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张春敏  王根绪 《生态学报》2008,28(12):5833-5841
利用Landsat—TM/CBERS遥感数据和1:25万高程数据,分析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前、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为了研究地震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定量对比分析了重灾区青川、平武和茂县主要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特征,计算不同坡度和坡向影响下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变化。得出以下结果:(1)地震后造成区域内有林地、草地和耕地面积减少;疏林地面积增加。有林地、草地和耕地分别减少了92.09、46.98km^2和30.81km^2;疏林地增加了98.81km^2。(2)研究区自然和耕地生态系统受地震影响明显。通过对3县自然和农田生态系统分析,青川林地、草地和耕地生态影响最严重;平武和茂县也存在不同程度影响。(3)在不同的坡度下,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在〉35°坡度段受地震影响面积变化最大,依次是0~8°、15~25°、8~15°和25~35°坡段。这与震后诱发的崩塌、滑坡、水土流失等次生灾害,促使大量覆被携带山体、岩石整体或局部的、不规则的运动有关。在不同坡向下,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在半阴坡坡向受地震影响面积变化最大,其次是半阳坡、阴坡和阳坡;这与区域内不同坡向上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优势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不同地震烈度对灾区景观生态破坏程度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春敏  王根绪 《生态学报》2008,28(12):5938-5947
利用地震前后的遥感资料和区域基础数据,结合地震对区域景观生态的破坏特征,分析地震前后景观生态系统过程变化以及不同地震烈度下的景观生态异质性。从景观稳定性和景观异质性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景观生态破坏评价的指标体系,对不同地震烈度下区域景观生态破坏程度进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1)地震使大面积林地、耕地和草地破坏,山体滑坡、崩塌严重,裸地、裸岩面积大量增加。在大于Ⅸ级烈度区域,地震后,有林地和耕地面积减少了458.48km^2和91.16km^2,裸地(岩)面积增加了496.23km^2。(2)通过对Ⅸ级以上地震区的景观格局指标分析得出:地震前,区域整体的景观生态的多样性、均匀性、景观破碎度和优势度值均反映出区域的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地震造成了明显的景观空间异质,加速了生态环境退化。(3)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景观稳定性和景观异质性两个方面对不同烈度下景观生态破坏进行评价。得出:Ⅸ、Ⅹ和Ⅺ级地震烈度区域景观生态破坏程度综合值为0.42、0.66和0.80,即中度破坏、重度破坏和极度破坏。根据以上综合分析得出,Ⅷ级地震区域应属于轻微破坏级,建议“5.12”汶川大地震灾害生态环境恢复从建工作应重点考虑Ⅸ级以及Ⅸ级以上区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