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鲺在我国各大养鱼区是一种常见的大型寄生虫,它常引起大批池鱼患病和死亡。渔农们虽历来以菜油、煤油和茶粕等来治疗,但均无良好的效果。1933年广东陈同白曾以氯化钠、氨水、氯化氨、硫酸铜、蚁醛、过锰酸钾和茶粕等溶液作杀灭鲺的试验,其中只有1:2000的氯化氨能在24小时后杀死鲺,同时对鱼类据说是无害;其他几种  相似文献   
2.
记述了采白海南和浙江省的弹尾目疣[虫兆]科颚毛[虫兆]属Crossodonthina Yosii,2新种,海南颚毛yao C.hainana sp.nov.和天童颚毛yao C.tiantongshana sp.nov.。海南颚毛[虫兆]头部每侧有眼2个,弹器痕上有6根刚毛,非常容易与本属其它已知种类分开。天童颚毛[虫兆]与上海产的Crossodonthina tridentiens Yue&Yin,1999相似,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新种的上颚有两条长的、羽毛状分支和具5齿的片状突起,且基部齿长而细;下颚的内颚叶端部及近基部各有1齿;新种腹部第5节有3+3个疣状突起,而C.tridentiens有2+2个疣状突起;新种的爪部内侧有2个小齿,1个大齿,C.tridentiens只有1大齿。模式标本保存于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所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3.
记述了采自陕西省翠华山的新异蚖属1新种,即陕新异蚖Neanisentomonshaanicum sp.nov.。新种主要特征为:前足跗节感器b′-1和c′缺失,感器d极长大;腹部第Ⅴ~Ⅵ节背板缺少前排刚毛A3,毛序为8/16,第Ⅶ节背板缺少前排刚毛A1和A3,毛序为6/16;雌性外生殖器具有明显的鸭头状的头片。该新种可以通过前足跗节感器d的长度和雌性外生殖器等特征与已知种类区分。文中同时列出了新异蚖属的世界种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4.
鉴于弹尾目(跳虫)和原尾目的尾部都没有尾须(cerci),Brner于1910年就把这两类归并为一个类群缺尾纲(Ellipura),这一分类阶元长期被许多昆虫学家沿用至今。Kukalová-Peck(1987 )在讨论化石双尾虫(?)附肢的总体结构(ground plan)时,认为跳虫和原尾虫的腹部侧板更原始,附肢无转节,将二者归纳成近昆虫纲(Parainsecta)。但是从形态特征、内部结构、比较精子学、变态类型和胚后发育等的特点以及线粒体DNA和核糖体DNA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弹尾纲与原尾纲之间存在诸多重要差异,不具备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我们不支持(弹尾纲+原尾纲)组成缺尾纲或近昆虫纲。据此建议取消缺尾纲(=近昆虫纲)这一分类阶元。  相似文献   
5.
浦东滩涂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土质酸碱度生物评价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1999年,对上海浦东滩涂4类不同酸碱度土壤中的中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应用物种丰富度,个体数多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4个群落参数,并结合种类研究,讨论了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不同酸碱度土壤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中弹尾目和蜱螨目对不同酸碱度土壤反应敏感。弹尾目的3个群落参数和蜱螨目的4个参数均很好地反映与土壤反应敏感。弹尾目的3个群落参数和蜱螨目的4个参数均很好地反映与土壤pH的关系,相关系数分别在0.9以上和0.85左右,在pH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可以区分不同酸碱度的土壤。弹尾目的符Tao(Paranura sp.)可用于评价酸碱度较接近的土壤,球角Tao(Hypogastrura sp.)可用于评价酸碱度相差较大,高pH或环境条件较恶劣的土壤。  相似文献   
6.
青冈林土壤跳虫群落结构在落叶分解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柯欣  赵立军  尹文英 《生态学报》2001,21(6):982-987
1993年5月至1995年4月,用落叶代法研究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落叶分解过程中跳虫的群落结构变化。用多样性指数、演替指数、相似系数分析跳虫在落叶分解过程中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特点。青冈落叶分解经淋洗、养分固定 养分活化3个阶段,分解常数分别为k1=9.11,k2=2.57,k3=0.43(百分比/月)。跳中心在落叶分解过程中的集聚型分为3组:A组为落叶分解前期集聚的种类,B组为后期的种类,C组为中期或全过程的种类,分析讨论了落叶分解过程与跳虫功能群及群落结构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原尾目昆虫的两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文英 《昆虫学报》1963,(3):268-275
原尾目是一类形体微小的昆虫,生活时身体又很透明,极易为采集者所忽略,因此直到1907年才由意大利学者Silvestri首次发现,自此以后就引起各国昆虫学家的注意,对这一类昆虫的分类、形态、生态、胚后发育以及在动物系统分类上的位置等都陆续作了报导,到目前为止,在欧、美、亚、非、澳五大洲已记载的种类计有130余种。在我国曾由杨集昆氏(1956)报导了在陕西华山、北京颐和园等地采到原尾虫的经过,但迄今尚未见有专文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采自南极的南极隐(虫兆)(Cryptopygus nanjiensis)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Ⅱ(COⅡ)基因序列,并测定了拉提疣(虫兆)(Neanura latior)、梅坞格蚖(Gracilentulusmaijiawensis)和韦氏鳞(虫八)(Lepidocampa weberi)的COⅡ基因序列.对序列的A+T含量、核苷酸取代和转换/颠换(TS/TV)频率进行了统计分析.计算了种间Tamura-Nei遗传距离,以甲壳类无甲目(Anostraca)的一种卤虫Artemia franciscana作为外群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对无翅类昆虫线粒体COⅡ基因序列A+T含量的进化倾向性、类群间的遗传分歧和系统进化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云南古Yuan属四新种(原尾纲:古Yuan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在云南新发现的4种古YuanEosentomon rehaiense、腾冲古YuanE.tengchongense、大孔古YuanE.megastigma和古永古YuanE.guyongense。它们的腹板Ⅳ-Ⅶ节毛序都是6/9型的。  相似文献   
10.
韦氏鳞(虫八)(Lepidocampa weberi)精子为细长的鞭毛精子,成束排列成精索。顶体由三层结构组成;核圆柱形,接于顶体后;鞭毛轴丝微管式为“9+9+2”,9条副微管排列不整齐,集中于轴丝的一侧;两条细长的线粒体衍生物位于顶体、核与轴丝之间,贯穿于精子中部;精子尾部围有大量片层结构。结果表明韦氏鳞(虫八)精子与康(虫八)精子较为接近,但可能比康(虫八)精子更为特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