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Holdridge生命地带平均中心的时空分布及其偏移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泽孟  岳天祥  田永中 《生态学报》2004,24(7):1380-1387
在分析目前生态地理模型及其实现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基于 ARC/ INFO与 VC 综合集成的先插值再运行模型的全新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克服了以前模型实现过程中所存在的局限性。利用中国 1 96 2~ 2 0 0 2年 735个站点逐日温度与降水量观测数据 ,通过对 Holdridge生命地带模型和生命地带平均中心模型进行模拟运算后获得中国 Holdridge生命地带类型平均中心时空分布图及 2 0世纪 6 0、70、80与 90年代平均中心偏移趋势图。从生命地带类型平均中心时空分布及其偏移趋势分析研究中发现 ,生命地带类型平均中心的时空分布及其偏移趋势与相关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相对应 ,并能够很好地与我国土地覆被类型实际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情况相符 ;各种生命地带类型平均面积的变化规律与相应的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 (尤其是降水量、温度 )存在着一定相关性。另外 ,通过对我国生命地带类型平均面积比例大小进行排序分析发现与我国土地覆被类型的实际情况能够很好吻合  相似文献   
2.
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29  
岳天祥  马世骏 《生态学报》1991,11(4):361-366
  相似文献   
3.
4.
中国西南地区土地覆盖情景的时空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婧  范泽孟  岳天祥 《生态学报》2014,34(12):3266-3275
气候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与土地覆盖类型的空间分布在时空层次上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在运用HLZ生态系统模型获得CMIP5的3种气候情景RCP26、RCP45、RCP85情景下西南地区未来90a(2011—2100年)HLZ生态系统时空分布情景数据的基础上,结合2010年土地覆盖现状数据,构建了土地覆盖情景的空间分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西南地区未来90a土地覆盖情景的时空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3种气候情景下,西南地区未来90a的落叶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地、耕地、冰雪、荒漠及裸岩石砾地等土地覆盖类型面积将呈逐渐减少趋势;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混交林、灌丛、湿地、建设用地、水体等土地覆盖类型面积则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中,湿地增加速度最快(平均每10a增加5.28%),荒漠及裸岩石砾地减少速度最快(平均每10a减少2.34%)。  相似文献   
5.
森林碳计量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苗苗  赵娜  刘羽  杨吉林  刘熠  岳天祥 《生态学报》2019,39(11):3797-3807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不仅是巨大的碳库而且对减缓气候变暖具有积极作用。科学有效的森林碳计量方法,有助于加深对全球碳循环过程的理解。然而,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对森林碳计量的估算结果普遍存在精度低、不确定性高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发展了大量对森林碳计量进行估算的方法,主要有基于样地清查的森林植被和土壤碳估算、基于生长收获的经验模型估算、基于定量遥感雷达观测的遥感估测、基于多尺度森林生态系统网络的通量观测和陆地生态系统过程模型模拟等方法。在实际的森林碳计量中,根据不同的森林类型特征和数据获取情况,往往采取不同的碳计量方法,甚至不止一种。以生态过程模型模拟、遥感反演和数据同化技术为主要手段,基于碳通量观测数据、控制实验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发展多学科、多过程、多尺度的综合联网观测,充分认识森林碳循环过程中碳源/汇的时空分布特征,开展区域、洲际乃至全球尺度碳循环及其对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响应的系统性、集成性研究,以便建立高效、可靠的碳计量体系是未来林业碳计量的发展趋势。随着世界各国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编制,中国迫切需要科学的方法体系计量森林碳源/汇,提升我国在生态环境问题上的国际发言权和主导权,同时对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建议与支持。分析了各类森林碳计量方法的主要特征、优缺点,同时探讨了目前的森林碳计量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不同时空尺度下森林碳计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赵明伟  岳天祥  孙晓芳  赵娜 《生态学报》2014,34(17):4891-4899
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分布最广泛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草地生物量的精确估算一直是陆地生态学研究的重点问题。针对目前草地生物量估算方法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不依赖于遥感植被指数,而是通过分析草地生物量影响因素的方法去构建草地生物量估算模型。根据年积温(0℃)和湿润度指标将研究区域划分为4种潜在植被类型,即微温干旱温带半荒漠类、微温微干温带典型草原类、微温微润草甸草原类和微温湿润森林草原类,然后对每一种潜在植被类型的草地生物量分析其内在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微温干旱温带半荒漠类的草地生物量与年积温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微温微干温带典型草原类的草地生物量可以用表层土壤粘粒含量的二次多项式来模拟,后两种潜在植被类型的草地生物量则随着潜在NPP的变化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对4种潜在植被类型区域分别建立草地生物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关系确定研究区域草地生物量的趋势面,结合HASM模型实现研究区域草地生物量的高精度模拟,结果显示上述4种潜在植被类型区的草地平均生物量分别为76.62、110.94、142.69、184.40 g/m2。  相似文献   
7.
生态多样性是诸如物种、景观元和HLZ生态系统等研究对象丰富性和空间分布均一性的综合.理论分析表明,Shannon模型存在诸多理论的缺陷和应用的局限性.例如,Shannon模型具有大样本需求,不能反映空间尺度信息,也不能表达丰富性方面的多样性信息.本文引进Scaling生态多样性模型,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阜康市为案例区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空间分辨率逐渐粗化,Shannon模型模拟结果缺乏规律性,而Scaling生态多样性模型模拟得到的景观元多样性在30 m×30 m~150 m×150 m的空间尺度范围内不受空间分辨率的影响;在150 m×150 m~480 m×480 m的空间尺度范围内,随着空间分辨率的逐渐粗化,景观元多样性的模拟结果严格递减.  相似文献   
8.
生物多样性遥感研究方法浅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岳天祥 《生物多样性》2000,8(3):343-346
概括了遥感在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的的优势及在各种尺度为生物多样性评价提供信息的能力;讨论了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和应包含的内容;分析了生物多样性遥感研究中数学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耦合问题。  相似文献   
9.
生物多样性研究及其问题   总被引:62,自引:6,他引:56  
岳天祥 《生态学报》2001,21(3):462-467
围绕生物多样性主要有3个理论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1)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本世纪70年代以前,生态学家普遍认为,稳定性随生物多样性增加而提高;自70年代初一些理论生态学家向这一普遍看法提出挑战以来,在物种多样性层次出现了观点截然不同的两大阵营;(2)生物多样性和土地生产力的关系:达尔文(1872)的研究表明,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土地生产力的提高,这一结论已被许多国家运用于指导农业实践;然而,本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生态学家向达尔文的这一观点提出了异议;(3)生物多样性与景观连通性:本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景观生态学家认为,景观连通性与生物多样性有正相关关系,但目前为数不多的研究还不能肯定这一结论的正确性。通过总结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历史,发现,以上的急诊和结论基于27种不同的分析模型;并且这些模型中的大多数在理论上是不完善的,认为,运用理论上合理的模型、有关概念的统一正确定义和全面系统的实验对以上急诊和结论进行更进一步的论证与实证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动态变化模拟——以规划情景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晓芳  岳天祥  范泽孟 《生态学报》2012,32(20):6440-6451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在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影响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Dyna-CLUE模拟了在规划情景下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未来空间分布格局。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六大类,即耕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驱动因子包括地形地貌、气候、社会交通等方面,对动态驱动因子如气温、降水、人口交通等,考虑了其在未来情景下的发展趋势。基于土地利用类型与驱动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换规则等,模拟出至2020年中国土地利用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至2020年,中国东南部、黄淮海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区耕地面积将增加,东北、西北等农牧交错区、农林交错区和沙漠边缘耕地面积将会呈轻度减少趋势;林地面积将增加1417.91万hm2,主要发生在中国东北部以及西南部水热条件好的地区;中国草地在面积上保持稳定,空间上中东部、东南地区草地面积减少,内蒙古中部,青海东部,四川盆地北缘区和青藏高原等地面积增加;建设用地增加531.76万hm2,主要发生在中国的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