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近年来发展很快,借助基因测序技术已完成多种微生物基因组测序。原核细胞生物基因组与真核细胞基因组具有各自特点。许多由基因控制的细菌遗传性状与细菌毒力有关,选择合适的靶基因研究可用于发展疫苗和开发新的诊断工具。同时,加快基因组功能性研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LipL32是钩端螺旋体外膜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有很好的免疫原性,且在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中高度保守。在非变性条件下纯化LipL32重组蛋白,与佐剂混匀后免疫BALB/c小鼠,取脾脏细胞与NS-1骨髓瘤细胞融合,然后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有限稀释法分别进行筛选和细胞克隆,获得29株能稳定分泌抗LipL32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它们能识别8个LipL32抗原表位。用这些细胞株制备腹水型抗体,并对特性进行鉴定。用生物素标记这些抗体后两两配对,采用双抗夹心ELISA检测提取自15株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及其他致病菌的抗原,以评估单克隆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筛选出1对灵敏度高和特异度好的单克隆抗体,ELISA检测rLipL32的最低浓度为1ng/ml。结果提示,该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LipL32单克隆抗体及检测方法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融合式教学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发展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贯彻融合式教学的理念,针对不同学制和医学专业的学生将问题式教学(PBL)和案例式教学(CBL)等多样化教学模式有机组合,并建立了可行措施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和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基因组与药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基因组研究及其相关的技术平台发展迅速,为发现新的药靶和研制新型抗微生物药物提供了有利条件。除了毒力因子、保守基因外,其他一些分子也可成为潜在的药靶。基因功能研究为发现潜在的药靶提供了可能,也是药靶研究中的主要难点之一。现在已有了对候选药靶进行识别和有效性评估的系统,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在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微生物教学改革实践中,对传统讲授式教学与案例讨论式教学作了比较.在结合临床病例教学时,应注重进一步夯实学生医学微生物学基础理论,使传统教学方式与讨论式教学方式优势互补.讨论式教学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与教学思路创新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6.
陶晶  张湘燕 《微生物学通报》2007,34(6):1226-1228
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科学思维等有重要意义。微生物学实验不仅综合性和操作性强,而且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无菌操作技能和生物安全意识。针对在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常见的一些问题,从多方面思考和探讨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细菌进入非吞噬细胞的机制包括拉链式机制和触发式机制。细菌的效应因子或毒力因子激活宿主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引起肌动蛋白细胞骨架改变,从而进入非吞噬细胞。拉链式机制中,细菌通常需与宿主细胞相应受体结合,且不引发宿主细胞骨架大规模重排;触发式机制中,有更多细菌成分参与其中,且迅速引发大规模宿主细胞骨架反应,引起宿主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两种机制中均贯穿着细菌因子与宿主细胞肌动蛋白细胞骨架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机制为研究细菌致病以及探索新一代抗菌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感染性疾病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并可能造成暴发性流行性疾病,给全球卫生系统带来了极大的疾病负担。病原学的明确诊断是感染性疾病精准诊疗的先决条件,由于已知病原体的变异、新发病原体的不断出现以及机会性致病菌的增加,临床诊疗工作面临巨大挑战。然而传统的分离、培养方法作为病原学诊断的金标准,培养周期长、敏感性低且污染率高,这促使分子诊断技术向快速、高效、自动化、数字化不断发展,并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新的分子诊断方法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