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冷源是一种冷温供体材料,有较强的降温作用,当受体小麦接受冷温供体的配子后,其后代冠温呈普遍下降态势,且部分受体小麦的温度型可由非冷型转化为后代的冷型,而冷型小麦具有代谢功能好且利于高产、稳产的特征,故小麦冷源不但对冷型小麦的问世有重要诱导作用,且能更好促进小麦的高产、稳产.将小麦冷源材料放置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之下,以研究其籽粒品质的变异状况.结果表明,小麦冷源和非冷源相比,17项籽粒品质性状变异等级的加权平均值为1.9877,后者为2 8171,显示出小麦冷源的籽粒品质具有明显变异小、较稳定的特征,这和籽粒形成过程中蛋白质、淀粉及其组分的含量,相互间的比例变异小密切相关.由于小麦冷源具有籽粒品质变异小的特性,因而,这种特性就利于在其后代冷型小麦上显现,从而使冷型小麦的一些优良品质性状能在生产上反复重演,这不但进一步赋予了利于高产、稳产的冷型小麦以优质、稳质的性状,并能最终促进小麦生产的较大发展,其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干旱条件下小麦冠层温度及其性状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对小麦冠层温度和有关性状的长期观测,发现自然界存在冠层温度持续偏低的小麦,在干旱条件下,它的叶片功能期、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重要性状明显优于冠层温度持续偏高的小麦品种,且丙二醛(MDA)积累速度慢,在籽粒灌浆期表现尤为明显。冷型小麦表现出干旱胁迫下仍然具有代谢功能较好、活力旺盛和抗早衰能力较强的特征,这进一步拓展了冷型小麦的应用范围,对于加速适应于干旱条件的优良品种选育并将其推向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冠层温度多态性小麦的性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嵩午  王长发等 《生态学报》2002,22(9):1414-1419
冷型小麦的冠层温度(体温)和对照品种相比具有持续偏低(或相当)的特征,暖型小麦的冠层温度则具有持续偏高的特征。一般小麦材料和生产上使用的大多数品种与上述特征有异,其冠层温度突出地表现为多态性,即有的年份温度高低不一,有明显波动;有的年份温度持续偏低,似冷型小麦;有的年份温度持续偏高,似暖型小麦。与此类小麦的温度多态性相伴随,其它一些重要性状也有较明显的多态性表现,即在环境优良、环境指数较高时,它们的叶片功能期、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和籽粒饱满指数等重要性状趋向于代谢功能较好的冷型小麦;在环境恶劣、环境指数较低时,它们的上述性状则趋向于代谢功能较差的暖型小麦。这类小麦性状随环境条件的明显摆动构成了长期以来小麦产量不稳的生态生理基础。欲使小麦产量稳步上升,转换小麦温度型,逐步实现品种冷性化是条有希望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冷型小麦具有代谢功能较好、活力较旺盛、抗早衰能力较强的特征,因而,培育出越来越多的冷型小麦并将其推向生产对于小麦的高产、稳产十分重要。在干旱频繁出现的今天,小麦生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而研究干旱胁迫下冷型小麦的农田热量平衡,对明了冷型小麦农田小气候的形成机理、改善农田小气候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相关气象要素和小麦生态指标的测定,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冷型小麦灌浆结实期的农田热量平衡,揭示了冷型小麦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①冷型小麦农田净辐射较暖型小麦偏低16.35-47.57W/m2,但经统计检验,两者差异未达显著水平。②活动层内0.2m-2/3株高和2/3株高-冠顶冷型小麦的潜热通量较暖型小麦分别偏高29.09-48.61W/m2和47.41-134.89W/m2,湍流热通量分别偏低12.48-62.57W/m2和29.37-85.81W/m2;活动层与大气之间的潜热通量,冷型小麦较暖型小麦偏高50.30-124.20W/m2,湍流热通量偏低30.50-102.40W/m2。③冷型小麦的土壤热通量比暖型小麦偏低24.60-65.19W/m2。④冷型小麦加热植株体的热量QA +QT较暖型小麦偏低43.70W/m2。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冷型小麦田的能量分配创造出了冷湿的小气候环境,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稻米品质形成的气候生态条件评价及我国地域分布规律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在多品种、多试点的田间分期播种和人工气候箱控温、遮光处理等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影响稻米品质诸气候生态因子的相对重要程度及稻米品质形成与水稻灌浆结实期前30d的日均温度、日均太阳辐射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首先建立了稻米品质的温度评价函数,然后用分段法构建了稻米品质的日均太阳辐射量订正函数,将上述两式结合,则可得某一地稻米品质气候生存条件的综合评价函数。利用该公式,在全国选若干代表点计算其稻米品质的评价指标值,并以此为基础,分双季早籼、单季粳稻与双季早粳、双季晚粳4大类型描绘出我国不同气候生态条件下稻米品质的地域分布框架图。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旗叶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类4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灌浆结实期冷、暖型小麦在不施肥(CK)、单施磷肥(P)、单施氮肥(N)和氮磷配施(NP)等4种施肥条件下旗叶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条件下,冷型小麦的旗叶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均高于暖型小麦。其中,在不施肥和单施磷肥条件下,两类小麦之间各项生理指标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施用氮肥(单施氮肥和氮磷配施)条件下,两类小麦之间的差异有所减小,但冷型小麦仍然高于暖型小麦。冷型小麦旗叶优良的光合生理特性具有不随施肥条件的改变而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特点,对土壤肥力状况有较强的适应性;而暖型小麦对土壤氮素营养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7.
PEG模拟干旱胁迫对糜子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以'榆糜1号'和'榆糜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PEG模拟水分胁迫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对糜子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2品种幼苗叶片的细胞电解质外渗率、叶片的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在胁迫2 d后逐渐上升,但保护酶SOD和POD的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2品种幼苗在不同强度PEG胁迫下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各胁迫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2)2品种在相同处理下差异显著(P<0.05),其中,10%~30 0A PEG胁迫8 d时,'榆糜3号'比'榆糜1号'的细胞电解质外渗率、叶片的MDA含量增加幅度小,而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幅度较大,但保护酶SOD和POD的活性下降幅度较小,说明相同渗透胁迫下'榆糜1号'比'榆糜3号'叶片的细胞膜透性增加幅度大,但渗透调节物质增加较少,细胞膜系统受干旱伤害会更大,其抗旱性相对较弱.综合各项生理指标的分析认为,'榆糜3号'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8.
小麦低温种质的器官结构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小麦冠层温度的长期观测,发现自然界存在株温持续偏低的低温种质,与其相对应,也有株温持续偏高的高温种质存在。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小麦低温种质叶片显微和超微结构,测量统计了叶肉细胞长度、单位面积叶肉细胞数目、单个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数目、叶肉细胞层数和叶绿体基粒片层数。结果表明,低温小麦种质较高温种质叶肉细胞小,排列紧密,叶肉细胞层数较多;叶绿体数量多,叶绿体基粒片层丰富;叶片维管束密集;随着生育期向成熟趋近,叶肉细胞、叶绿体、籽粒腹沟区有色层细胞等结构衰老缓慢。  相似文献   
9.
小麦温型现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嵩午 《生态学杂志》1997,8(5):471-474
通过多年来用红外技术对不同品种小麦群体温度进行连续观测,结果发现,小麦具有温型现象.不同温度型的小麦在外部和内部性状上各有一些鲜明特点.冷型小麦的许多重要性状较暖型小麦为优.功能叶的功能期长10.8%,每株根数多20条,旗叶的叶绿素含量、蒸腾率和净光合率分别高出0.1389g·100g-1·FW、0.0035mol·m-2·s-1和4.71μmol·m-2·s-1.由此可以认为,温度型和小麦的一系列重要性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低温小麦种质叶片结构及某些生理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小麦冠层温度的长期观测,发现自然界存在冠层温度持续偏低的低温种质和冠层温度持续偏高的高温种质.在扬花结实期,低温种质冠层温度比高温种质低1~4 ℃.低温种质功能叶片叶肉细胞小,排列紧密,层数较多,通常比高温种质多1~2层叶肉细胞.低温种质陕229、901和小偃6号3片功能叶的平均厚度分别为166、192和165 μm,平均比高温种质薄26 μm;3片功能叶叶脉的平均间距分别为257、231和245 μm,平均比高温种质小31 μm;3片功能叶大叶脉平均横截面积分别为5 961、6 580和5 603 μm2,平均比高温种质大837 μm2;小叶脉平均横截面积分别为1 624、1 521和1 472 μm2,平均比高温种质大246 μm2.在扬花结实期,低温种质陕229、901和小偃6号3片功能叶平均叶绿素含量分别为2.8749、2.8162和2.4129 g·100 g-1 FW;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0.8640、10.8003和10.1939 μmol·m-2·s-1;蒸腾速率分别为0.0076、0.0074和0.0067 mol·m-2·s-1,均明显高于高温种质.结果表明,植物的冠层温度与植物本身的器官结构和生理功能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