声功率为250 W,超声时间为1.8 h。此优化工艺条件下虎耳草TP得率为(8.69±0.46) mg·g-1,PIR为(40.91±0.2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虎耳草TP含量与PIR具有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TP可能为虎耳草抑制五步蛇毒中PLA2活性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细根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C和养分循环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淋溶和破碎等物理过程和以生物作用为主的化学过程。这些过程受复杂的细根化学成分及外部土壤因子的综合控制,如细根本身养分含量、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土壤温度、水分、养分的有效性以及土壤动物、真菌和细菌等。但是,细根分解发生在不能直接观测的地下部分,人为改变细根分解的自然环境是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埋袋法虽然应用最为普遍,但是它严重地干扰了细根分解环境,导致低估分解速率。最近提出的原状土芯法(intact-core)克服了埋袋法的主要缺陷,是目前细根分解研究中最接近自然分解过程的研究方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如何设计有效且能够真实的反映细根自然分解过程的试验方法是今后该领域研究最重要和最具挑战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黑木耳多糖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近几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 ,多糖、蛋白质与核酸一样是涉及生命活动本质的三类生物大分子之一。多糖 (Polysaccharides,PS)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生物大分子物质 ,又称多聚糖。 PS不仅是人体生命必需的成分 ,而且也存在于一切细胞膜结构中 ,并参与多种生命功能活动。真菌多糖主要存在于菌丝体细胞壁内并分泌于细胞外的高分子糖类化合物 ,一般由 10个分子以上的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多聚物 [1]。早在 2 0世纪 50年代 Bradner等就提取了酵母多糖 ,2 0世纪 60年代日本对 10 0多种真菌进行了筛选 ,70年代…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选择空腹血糖值(FPG)在正常范围内(3.20 mmol/L≤FPG<5.50 mmol/L)的中老年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60只,高能量膳食诱导12个月后,将其分为正常血糖组和诱高血糖组(FPG≥5.50 mmol/L)。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组中36个糖尿病相关基因在诱导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中的mRNA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能量膳食诱导后,诱高血糖组FPG和甘油三酯(TG)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P<0.05),而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分组无显著相关性(P>0.05)。基因表达水平上,诱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均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肝糖原磷酸化酶基因(PYGL)、水通道蛋白基因(AQP2)等19个基因的mRNA表达量在高能量膳食诱导前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基因的表达模式变化一致,但诱高血糖组的mRNA表达量变化大,且三磷酸腺苷柠檬酸裂解酶(ACLY)、选择素L(SELL)、突触相关蛋白23(SNAP23)、突触融合蛋白(STX4)这4个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仅在诱高血糖组高能量膳食诱导前后呈差异表达(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