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重建新疆其木干地区中新世-上新世古气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分析方法,对该区中新世-上新世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相对含量、组合类型及显微形貌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中新世早期-早中新世中期,沉积物中粘土矿物以伊利石和绿泥石为主,含少量的蒙脱石,表明以干旱气候为特征;晚中新世中期-早中新世晚期,伊利石的相对含量逐渐降低,且含有少量的蒙脱石和高岭石,指示相对温湿的气候条件;中新世晚期的粘土矿物组分与中新世早期相似,以伊利石和绿泥石为主,指示古气候以干旱为主导;晚中新世晚期至上新世伊利石相对含量降低,而蒙脱石和高岭石的相对含量升高,但由于粘土矿物中伊利石、绿泥石的含量仍然较高,指示古气候仍然以干旱为主导,但相对于中新世而言,这段时期为相对湿润期。以上结果表明,新疆其木干地区中新世-上新世古气候以干旱为主,并且气候经历了干旱-相对湿润-干旱-相对湿润的演化过程,但总体而言,本区中新世比上新世要更为干旱。  相似文献   
2.
罗平生物群产出于关岭组二段,该段大凹子精细剖面细致的沉积学描述记录显示,剖面岩性变化趋势为:从生物扰动灰岩到含硅质结核的条带泥晶灰岩(钙屑浊积岩)向白云岩演化.剖面详细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表明,牙形石带属于Nicoraella kockeli带,同时该带可分两个亚带,即Nicoraella kockeli type 1亚带和Nicoraella kocke-li type 2亚带.牙形石生物地层年代确定在Anisian期的Pelsonian亚期.通过大凹子剖面含牙形石段产出环境分析表明:深灰色具脉状层理含泥质灰岩的开阔台地相沉积环境牙形石产出较少且保存一般,而深黑色纹层状泥晶灰岩段台间盆地相沉积环境中牙形石产出丰富且保持完好.大凹子剖面沉积构造研究表明:罗平生物群产出于台间盆地相钙屑浊流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3.
<正>一提到冰河世纪,大家很快会想到体型庞大的长毛象以及玲珑可爱的小松鼠。是的,地球生命中的每一特殊时期,都会有特殊的主宰者。4.4亿年前,地球同样经历了冰天雪地、白雪皑皑的"冰河世纪"。当时,许多板块向南半球漂移,并聚集在高纬度地区,形成冈瓦纳大陆;加  相似文献   
4.
青海可可西里盆地是青藏高原腹地最大的沉积盆地。然而对于该盆地新生代地层的沉积时代目前仍然存在争议。可可西里盆地南侧雁石坪地区雅西措组中含丰富的介形类化石,该介形类动物群对青藏高原腹地新生代生物地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对可可西里盆地南侧雁石坪地区通天河剖面进行系统的采样和室内分析,共获得652枚介形类壳体,共鉴定识别出14属48种,自下而上建立了2个介形类组合带,即Austrocypris cf. posticaudata-Candoniella albicans-Leucocythere tropis组合带和Ilyocypris errabundis- Darwinula stenimpudica组合带。通过与柴达木盆地、伦坡拉盆地、江汉盆地以及渤海湾沿岸等地区的介形类生物地层进行区域对比研究,推测可可西里盆地通天河剖面雅西措组的沉积时代为晚始新世—早渐新世。  相似文献   
5.
全球界线层型华南浙江长兴煤山剖面牙形石序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南浙江长兴煤山剖面是全球两个金钉子点位(全球二叠系一三叠系界线层型及点和全球吴家坪阶一长兴阶界线层型及点)定位的GSSP剖面.煤山剖面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自下向上依次为龙潭组顶部、长兴组、殷坑组、和龙山组及南陵湖组下部.文中综合近3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煤山剖面牙形石研究成果,将该削面晚二叠世一早三叠世牙形石序列自下而上归纳为13个牙形石带,分别为:1)Neogondolella orientalis-Neogondolella longi-cuspidata带(龙潭组顶部一长兴组底部:第1层-4a-1层);2)Neogondolella wangi带(长兴组下部:第4a-2层-10层),其首现点标定了国际长兴阶底界金钉子点位;3)Neogondolella changxingensis-Neogondolella deflecta带(长兴组上部:第11层-23层);4)Neogondolella yini-N.zhangi带(长兴组顶部:P/T界线层第24层);5)Neogondolella meishanensis带(殷坑组底部:P/T界线层第25层);6)Hindeodus changxingensis带(殷坑组底部:P/T界线层第26层);7)N.taylorae带(殷坑组底部:P/T界线层第27a层-27b层);8)Hindeodus parvus 带(殷坑组底部:P/T界线层第27c层),其首现点标定了国际三叠系底界金钉子点位;9)Isarcicella staeschei带(殷坑组底部:P/T界线层第27d层-29a层);10)Isarcicella isarcica带(殷坑组下部一中部:第29b层-51层);11)Neogondolellatulongensis-Neogondolella planata带(殷坑组上部一和龙山组下部:第52层-72层);12)Neo-spathodus kummeli带(和龙山组中部:第73层-92层);13)Neospathodus cristagalli-Neospathodus dieneri带(和龙山组上部一南陵湖组下部:第93层-111层).同时,为了提高全球不同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牙形石对比精度,文中也讨论并修改了该剖面二叠纪-三叠纪之交hindeollid型与gondolellid型平行的牙形石带.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东南缘一直被认为是高原隆升造成物质逃逸的主要场所,很好地记录了反映高原隆升的沉积、构造和生物演化事件。剑川盆地是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一个拉分盆地。作为剑川盆地最主要的沉积地层,双河组内仅有少量双壳类化石的报道,缺少详细的化石对比研究。本文系统描述双河组最新发现的双壳类共4属9种,分别为Unio,Acuticosta,Cuneopsis和Anodonta 4属,Acuticosta huoerguosica,Acuticosta sp.,Acuticosta subimmutata,Acuticostacf.chinensis,Acuticostacf.cuspidata,Acuticostacf.semiretiaria,Unio cf.subparallelus,Cuneopsis cf.subceltiformis和Anodonta cf.subpiscinalis 9种,均属于古异齿目珠蚌科。其中Acuticosta和Cuneopsis为现代东亚的特征属,Acuticosta chinensis和Cuneopsis subceltiformis为长江以南的现生种,而Acuticosta chinensis以往只在新疆有过化石记录。结合双河组的侵入脉体的年龄和介形虫标准化石的研究确定双河组的时代为晚始新世,故本次研究不仅为相关双壳类的产出时代可以延伸至晚始新世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和新材料,而且反映出剑川盆地双河组在晚始新世为亚热带的淡水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7.
唐古拉山地区渐新世孢粉植物群及其古植被、古气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古拉山地区广泛出露早新生代陆相地层,较好地记录了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地质构造演化与古环境变迁的过程.通过在该区1:25万地质调查对雅西措组上段进行孢粉分析表明,孢粉组合以裸子植物花粉为主要成分,地质时代为早-中渐新世.在此基础上划分了3个孢粉植物群-气候期,当时植被是以松科植物为主组成的针叶林植被,从早期到中期喜湿热的蕨类植物和落叶阔叶树种增多;气候从凉爽湿润的南温带→半湿润偏干的北亚热带→偏干的南温带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杨属是北半球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乔木属。文中概述了青藏高原古近纪和新近纪的杨属化石记录,并根据最新的地层学和年代学数据,对化石的时代进行厘定。化石记录显示杨属在青藏高原最早出现于始新世最晚期。在渐新世和中新世杨属在青藏高原的南部和北部都有较多的化石,但在高原中部尚未见记录。青藏高原具有杨属的化石植物群大多数都是温带落叶阔叶的河岸植被,进一步证实杨属在其演化历史早期就偏好温带近河岸的环境。青藏高原北部的早渐新世植物群中杨属多样性较高,并占据显著优势,表明这一地区在杨属早期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