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皮肤类器官作为一种新型的类器官模型,不仅能高度模拟皮肤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更好地在不同体外环境下还原较真实的皮肤生态,还可以应用于皮肤发育研究、皮肤疾病病理研究及药物筛选等领域。在干细胞研究中,皮肤类器官模型可以在特殊的生境下对具有特定功能的皮肤细胞及其附属物进行重建和改造,以弥补现有体外皮肤模型在结构、功能等方面的不足。基于此,皮肤类器官将会在皮肤再生、组织修复、药物筛选及医学美容等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详述了皮肤类器官构建中所参与的细胞来源及近年来的应用,并对未来皮肤类器官的发展与优化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究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患者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查结果与预后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9年12月于我院就诊并确诊的AIO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接受综合治疗,治疗后评估患者的视功能,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相关性分析探究患者入院后P-VEP检查结果与经治疗后患者视功能改善值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15'棋盘格和60'棋盘格P100波潜伏时均高于对照组,P100波振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AION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和视野平均敏感度(MS)高于治疗前,视野平均缺失值(MD)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ION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差值与15'棋盘格P100波振幅呈正相关,视野MD差值和视野MS差值与P-VEP四项反应值不具有相关性。结论:P-VEP检查结果 15'棋盘格P100波振幅与患者视力改善差值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可提示患者视功能恢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蒸汽压提供湿度的方法研究了在施用不同浓度的孢子悬液及不同温湿度下汤普森被毛孢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的致死情况,并用灰色预测和回归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试验条件范围内,完全二次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在温度为28.09℃、湿度为100%、浓度为250万个/mL时,致死率达到81.66%,防效最佳;较湿度而言,温度对被毛孢的影响更为显著;在高浓度或高湿度下,被毛孢对环境的变化更为敏感。综合评价,汤普森被毛孢对二斑叶螨的防效欠佳,若欲推广,尚需进一步的改良。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患者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下,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100例,按照信封抽签的形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麻醉选用依托咪酯注射液靶控输注,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静脉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用药时、拔管时SBP、HR、DB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 d E、IL-6、Cor、TNF-α、ACTH、 hs-CRP、 CD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 CD4+、CD3+、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使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可得到有效控制,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也可大大减轻,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希拉穆仁草原近自然恢复状态下植被-土壤响应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围封区域草原近自然状态下植被群落特征及其土壤颗粒物理特性的研究,探讨草地群落与土壤颗粒物理特性在自然风蚀条件下的特征。结果表明:(1)草地全覆盖时以羊草、赖草为优势种,当草地盖度下降为40%以下时以指示草地退化的冷蒿为优势种;且随着植被盖度的降低,草地植物群落生物量呈降低趋势,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草地植被覆盖度对地表土壤颗粒分形维数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盖度的降低,其地表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呈显著降低趋势,地表土壤颗粒粗化明显;(3)在近自然状态下,草地植被覆盖较低时,地表0—1 cm土壤颗粒粗粒化现象尤为显著,粒度累计差异达到1 mm,垂直结构上表现为由3—5 cm、1—3 cm土层至0—1 cm土层,土壤颗粒粗粒化程度加重,粗颗粒粒度累积差异分别出现在0.1、0.25、1 mm;(4)在近自然状态下,随着草地植被盖度增加,表层土壤受植物遮蔽,得到有效保护,土壤颗粒逐渐细化,容重也缓慢下降。在近自然状态下,草地及土壤环境发生有层次且多样性的变化,草地植被的斑块状变化使得希拉穆仁围封区草原在近原始状态下出现自然风蚀现象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背景】花椒根腐病的防治一直是生产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优良生防菌的筛选是微生物菌剂研发的重要方向。【目的】解析花椒根腐病拮抗菌T-1的遗传信息,深入挖掘其拮抗基因簇资源,揭示该菌的拮抗机制。【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结合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拮抗菌的分离鉴定,同时对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及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结果】分离获得的菌株经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编号T-1,该菌对花椒根腐病的抑制率可达72%,可使菌丝前端的生长严重受阻,抑菌谱检测和花椒根片的离体拮抗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菌T-1具有较广的抑菌活性且离体状态下对花椒根片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其全基因组序列数据提交到NCBI的SRA数据库中获得登录号为SRX11086663,基因组总长为3 886 726 bp,GC含量为46.42%,全基因组中有4015个编码基因,占总基因组的89.74%,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结果显示,菌株T-1与贝莱斯芽孢杆菌模式菌株FZB42相似性高,拮抗基因簇预测结果发现B. velezensis T-1基因组序列中有12个编码次级代谢产物基因合成簇,其中8个与已知功能基因簇高度相似...  相似文献   
8.
以黑暗和光照处理下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er)品种‘晋荞2号’种子萌发所得的芽菜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对两种处理下苦荞芽菜代谢产物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光照处理下苦荞芽菜的代谢产物差异明显,在芽菜中共检测出383种代谢产物,其中不同光照处理造成了137种代谢产物的显著差异,他们主要集中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糖类及其衍生物、芳香族化合物和脂肪酸等。除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外,其余绝大多数差异代谢物的含量在光照组芽菜中较高;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差异代谢物富集于136条物质代谢通路。说明光照能够促进苦荞芽菜多数营养代谢物的生成和积累,营养组分较暗培养更为丰富,营养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
大豆根系中应答镉胁迫的R2R3-MYB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生命活动所需的重金属镉(Cd),在土壤中以低浓度存在时,便可以产生极强的毒性,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MYB转录因子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近年的研究表明其广泛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为了解大豆根系中应答镉胁迫的MYB基因,本研究将发芽7天的大豆苗在镉浓度为75μmol·L~(-1)的培养基中处理0、4、8、12和48 h,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大豆根系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获得16个与镉胁迫应答息息相关的R2R3-MYB基因。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这16个MYB转录因子均含有4个保守元件,且均含有R2、R3保守结构域。参考拟南芥R2R3-MYB亚组分类进行系统发生学分析,发现它们分为S1、S2、S8、S15、S17、S20和S22 7个亚组。大豆根系中MYB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镉胁迫条件下,16个R2R3-MYB基因的表达量均发生变化,且表达量变化均在2倍以上,其中6个基因表达下调,最大下调倍数达17倍,10个基因表达上调,最大上调倍数为11倍。进一步分析发现,大豆根系中的MYB基因主要通过调控重金属镉的吸收、转运、解毒过程来缓解镉的毒害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大豆根系中应答镉胁迫的R2R3-MYB基因分析,为大豆抗重金属镉育种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刈割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利用方式之一。当植物面对刈割干扰时, 可以通过繁殖策略的调节适应变化的环境。研究刈割干扰下植物繁殖策略的调节对于揭示植物的适应与进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 选择内蒙古典型草原的大针茅(Stipa grandis)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 在1979年围封的羊草(Leymus chinensis)样地(对照)和毗邻的长期刈割区对其繁殖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1)长期刈割干扰下, 大针茅的种群生物量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 由于其株丛生物量显著降低, 大针茅种群生物量的维持得益于种群密度的显著增加。糙隐子草的种群生物量比对照区显著提高, 由于其株丛生物量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 糙隐子草种群生物量的增加也是因为密度的显著提高。因此, 密度调节是两种植物应对长期刈割干扰的重要的调节机制。2)长期刈割干扰下, 两种植物在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过程所采取的密度调节策略并不相同。大针茅种群生殖株丛的密度无显著变化, 非生殖株丛的密度显著提高, 导致其非生殖株丛的相对密度显著增加, 而生殖株丛的相对密度显著降低。因此刈割干扰下大针茅种群在密度调节上采取了保持有性繁殖株丛密度, 增加无性繁殖株丛密度的策略。糙隐子草种群非生殖株丛的密度显著增加, 但生殖株丛的密度增加幅度更大, 导致其非生殖株丛的相对密度显著降低, 而生殖株丛的相对密度显著提高。因此刈割干扰下糙隐子草种群在密度调节上采取了增加无性繁殖株丛密度的同时, 更大幅度地增加有性繁殖株丛密度的策略。3)长期刈割干扰下, 两种植物对生物量生殖分配的调节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大针茅株丛生物量向生殖枝分配的比例无显著变化, 通过降低生殖枝向穗的生物量分配比例, 降低了对有性生殖过程的生物量分配的投入; 而糙隐子草则通过增加株丛生物量向生殖枝分配的比例, 维持生殖枝向穗的生物量分配比例, 从而增加了对有性繁殖过程生物量分配的投入。4)长期刈割干扰下, 大针茅的株丛面积和株丛分蘖数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糙隐子草株丛面积降低, 但是株丛分蘖数无显著变化。本实验说明, 植物种群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之间的密度调节和资源分配调节是草原植物应对刈割干扰下的重要调节机制, 不同的响应策略影响着植物种群的消长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